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平 《港口经济》2014,(8):28-30
三江港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以港口为依托开发建设三江港新区,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临港产业新城,对推动我国港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在分析三江港新区发展优势和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为其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的战略性建议,以供建设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政 《港口经济》2009,(8):38-39
港口是珠海核心战略资源,是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重要依托,是珠海建设珠江三角洲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珠海在2008年“两会”期间确立“以港立市”的发展战略,以港口建设为引擎,以港区发展为龙头的全市经济发展新格局,从高栏港经济区开始启动。按照珠海港总体规划,重点打造高栏港区,加快提升万山港区,尽快把珠海港建设成华南地区重要枢纽港,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国沿海主枢纽港。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江阴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互动发展”战略,以服务江阴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加快港口建设,发展港口物流,壮大港口经济,港口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进入“十二五”时期,江阴港将围绕构建长三角区域性枢纽港总体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加快推动港口转型提升,充分发挥港口口岸在江阴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江阴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以港兴市”是众多港口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港口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战略密切关联。“建港兴城,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正是港城关系的总结。随着对港口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乘数效应的认识逐步深刻,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在港口实施属地化管理后,更加重视港口建设和发展,纷纷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将港口发展列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了对港口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及临港产业的招商引资和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5.
刘长俭 《港口经济》2012,(12):16-20
为发挥茂名港口优势,推进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建设,本文在借鉴部分沿海城市港口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茂名港发展的条件基础,深入研究了茂名港在区域港口群中的地位及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茂名港未来发展的“1331”战略框架,并提出要处理好规划与建设、调整与搬迂、建设与保护以及政府与企业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丛刊》2007,(4):20-25
宁波是一个港口城市,“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是宁波的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宁波的城市发展目标,“港为城所依,城为港所托”,港口在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港口经济》2012,(11):62-62
国务院今年9月6日印发了《关于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实施《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复》指出,《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实施要以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为主线,大力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合作平台,将着重引入港、澳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发展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8.
浙航 《港口经济》2010,(5):34-35
一、港口联盟推动“海上浙江”转型发展 2009年,浙江交通系统通过发挥规划在港航发展中的先导地位,加快推进宁波一舟山港统一管理,推进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港航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港口联盟建设等措施,宁波一舟山港与台州港、温州港、嘉兴港的全面牵手合作,宁波一舟山港作为龙头跃居全国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同时,带动全省沿海港口货流滚滚,呈现出“海上浙江”的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9.
陈必波 《港口经济》2014,(12):15-17
连云港港被确定为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的主要港口之一。连云港港的建设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连云港港的建设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连云港港投融资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如何破解连云港港口建设投融资问题,是连云港港加快建设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各行各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海南省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发展条件、发展机遇、财税管理状况,自2018年海南建设自贸港以来,并没有取得喜人的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先是对当前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省中小企业的财税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其财税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海南省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宁波舟山港正处于从世界大港向世界一流强港迈进的转型期,对标新加坡港口建设经验,港口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运营的高效化、服务的便捷化、生态圈的活力度新加坡港建设数字港口的经验启示新加坡港注重港口设施及运营管理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提升数字港口生产效率。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港口设施自动化及运营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新加坡港充分利用AI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机械设备等提升码头自动化作业能力。规划建设中的大士港,  相似文献   

12.
《港口经济》2011,(4):21-21
温州港集团与上港集团、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在温州签订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三个沿海港口结盟共同经营温州港七里港区一期,投资建设七里港区二期。数据显示,温州当地年外贸生成货量约60万标箱、进出口额达120亿美元,但通过温州港出运的不到1/10。为此,温州港正在实施“跳出瓯江,建设深水大港”转型发展战略,温州港要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融人长三角,对接海西经济区,通过搭建港航合作平台来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州港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对策吴志辉,林廷列1、港口建设投资与港口经营相分离,建立港口投资新体制,拓宽筹资渠道。目前广州港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投资体制与港口发展的矛盾。改革开放前,港口建设主要是依靠国家投资。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港口实行“以港...  相似文献   

14.
《港口经济》2009,(7):62-62
温州港口已大步跨出了瓯江口,向广阔的海洋空间发展。按照温州“一港七区”的温州港建设发展战略,已相继开发建设小门岛、状元岙、乐清湾等港区。温州港口将与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互为依托互为推力,打造现代物流链。  相似文献   

15.
推进港桥海联支发展是促进宁波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宁波实际情况,研究了基于物流环境的港桥海联动方案,提出了以物流运输网络为基础、物流信息网络为手段的联动对策,并对网络具体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港口经济》2008,(5):59-59
2008年河北省港口建设计划投资62亿元,新增泊位10个,新增通过能力7460万吨;计划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3亿吨,力争实现4.5亿吨,努力推进港口建设由“有港”向“建好”发展。2007年河北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近4亿吨,今年河北省将完成《河北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审批,加快秦皇岛港总体规划的编制报批进程,继续完善唐山港、黄骅港总体规划。以规划为指导加快港口建设,今年重点建设曹妃甸港区30万吨级原油泊位工程(续建)、曹妃甸港区通用码头(北段)工程、首钢成品码头一期起步工程(续建)、山海关港区起步工程、京唐港区20号至22号泊位工程、黄骅港翻车机房扩建完善工程等。  相似文献   

17.
张建强  梁宇霆  张睿  李荣 《科技和产业》2023,23(24):196-206
自我国将海南设为自由贸易港以来,重点加强商品贸易往来与海南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依托自身优势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业的构成当中,旅游从业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导游又在旅游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很大。导游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到对客态度、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游客对目的地的满意度与认同感。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导游对自己职业的观点看法、认同感调查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策略和方法,丰富对职业认同感的研究,以及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导游服务业发展提供对策,从而提升导游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旁观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城以港兴,港为城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实现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升国际大都市地位,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贸易便利化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关注点,美国、新加坡和迪拜等全球典型自贸区(港)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实践可以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经验。目前,海南通过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贸易便利化软环境、实行货物贸易“零关税”等,推进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逐步彰显政策优势。未来,海南自贸港应继续深化制度集成创新、优化营商政务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推进“三智海关”建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布局港口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锦州港和辽西蒙东经济体发展现状 锦州港是中国渤海西北部400公里海岸线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是辽宁省重点发展的北方区域性枢纽港口,也是沈阳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区重要交汇点,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距离周边阜新、朝阳、盘锦和葫芦岛四市仅“一小时”车程,两大经济体也在“两小时”车程内。锦州港1986年10月开工建设,1990年10月正式通航,12月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开放商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