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工荒"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认为“民工荒”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工资预期下的理性行为,并不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由于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需要,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在劳动供给上自由选择,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后,“刘易斯转折点”才会真正到来,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2.
“刘易斯转折点”来临:我国劳动力市场调整的机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要武 《开放导报》2007,60(3):50-56
本文从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出发,推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后应该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然后从非技术劳动者的工资变化、非正规就业规模变化等角度检验了这些推论。证据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我们应该调整教育结构,增加培训投入,提高职工的知识技能,以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刘易斯转折点”与我国剩余初级劳动力结构甄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跨越,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在近几年已经临近经济结构转型的“刘易斯转折点”。而金融危机在对传统经济结构冲击的同时,也为改变我国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提供了机遇。为区分初级劳动力的不同类型,本文应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经典包络定理建立劳动力类型理论模型,从最优化方法的角度建立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初级劳动力类型的甄别模型,提出了基于经济增长下的劳动力分类和基于劳动力价格升高情况下的劳动力分类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破解“刘易斯悖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冰 《魅力中国》2010,(29):86-86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对于劳动力供给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府决策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些变化。本文就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建议完善相应制度政策,把民工荒作为一次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契机,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张宗坪 《山东经济》2008,24(2):61-65
“民工荒”的出现推论“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出现”的命题是伪命题,“刘易斯拐点”的真正含意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相悖的;“民工荒”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矛盾现象,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工荒”现象是一种市场经济现象,是劳动与资本权力博弈的结果,告诫我们要改变过分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发展模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对刘易斯转折点问题的讨论,应该超越人口学意义上的劳动力供给考察,而更关注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可能带来的劳动力供给潜力。时至今日,户籍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与城市化机制相伴的公共服务问题,涉及劳动力、土地、财税管理体制的相互联系。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为核心的土地改革和配套财税体制改革,有助于推动户籍改革,对中国应对劳动力短缺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看可缓解劳动力短缺,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中国提升劳动力技能,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高。这样的改革也是可行的:以城中村改造模式创新进行的增量改革不仅有助于流动人口永久定居,还有助于地方财政、城市化乃至整个发展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魏良枝  孙晓阳 《魅力中国》2010,(24):16-17,19
长期以来,国内对“刘易斯拐点”理论存在着一些理解的偏差,必须正确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本质上是制度缺失、权利缺失和中间劳动力领域结构性短缺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民工荒”并不能表明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而工资上涨也只是对廉价劳动力的补偿。  相似文献   

8.
民工荒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和民工荒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现状,认为现今的民工荒并非"刘易斯拐点"到来的标志,而是低工资与制度短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变化的角度,对我国未来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了趋势分析,得出了我国经济增长将在十三五阶段放缓,在十三五末期下台阶的结论。同时,就我国如何能平稳渡过刘易斯拐点后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阶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易斯拐点理论”拘泥于上世纪战后50年代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一种抽象理论假设,不可能预测和解释以后几十年乃至更长远世界技术革命和经济供过于求的基本趋势,劳动力就业依然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从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市场供过于求基本特征分析,中国更现实的任务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口劳动素质,改善就业结构和形态,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现有文献所阐述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二是尚未到来或处于刘易斯转折区间内。而分歧的主要原因除了刘易斯模型本身存在的缺陷之外,各学者对于有关概念及评判标准也存在不同理解。本文将重释刘易斯拐点的含义,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对我国是否进入刘易斯拐点进行重新判定,以实现我国经济一体化的协调转型。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一反常态,即由以往的劳动力供给明显大于劳动力需求向结构性劳动力供给短缺转变,并开始出现局部性的"民工荒"。伴随而来的是"刘易斯拐点"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值得指出的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并不是一件坏事,既是挑战,又是契机,它将  相似文献   

14.
新春伊始,东部各地再现民工荒,珠三角缺工超200万。记者了解到,东莞企业将员工工资拖后一个月发放已成惯例,但到了节前,一些企业打破惯例,将两个月工资拖延到春节后发放,以防止员工离职。怎样看待珠三角缺工超200万?就宏观而言,珠三角在岗的外来工应该已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一反常态,由以往的劳动力供给明显大于劳动力需求向结构性劳动力供给短缺转变,并开始出现局部性的招工难、民工荒。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农民工数量增速分别比上年下降1.0、0.5和1.5个百分点。据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2014年春节后广州市用工缺口从2013年的11.23万人增加到12.33万人。农民工正从以往的无限供给转向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年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遇了20多年来的首次“民工荒”.“民工荒”直接原因是短期内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造成的,但是。造成其发生的根本愿因是一直都存在的.那就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民工荒”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同题,由于城乡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僵化;“民工荒”昭示着这种制度已经伤害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改革的出路在于打破这种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双重劳动力市场是我国二元经济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反应,随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人力资本差别将逐步缩小,劳动供给弹性有逐渐缩小和趋同的趋势,双重劳动力市场最终将会被劳动力一体化市场所取代,其前提条件是加强农民工文化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降低进城门槛和减少转移成本,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各种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快讯》2009,(38):36-37
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依虎头山而建,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寨,被称为“穷山恶水”。 当时,大寨村民一共有700亩土地,不是远在山上,就是险在沟边,东一小块,西一小块,分布成4700多块,散布在一面坡上,亩产不到200斤,因而有“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形象描述。  相似文献   

19.
赵勇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7):155-158
“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都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谁是优先目标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作者认为,在不同特定的发展阶段,优先目标是不同的。就我国目前来讲,“增加就业”应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而“经济增长”应适度调整其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要了解何为"非‘稳增长’",我们不妨从了解何为"稳增长"开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稳定"的解释是这样的:稳固安定。而类似地,在经济学中所谓的"稳增长",便是指尽量使经济运行中的各项主要指标平稳有序上升,避免大起大落,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稳定,一方面要有一定速度的增长。相应的,非稳定增长便是指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地增长。那么我们用什么指标来确定一个国家是否稳增长呢?经济学指标多种多样,本文将选取GDP、CPI、PMI等指标对我国经济进行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