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玉阁 《特区经济》2008,235(8):302-304
<正>自2007年以来,深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的远景合作目标,无论在深港两地政府、商界还是民间层面,都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尽管对于具体的提法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是深港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深港利用其地缘优势与经济优势,共建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具有深远意义.深港共建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也具备了可行性条件,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国家统筹主导的可能,其经济总量和人才队伍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深港共建全球性文化创意中心应该成为一种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2008年,将注定成为一个未来世界级大都市的元年。2007年2月,香港特首曾荫权提出“与深圳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世界级都会“的倡议;在当年8月的港深合作论坛上,两地达成共识:将拥3200平方公里、2000万  相似文献   

4.
"共同市场"要素流通的一体化特征及其在"共同市场"格局下深港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为实现"共同市场"层次"深港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特首曾荫权于2007年2月1日在其参选行政长官的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与深圳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世界级都会",揭示了深港双城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力求阐明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形成基础、主导路径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4月7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深圳在粤港合作中的"先行先试"权,使深港合作成为粤港合作的先导。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整合深港两地资源,携手合作,构筑世界级的深港国际旅游圈,已成为两地旅游业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的临近,深港衔接特别是经济衔接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拟通过深港产业结构实证比较,找出深港产业结构的特点、异同和差距,并提出深港产业结构合作的一些设想。 一 深港产业结构实证比较 以下从深港3次产业结构总体水平、3次产业结构效益及工业产业结构水平3个方面进行比较。 1,3次产业结构水平的总体比较 (1)产值结构(见表1) 表1显示,自60年代以来,香港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总的趋势是,第1产业部门日趋衰  相似文献   

7.
应将深港共建世界级大都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正 《特区经济》2007,221(6):13-17
21世纪中国的快速崛起已成为现实,中国已是世界级的经济发展大国和城市发展大国,有必要也有实力建设自己的世界级大都会。建设世界级大都会在实力、经济结构、制度和国际化功能方面有较高要求,香港是中国目前最具有条件建设世界级大都会的城市,但是目前香港单独建构世界级大都会尚存在一些困难。深圳毗邻香港,拥有香港缺乏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腹地空间,是香港建构世界级大都会的天然伙伴。在“一国两制”、“一都两市”的都市圈框架下,在中央政策的许可和支持下,通过国家战略指导与两地紧密的合作,深港两地完全有望在2015~2020年左右建成世界级大都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宏斌 《浙江经济》2007,(18):40-41
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给上海加快建成世界级大都市历史机遇.也为浙江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深港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2):28-31
<正>在人类历史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刻,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国际盛事。如何充分利用人类即将走向21世纪和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机遇,将深港经济合作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两地携手并进、共同繁荣,是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迫切课题。 一、深港经济合作的定位 1、深港经济合作的时空定位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始,香港就隶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汉朝及三国东吴时期,香港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元年,香港始属东官郡宝安县,郡治及县治均设子冈(今深圳南头)。明万历元年(1573)、从东莞县分置新安县,县治设于子冈(深圳南头),香港乃属新安。可见,深港两地自古以来就属一家,不分你  相似文献   

10.
"深港合作"、"深港一体化"、"深港同城化"的概念提出多年,但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深港经济合作尚处于浅层次,合作方式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源配置"的"硬合作",尚不是主要立足于以合作开发优要素(主要指技术与知识等要素)为主体特征的合作。本文提出,深港经济合作应首先指向"优要素合作"。深港经济优要素合作是指,在深港之间尚未完全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下,双方应优先整合流动性强、具有强大增值效应的知识、技术等优要素,在区内生成更多创新生产要素,推动创新优势的集成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深港经济优要素合作的主体内容包括深港之间的制度寻优合作、智力寻优合作、产业寻优合作以及空间寻优合作。本文将重点阐述深港之间制度寻优合作与智力寻优合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