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卷首语     
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是“中国式”的经济,它具有不少特殊性。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判断,凡是忽略“中国式”的,难免“唱衰”、“唱坏”;过于挚爱“中国式”的,势必“唱兴”、“唱好”。这些偏颇之论,对大众来说,只能姑妄听之,切勿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2.
朱晓征 《魅力中国》2010,(32):127-127
从“虐猫事件”到“华南虎照事件”,从“史上最牛的小三”到北京市朝阳法院审理的“网络暴力第一案”,网络人肉搜索时时吸引着公众的眼球。人们既对“人肉搜索”的网络力量惊叹不已,也对它的狂轰滥炸退避三舍。本文将从刑事立法的角度展开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分析,并对其应否追究“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不断显现出“对中国的依赖”,令中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两会”引来世界舆论对中国经济大政的“众口评说”,诸多境外媒体发表消息与评论,其中认为“两会”将努力寻求“扩大消费的制胜之策”,成为外媒“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个前瞻点。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不断显现出“对中国的依赖”,令中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两会”引来世界舆论对中国经济大政的“众口评说”,诸多境外媒体发表消息与评论,其中认为“两会”将努力寻求“扩大消费的制胜之策”,成为外媒“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个前瞻点。  相似文献   

5.
晓丽  胡静 《中国西部》2012,(3):20-23
我们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安全稳定当家事,并着力化解群众“三气”:群众对社会负面事实有一股“骂爹骂娘”的怨气:对一些极为丑恶的现象有一股“仇视仇-恨”的怒气;对严重伤及自身利益的人和事有一股“歇斯底里”的戾气。我们努力做到耐心解释,化“怨气”为“和气”:化“怒气”为“服气”;化“戾气”为“神气”。  相似文献   

6.
孙琳 《魅力中国》2012,(32):7-8
高山流水觅知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通过探析“音”与“乐”、“音”与“象”等几对范畴的内涵与关联,结合音乐形象的探讨对音乐鉴赏与接受中存在的“误读”、“误听”现象加以揭示,以归“音”其本质,从而使音乐鉴赏最终达到“知音”的境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民企“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企也由“小孩子”逐渐“长大了”,有的甚至成了行业中的特大型企业。   虽然他们对市场经济的“水性”,从小就比较习惯,但也依旧要适应对“大人”管理与对“小孩”管理的不同。不少民企至今还在用管“小孩”的办法进行管理,结果,不是让其“长不大”,便是把它“管死了”。   “长大了”的民企到底怎么管呢 ?这就是当前成长型民企面临的新课题。 民企如何解决管理“不适应”   解决民企管理“不适应”,其基本思路是,必须抓好“进化式”的管理创新,而不要死抱住…  相似文献   

8.
孙艳庆 《魅力中国》2013,(13):249-249
古今中外有关教育的经验总结。很多可以拿来对一些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建构主义学习”。如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云云,即可借来帮助我们形成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身的一些“建构”。同样,《礼记·学记》中“良冶之予,必学为裘”云云.又是西方“学习迁移理论”的一个很好注脚。英国哲学家培根“读史使人明智”的一段话,则可作为对“学习迁移理论”当中的“形式训练说”的“建构”材料。  相似文献   

9.
王战江 《魅力中国》2014,(8):127-127
在教学改革中产生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少”“精”“活”。我认为,这一教改经验是完全正确的,值得大力提倡。“少”“精”“活”的反面是“多”“粗”“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弊端,所谓“多”指的是一课的教学内容及目的杂而多,这是对教材吃得不深、不透而造成的。每讲一课,总要来一通时代背景,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10.
张冉 《理论观察》2008,(5):31-32
面对“国学热”的风生水起,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则可透视出“国学热”体现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是浮躁时代的精神寻根和现实要求。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学”不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主流,“国学热”的意义只在于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自觉”。因此,对“国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而应宽容平和的理性认知这股“国学热”。  相似文献   

11.
近三年来,针对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看病”、“读书”、“住房”等“困难”,经济学人在对我国如何发展“医卫”、“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的等事业的讨论中,搞好公共产品(包括服务)生产与提供,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语,公共产品成了一个在媒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关健词。尽管许多人使用这个词,但是对这个词的含义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实话实说     
《中国老区建设》2009,(9):21-21
新农村建设切忌以点“代”面。 近年来,一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只在“点”上下工夫,而对面上的工作重视不够。这种倾向应引起重视。福建读者陈开冬认为:通过试点,在“点”上摸索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做法,然后在“面”上大力推广,有利于带动整个工作的开展。倘若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只在点上做文章,总结汇报专讲“点”,调查研究只去“点”,优惠政策照顾“点”,资金扶持保证“点”,即使点抓的再好,也对全局并无裨益,更不会给群众带来实惠。  相似文献   

13.
于霏 《中国西部》2011,(26):30-35
在外界,罗崇敏早已被冠以“改革官员”“奇官”“奇人”的称号。对于“奇官”“奇人”,他只是淡然客气地一笑,对我们说“那这是媒体朋友对我的厚爱啦。”但对于改革,他却从不低调,也不含糊。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改革者是民族的脊梁。无论在什么领域什么岗位上,我都把改革作为—项责任,一项事业,自觉主动地推进。”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受企业家“定位前”人力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影响,但取决于企业家“定位中”与“定位后”人力资本持续变动的“有机构成”。在此两阶段,特定的组织场景逐渐“嵌入”企业家“心智模型”,由此生成企业家“背景取向型人力资本”,进而驱动企业家进入“适应性学习”过程。由这类企业家主导的企业有能力实现成长的持续性。文章基于对苏浙皖企业家经营实践与心路历程的实地调研,对这种人力资本“供给”的机理做了理论分析与实际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慈善事业实在是太需要“国退民进”了。“明规则”缺失,“潜规则”就会乘虚而人。而“潜规则”大行其道,势必会破坏慈善的生态。“诺而少捐”和“诺而不捐”,既是对诚信的践踏,也是对诚信慈善者的不公平。而“糊涂账”式的捐赠所造成的误会不仅可能伤害公众的感情,也可能伤害慈善企业或慈善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分别就《巴塞尔公约》、日本和我国对“废物”定义进行了分析,建议将“waste”翻译为“废弃物”,用“refuse”指代“废物”或“垃圾”;明确了“再生原料”(secondary materials)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称谓——“再生原料”、“可以作为原料的废物”和“可循环资源(recyclable resources)”。根据“废弃物(waste)”的性质将其划分为“再生原料(secondary materials)”和“废物(refuse)”。对再生原料要进行回收再生循环操作,使其成为再生材料,最后流入市场;对于“废物(refuse)”,则按照环境法规,最终将其以填埋、焚烧等方式回归到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外在形象。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人文”一词的概念内涵,以及世界范围内对“人文城市”的解析与实践,总结“人文城市”的基本要义。结合大连“人文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人文大连”建设的前提条件和现有不足,进而对大连进行文化意义上的城市定位,并对“人文大连”的建设实践提出具体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升大连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把关人”的存在是传统媒体新闻工作延续发展的前提,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对此理论有很大的挑战,在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较传统媒体来讲,始终处于特殊化状态。“把关人”身份的改变,这对不仅为经典的“把关人理论”注入了新的意义,而且对“把关人”的任务与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网络中“把关人’’角色改变进行分析,并且与时俱进的提出“把关人”的职责与任务,以便让“把关人”更好的来维护网络传播真实性和权威性,维护网络的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索绪尔确立的语言——言语之语言观,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分为对语言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及对使用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据此,突破解析语言“意义”离不开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观点,同时构建讨论模型,不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我们同样可以解析语言“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道》2014,(6):40-40
在英国年代剧《唐顿庄园》里,当男主角问伯爵继承人、唐家大小姐“你们怎么赚钱”时,唐家大小姐回答他:“我们不赚钱,我们继承钱。”之所以这么强调“钱”字,是因为对“OldMoney”群体来说,谈钱是件庸俗而不体面的事。“OldMoney”指的是继承的钱。赚钱,对“老钱”群体,当然也非常重要。比如中国人熟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以金融发家,不经意问又在中国掀起“拉非热”。但你上来就跟“老钱”们提“拉菲”之类的项目或赢利模式,可能只会被鄙视。人家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要谈论和忙碌:家族的荣誉,国家的责任,灵魂的自由,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