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秀英 《经济论坛》2003,(24):66-66,70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所以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民实现小康。全面小康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均衡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小康,不仅指经济发展,还有政治、文化的提高,以及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农民增收缓慢与此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达标绝非易事,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其中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尤为重要。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视,曾作过大量指示。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以提倡要大搞农业,发展农业,兴修水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了初步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3/4,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关键在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积累。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即农民进城打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3.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区位、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生产历史和交通等多方面的特定优势,中部地区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目前却成为“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民负担过重;农业生产增长缓慢,农业竞争力较低;乡镇企业与非农产业发展落后;农业产业分工不明显,产业结构趋同。最终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大大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中部“三农”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中部崛起,甚至直接关系到全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张伟力  张宁 《经济论坛》2005,(17):129-130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多农民。当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问题非常突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开启“三农”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它既是历史矛盾的积淀,又是现实矛盾的深化,是我国社会的一大顽症,已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我国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未触及核心问题。要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民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实行彻底的村民自治、改革农村基层政府机构和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统一城乡税制等,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造成农业危机,铸酿社会问题,影响政治稳定,引起社会动荡,扩大城乡贫富悬殊,加重就业压力,延缓人口城市化进程,制约和谐社会建设。根源是制度安排和战略政策选择错误,导致产业、就业和城乡二元结构机制,加剧剥夺"三农",小城镇建设步履艰难,农村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脱节。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体制创新,合理调整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农"问题大透视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是一句意蕴无穷的至理真言。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治乱,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推进中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大大迟滞其进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重要支点在于制定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土地革命纲领,赢得了众多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统一的目标,是与时俱进、集中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三农"发展中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境域中,系统性、统筹性、协调可持续地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以农业发展机制、农村稳定机制和农民增收机制三位一体为核心要素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诉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几年了,在这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尤其是在能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由于其十几亿的庞大人口规模,而且面临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扩大与环境资源条件恶化的尖锐矛盾,使得能源短缺可以造成经济社会危机的可能性的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王洪 《经济视角》2004,(6):27-28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它为多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小康”概念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一个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内容丰富、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科学概念。全面小康,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均提出构建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文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作用.提出了如何用"和谐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18亿亩,"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这一数字,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打上了"红线"。那么,事关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生命线"到底该如何守住?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现在虽然进入总体小康阶段,但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的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已经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行动纲领。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篇,科学地分析了我们面对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准确地作出了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判断,高瞻远瞩地规划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论及“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时,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郑重宣布:"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人流"是小城镇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必须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大思路、大方向。十六大报告同时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即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城镇化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而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怎样发展小城…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减少农民、加大农村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艳路  高雪 《新经济》2013,(17):18-19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肩负着解决14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重任。要建设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注重农村保险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并不成熟,所以农村保险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保险的现状,探讨了目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村保险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保险人才总量不足等是制约我国农村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