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平等参与分配.然而,对劳动在生产中所做出的贡献不能简单地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加以衡量.事实上,也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指标对劳动所做出的贡献加以衡量.所以,劳动按其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现实可行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本:概念、内涵及其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然资本概念的提出 1948年Vogt第一个提出了自然资本的概念.他指出,耗竭自然资源资本,就会降低美国偿还债务的能力.后来,自然资本最初以土地的方式出现在配第的二要素理论中,其基本特征是和劳动一起生产财富,并以地租的方式获得收入.  相似文献   

3.
杨长虹  陈妍 《特区经济》2005,(12):347-348
一、企业家才能的相关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人们认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四部分构成了生产要素,在这四种生产要素中企业家才能则是其灵魂性的要素。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领导的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冒险精神、自信、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楠  郑亮 《北方经济》2013,(9):90-91
一、引言 (一)人力资本在理论上的重要意义 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f(L,K,N,E)(Q为产量、L为投入的劳动、K为资本、N为土地、E为企业家才能).经典函数体现了人力投入和企业产出显著的相关性,想方设法提高人力投入生产要素的质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当年对劳动价值论的论述,就是与时俱进的。以智力劳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不仅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反而为劳动价值论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问题在于:如何从市场化、知识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出发进行理论创新,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和剥削做出科学界定,使劳动价值论不仅成为揭露资本主义的武器,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利器。如果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劳动价值论将被现代经济学淘汰,走进经济学说史。  相似文献   

6.
我国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各种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如下:第一种收入、也是占主体地位的收入即工资,它是企业主付出的经营管理劳动的收入,是由企业主自身劳动创造的价值支付的;第二种收入是企业利润中扣出企业主工资、保险基金、各种税和费以及其他交费成本之后的为数不多的余额;第三种收入是利息,它是企业主投入企业的、数量不多的自有资本的价格。后两部分是由剩余价值支付。私营企业主是劳动阶层中的小业主,而不是新生的资产者、剥削者。  相似文献   

7.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生产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或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具体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工具、信息等。离开这些要素企业生产就无法进行,只有在这些条件具备时并且保持合理的比例,生产才能得以进行,企业才能创造出带有附加价值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8.
蒋小平 《北方经济》2008,(23):62-6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原有的社会分配制度已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精辟而富有突破性的阐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技术、管理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也成为收益分配的主体,理所应当从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这样就激发了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率地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郎咸平 《天津经济》2009,(10):79-80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北京国际饭店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企业的利润提升,只有提高企业家投资实业的热情和信心,才能给中国经济提供源动力。而要提升企业利润,必须给企业家们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益分配是在国内城市经营实践中广受争议的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活动的适用性,并运用该理论,探讨了一种新的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即国家凭土地所有权获取绝对地租,城市政府经营土地获取级差地租,土地使用者开发土地获取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几乎同时发现了"剩余价值",发现了"资本积累",但是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占有了资本可以雇佣劳动,劳动的商品化形成剥削,"资本家繁荣来自对劳动者的剥削。"因而形成了财富的生产创造过程是资本家与劳工的对抗剥削剩余价值的过程。过去,我们就是这样认识"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的,从来没有全面认识资本和劳动在工业社会中的属性。那么,什么是"剩余价值"呢?在市场经济的资本属性中,生产在扣除了所有成本之后,包括工资、原材料和服务的所得便是剩余价值,因而我们现在广为谈及的附加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不同说法,工业化社会只要生产就必然产生"剩余价值",经济学家现在统称为"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相似文献   

12.
<正>一、企业为什么出现业绩差异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分别做出了各自的解释。经济学认为,企业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要素的报酬,是工资的特殊形式。超额利润指超过正常利  相似文献   

13.
李维 《湖南经济》2003,(3):30-31
按要素分配的内涵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求按照生产要素所有者向社会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获取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参加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归谁所有谁就参与收益分配。具体说有五种形式:按资本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资金用于银行储蓄,获取利息收入;二是将资金用于购买各种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获取利润、红利、股息以及有价证券买卖收入;三是资金以独资、合资、入股等形式从事实业投资以获取投资利润等收入。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劳动力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企业理论视角对资本和劳动双重剩余现象进行了考察,首先论证了企业家雇佣资本和劳动的命题,指出企业家起着连接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在我国正是由于企业家的缺乏导致了资本和劳动双重剩余。其次,本文分析了资本与劳动双重剩余的根源,即企业家事后分得较低的租金导致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短缺。最后,本文针对这种双重剩余现象给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个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目的是在现代经济学框架内分析非市场化利率偏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特征,并讨论进行利率市场化将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在经典拉姆齐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劳动收入者和资本收入者相分离的双代表性个体的模型,劳动者作为储蓄者获得利息,而资本所有者作为投资者获得利润。这样,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将面临不同的优化问题。我们发现利率非市场化的经济存在多条鞍点稳定路径。本文的分析着重考虑市场化之前经济的均衡和动态调整特征,以及市场化之后新的均衡和原均衡在资本存量与消费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别,以刻画利率改革将对经济整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鑫 《理论观察》2014,(12):9-10
从马克思的劳动商品价值以及工资理论入手,对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公积金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应当体现其公平性,这样才能实践劳动商品价值和工资理论的相关论述,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分配体系中体现公平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家价值、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问题,近两年为国内经济理论界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所重视。从企业家的角度观察企业、研究企业,有些问题可能会显得更直观、更清晰。 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企业家是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大基本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财富的第四大要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不但造就了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原始资本主义--资本与股东至上--所有权分离与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要素积累、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占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我国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快速增长,但技能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相反,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对于这些与已有理论相悖的"谜",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借助于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效应机制对其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由于机器设备与技能劳动是互补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提高技能劳动者工资的同时,也会提高资本的收益,这就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进一步地,通过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我们发现:技能劳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呈"驼峰形"特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技能劳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呈"U"形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在技能劳动供给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劳动收入占比呈现"U"形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