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芬兰两国经济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芬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具有非常良好的基础。然而在进一步通往两国成功合作的道路上还存在着或明或暗的障碍,因此,如何帮助企业克服这些障碍,就成了摆在两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现实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芬兰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马兰托先生和新闻官傅明睿先生。  相似文献   

2.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在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说:“我们不过是在国际贸易链中从事加工业,依靠成千上万廉价的劳动力挣一点血汗钱。”(见1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将这个判断置之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际地位,应该说是十分准确的。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有此一说:“我们再老老实实做上10年甚至20年的加工业,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经济的现实格局和长期经济增长前景,近两年在中国经济学家之间有不同观点。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教授上个月在纽交所做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讲演,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2006,(7):9-9
蛙跳式 美国财长斯诺声称,中国汇率改革步伐缓慢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自身都是一个威胁。他表示,为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整个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合作.但现在非常紧急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该国汇率体系的灵活性.否则将对该国自身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能力是其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一个表现。从1978年开始实施市场化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已经累计引进外国直接投资4000亿美元以上。而在最近几年中,平均额度达到40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总额的1/5。去年(2002年),中国引进的FDI数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FDI引进国。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表现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更突出的体现在间接效应上,经济影响与政治影响并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交织。[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产能过剩,银行买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初,产能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然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因此,自然会有这样的担忧: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进程中投放的大量信贷,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时候。是否会成为新的不良资产包袱?我在2004年就曾经以《不良资产:宏观调控中的杞忧?》为题,提出了这样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或许正遭遇超出预料的麻烦。只是,这个麻烦看起来颇有些令人奥笑不得,因为年初时候被严防死守的“通胀”似乎倏忽不见,取而代之的新麻烦竟然完全是其对立面——通货紧缩。本轮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此次紧缩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或许正遭遇超出预料的麻烦。只是,这个麻烦看起来颇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因为年初时候被严防死守的“通胀”似乎倏忽不见,取而代之的新麻烦竟然完全是其对立面——通货紧缩。本轮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此次紧缩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是当下中国经济最热的词汇。企业发展国际化、城市规划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经济共融的背景下,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推出国际板,更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迈向成熟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有关中国经济的讨论不可避免地会将重点放在失衡问题上,也就是储蓄率和投资过高的问题。每一个称职的政策专家都在忙着为刺激中国的消费提供解决方案。不过,尽管中国经济存在失衡现象,但原因却并非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样。中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没有被刻意压低。相反,它是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2012,(11):9-9
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中国得以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北京利用中国集中控制式指令性经济的有利条件,通过政府开支和引导银行放贷来维持经济增长,以此提振了经济产出。不幸的是,中国如今面临着大问题。由于美国和欧洲这两大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疲弱,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预计仍将不振,而中国国内通过举债来推动的投资也开始显现出副作用。人...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金融发展:我们期待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刚刚经历了世纪危机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来说,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无疑值得期待。就中国经济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对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投资尤其是出口,在未来的边际贡献将逐渐甚至快速递减,中国迫切需要通过一场真正意义的改革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转变至少需要满足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3,(3):8-8
中国经历了长达30年的高增长,而潜在的投资空间,也在不断的诉说着中国经济再度腾飞的巨大潜力。但GDP的超越并不能给中国带来更为实际的好处。即便富可敌国,也仍然只是个打工仔——而这恰恰是中国当下的尴尬。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连续四年升息后,从10月份开始至今三次降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11月11日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央行行长2008年会上表示,“中国通胀压力已有所缓和,未来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在今后可能扩大”;而美联储可能将其基准利率水平下调至零。面对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已步入降息周期。  相似文献   

16.
长期扮演着“欧洲经济火车头”角色的德国经济终于抵挡不住外部次贷危机侵扰和欧盟经济下滑风险的冲击而停下了顽强前行的脚步。作为欧洲地区最大的经济板块,德国经济的明显倒退无疑给本已式微的欧洲经济前途罩上了一层不安的阴影。因此,挽救德国经济就能在一定程度减弱欧洲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和重力。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一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丑闻震动了全中国。 那就是2007年1月10日CCTV《经济信息联播》所报道的: 最近,在北京,有人公开在网上叫卖经济适用房房号,一个号价格高达十几万元。“天通苑论坛”上,出售房号的帖子还真不少。其中一条写着,急售板楼中间层房号,每平方米2650元,房号14万元,另一条帖子上,房号的价格为16万元。  相似文献   

18.
叶雷 《云南金融》2012,(6):64-65
中国的经济正正在一个十字路口,一面是“风景这边独好”,特别是欧债危机下,“中国救世界”的论调不断被媒体抛出,世界在看中国;另一面,房地产巨大泡沫正在受到打压,美同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甚至担忧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世界同样在看中国。可以肯定的是, 中国还没有能力担任世界的救世主。至于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则先要分析清楚日本“失去二十年”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9.
叶弘 《金融博览》2013,(18):86-86
股市下跌总是触发反弹,并以缩量调整为基调。每次小反弹,都会引发人们对牛市即将到来的讨论、懂憬与向往。美国经济在沉沦中挣扎,但美国股市却反复创历史新高,身处长期熊市的中国投资者只能隔岸观“火”;一向暮气沉沉的日本股市,也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大涨暴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帅哥总统克林顿的搭档,美国副总统阿尔伯特·戈尔却被公众认为是一个乏味的人,因此,多年前在同出身总统世家的小布什的竞选对抗中落败。然而,戈尔却是一个对新经济异常热衷的国家元首。互联网经济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经济,并不是在传统工业经济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行业,新经济是为了改造传统经济而生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