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静杰 《活力》2013,(2):99-99
新闻是带着社会责任诞生的,地方台新闻就要从这个根本出发,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作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公民,制作公民需要的公民新闻,并与新时代的微博自媒体工具结合,完善公民新闻的功能实践。本文对新闻的社会公义和地方台新闻公义的实现进行了简单阐述,并说明了地方台公民新闻制作与微博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法是调整新闻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保障新闻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新闻法既要规范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运用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也要规范新闻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还要规范新闻单位从业人员的采访、报道和传播等行为,以及规范新闻传播的内容等等.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以及“第五媒体”的崛起,由新技术率先导演的传播变革空前地改变着新闻传播的形态。不论从技术还是内容角度而言,微博新闻(以下简称“微新闻”)可谓公民新闻的新生形态,是(包括非专业新闻传播者在内的)社会个体通过大众媒介发布特殊时空中经历或掌握的新闻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区区140字内的微新闻颠覆了传统新闻采集、编撰、传播的陈规,为社会大众开启了公民新闻多维度传播、交互式反馈、跨时空跟踪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白雪松 《活力》2011,(7):195-195
媒体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就像衣服与我们身体的关系.华丽或休闲的衣衫不再只是遮体御寒之用.而成了我们个人的一部分.媒体总是在穿针引线间发挥着它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作用。这样,培育和强化大众的现代公民意识。就成了现代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在发挥导向作用时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自身首先是一个有着全面而稳固的现代公民意识的人。为此,需要研究新闻传播者的现代公民意识。本文着重论述新闻传播者的理性的规范意识、普遍的人类意识和现代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5.
金鑫 《活力》2011,(11):193-193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闻采访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在法律框架下予以规范,以使新闻采访活动日益纳入到法治化轨道。在现代法治国家,公众的知情权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手段。由此衍生的新闻采访权在当今世界各国发挥着监督政府、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新闻失实与新闻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志国 《活力》2011,(13):61-61
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已经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的活动与公民日常生活的领域有着广泛交叉。近年来,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因新闻侵权而引发的新闻官司屡有发生,在这类官司中,以公民维护名誉权最为多见。新闻单位和从业人员坐上被告席,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大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刘利 《活力》2011,(6):32-32
解剖新闻侵权官司。不难发现.新闻侵权虽然是新闻机构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民事权利的相互冲突而产生的.而新闻官司在很多情况下,却都表现为以真实性为焦点的争议和冲突。因此,如何加强新闻的真实性就成为社会和新闻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是每个人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公众可以快速接收并传播信息,公民新闻勃然兴起。人们开始通过博客、微博和公民网等形式积极参与信息的传播。然而,在公众享受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信息海量聚集且良莠不齐。如今,公民新闻兴起的繁华现象已经展现在大众的视线之中,但其背后的不足和弊端却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陈静 《活力》2011,(8):155-155
2010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开辟“我在现场”栏目,很多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一些专业媒体记者成为该栏目“特约记者”。这些“特约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极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可以视为“公民记者”,他们所报道的是“公民新闻”。本文拟对“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的概念、“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新闻报料人之间的异同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国新办的推动下,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率先进行新闻发言人定点定时举行自主新闻发布会.对于实现公民的知晓权,让公民更多地了解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政策的民间支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由此,自主新闻发布会渐渐盛行起来,各级政府都在纷纷利用它拓展新闻源、新闻信息、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11.
陈平 《活力》2011,(10):98-98
关于公民新闻的具体定义,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立丹教授关于此的定义是全面而准确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指来自普通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他们或是现场的目击证人,通过现代科技,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直接传送给大众媒体:或者自己创办小众媒介,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为网站、播客、维客等,主要特征为人人都是记者的传播理念和情感交流的“补偿式”传播模式.通过对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成然 《活力》2011,(5):184-184
在国新办的推动下。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率先进行新闻发言人定点定时举行自主新闻发布会。对于实现公民的知晓权,让公民更多地了解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政策的民间支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由此,自主新闻发布会渐渐盛行起来,各级政府都在纷纷利用它拓展新闻源、新闻信息、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14.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3,(17):114-115
君子型企业冢不仅能够塑造员工,更能塑造健全的国家公民。而塑造了公民,其实也就推动了社会转型因为反对"在商言商"论,王瑛女士最近成了新闻事件的主角之一。我与王瑛有一定交往,很能理解她的主张。王瑛的核心观点是,当下中国需要公民企业家。不过,她对公民的界定十分平实。今天,中国知识分子们提到公民,总是将其高调化,比如,一定要参与维权,或者从事社会公益。王瑛指出这样一种现象:我们身边的一些企业家朋友,大家一起搞协会、做公益,一起从事各种各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活力》2009,(13)
新闻名誉侵权是民事侵权的一种,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大众传媒侮辱他人人格,故意捏造事实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侵害公民和法人名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日渐兴盛,微博作为网络媒介的代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微博是网络新闻评论的一股"微力量",它的兴起不仅拓展了网络新闻评论的来源渠道,而且也扩大了公民对新闻的关注度.由此看来,当前探讨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影响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思诗 《企业导报》2014,(13):82+113-82
灾难报道必然需要国家力量的政治控制,来维系社会的安定。可是,灾难报道中最灵魂的要素是真实,每个社会公众都渴望从文字中读出鲜活的事实,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公民有"知"的权利。对灾难报道中的政治控制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专业素养,有利于在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隐私权与知情权是现代社会中与新闻报道密切相关的两种权利,媒体报道既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管道,也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最常见形式,有些媒体甚至以"实现知情权"为名行"侵犯隐私权"之实,其实质是为了达成吸引眼球、扩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的商业目的.本文旨在明晰隐私权与知情权两种权利的边界,并在新闻实践中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制度构建的成功取决于现代国家制度和适应合理性及民主化需求的“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契约信任、公民意识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构成了这种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契约信任是核心,公民意识是文化规范,公民社会是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发展,个人逐渐以公民身份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变革又对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公民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以及社会的整体文明.公民文化建设既是-项根本的社会使命,也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为此,公民要培养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应具备良好的参与意识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应具有契约观念和诚信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公民认同感.本文探讨了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为当前公民文化建设所亟待解决的几个观念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