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清我国外汇储备的经济属性是合理使用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前提。本文的一般分析说明,外汇储备并不是政府的一笔收入,不能、随便花费掉,需要作为保持较高流动性的资产来运用。但是,同我国汇率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背景相联系,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少部分又有“铸币税”性质,具有财政资金属性,目前这种性质的外汇储备与财政还没有形成循环联系。以这两方面的认识为基础。,本文提出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的四大类办法。最后指出储备合理运用还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设法减弱外汇储备增长和货币发行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2.
王晶 《中国经贸》2014,(10):148-148
近年来我国要阻止外汇储备继续增长,给我国货币政策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巨大压力。本文观点是:要合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不应指望人民币继续升值。更好的选择是加快改革以消除国内的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同时稳步推动资本账户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8日】用不了几天,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了近9个国家年经济产出的总和。中国则因此成为了金融世界里的巨人。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在帮助缓解国内经济动荡的同时,却有可能引发国际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分别从金融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关系到宏观金融安全的外汇储备注资问题。其主要观点大致有:第一,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增发货币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方式,最终会形成人民币的扩张。第二,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会带来外汇市场上美元的超额供给,不仅不会缓解反而会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三,将外汇储备用于国内,等于自动放弃了对国外资源的拥有权,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降低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第四,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在资产部分,在微观基础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对银行的资本金结构进行单方面的改革,注定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五,国家声誉的不可分性使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必须保证国家对银行的绝对控股。由此得出的政策结论是:金融当局应高度重视外汇储备注资的负面影响,着眼于微观经济基础和国有银行资产状况的改善,在保持国家绝对控股的基础上渐进、有序地推进国有银行改革,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的单方面注资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远远超过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文章在分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翀 《南方经济》2014,(1):89-97
铸币税是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凭借着发行货币的权利而得到的一种类似于税收的收益,而国际铸币税则是一个国家凭借着本国货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所获得一种类似于国内铸币税收益。国际铸币税收益有流量和存量之分,美国凭借着美元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获得了巨额的国际铸币税收益。但是,国际铸币税在性质上是一种债务,一旦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国将返还以前的国际铸币税收益,从而有可能对持有美元的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也可能对美国经济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形成、影响与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步上升,储备量一直居高不下。巨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持汇率稳定。增强国际清偿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用水平,其在给我国经济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文章针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成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外汇储备规模合理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剩及其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立平 《新疆财经》2006,(1):44-46,64
到2005年9月底,中国(包括内地和香港)已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本文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过剩现象以及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化解我国激增的外汇储备以及过剩外汇储备运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别从金融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关系到宏观金融安全的外汇储备注资问题。其主要观点大致有:第一,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增发货币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方式,最终会形成人民币的扩张。第二,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会带来外汇市场上美元的超额供给,不仅不会缓解反而会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三,将外汇储备用于国内,等于自动放弃了对国外资源的拥有权,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降低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第四,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在资产部分,在微观基础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对银行的资本金结构进行单方面的改革,注定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五,国家声誉的不可分性使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必须保证国家对银行的绝对控股。由此得出的政策结论是:金融当局应高度重视外汇储备注资的负面影响,着眼于微观经济基础和国有银行资产状况的改善,在保持国家绝对控股的基础上渐进、有序地推进国有银行改革,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的单方面注资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霸权的地位及其对危机的影响是国内外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体系论视角,分析了美国在牙买加体系中的金融霸权,其金融霸权不仅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为金融危机在美国国内生成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导致危机在全球迅速传播,从而演变为自1929年-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大危机.为制约美国的金融霸权,全球金融治理已提上议事日程,但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金融抑制根本还在于制度创新。本文结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理论,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信贷制度对化解农村金融抑制的效用,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业信贷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和全球化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利用71个发展中国家1998至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增长模型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条件趋同,且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趋同机制。拥有较高金融安全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有利于其经济发展;金融安全水平较低、国内金融环境不稳定的国家,却不能因为全球化程度的深化而受益。  相似文献   

15.
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下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主的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是国际流动性膨胀的根本原因,也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着重阐述在这个体系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汇率问题、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Open Economies Review -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appreciation pressures on the currencies of Switzerland and Israel, documen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methods of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literacy on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savings behavior in Laos. Compared to previous literature, we use a broader definition of financial literacy which covers not only financial knowledge but also financial behavior and financial attitudes. We also use a new definition of financial inclusion which goes beyond the supply-side perspective to consider the consumer’s perspective. To do so, we use the survey instrument designed by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Financial Education. We also used more reliable instrumental variabl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literacy on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its components) and savings behavior. We find that financial literacy has statistically positive effects on both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saving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literacy on different measure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vary. Our results further show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er financial literacy scores are more likely to hold savings in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forms than those who have lower financial literacy scores, even when we control for income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Three main features characteriz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of China and India. First, while only having a small global share of privately-held extern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these countries are large holders of official reserves. Second, their international balance sheets are highly asymmetric: both are “short equity, long debt.” Third, China and India have improved their net external positions over the last decade although neoclassical models would predict them to be net borrowers. We argue that domestic financial policies ar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se patterns and the future role of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Sergio L. SchmuklerEmail: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原理和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原理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三大旅游市场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势必造成我国入境旅游客源锐减,出境旅游人数激增以及国内旅游市场疲软。由此,提出要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港澳台市场促销、旅游业上下游企业齐心协力“抱团过冬”以及鼓励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应对策,力求将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从应对全球经济失衡视角看东亚经济金融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以美国为一极的发达国家经常项目逆差急剧膨胀;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张。由于经常项目赤字滚雪球般地急剧膨胀,加上美国储蓄率过低、财政赤字高涨,导致了美国对国际资本的巨大需求。而东亚地区由于汇率体制和对美经济依存等原因,被动地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并向美国提供大量资金。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向主要几个国家和地区集中,从中长期来看这种不均衡现象是不可持续的,东亚国家面临极大的风险。这一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