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已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并逐渐波及到很多不同领域,这场因美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危机也波及到我国房地产市场.本文介绍了金融危机的起因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企业的各个层面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必须不断运用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才能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场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波及至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对全球尤其是西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短期内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目前正处于资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环境之中,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描述此次危机的发展脉络,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基础之上,从强化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六个方面得出了对我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3.
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后,迅速席卷全球,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市场出现了萧条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的过渡调整期结束后,我国房地产逐渐走出了低谷期,并逐渐的恢复发展趋势.2010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的GDP,实现了同比增长的11.9%,国家已经不存在增长的压力,房地产帮助我国经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当前已经入后危机时代.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自爆发以来由房地产领域的局部性危机.发展演变为影响美围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系统件危机,并迅速簋延波及其他国家演变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而由金融领域波及实体经济,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陷入衰退的境地.我国虽然没有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出口受阻,经济增长放缓,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暴跌,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降到低谷.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本文试图从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博弈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在次贷危机和因此引发的金融危机中,监管部门的监管缺位非常严重,给金融机构留下了太多的违规操作空间,使得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危机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制度根源以及对我国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波及到全球的实体经济,至今危机尚未到底。本文从宏观层面上探析危机爆发的制度根源以及危机冲击给我国带来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许多国家和经济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中,各国纷纷做出了举世合力的救市之举。西方大部分发达国家中唯有澳大利亚在金融危机中表现稳健,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所受波及甚微(Australian Government,2015)。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被誉为世界一类透明度市场,拥有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价格基本透明可控,回报率有清晰的法定限制,其操作性很强的大量经验值得我国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我国中小企业深受其冲击。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和成本,使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更加失衡。最后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全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在过去两年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穿透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从金融领域扩散到了实体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我国中小企业深受其冲击。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和成本,使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更加失衡。最后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次贷危机在全球影响的不断扩大,其波及的范围已经从金融体系扩大到全球经济各个领域,这场金融危机正日益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各国实体经济普遍受到冲击,国际贸易需求锐减。受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锐减、运费大幅波动、汇兑结算风险加大、现金流趋于紧张、库存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空前严峻。在这场系统性危机面前,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主动调整经营战略,不断适应严峻的生存环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历经了风风雨雨,最终都渡过了危机,实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琦 《新金融》2008,(4):51-54
2007年2月以来,美国次级债危机上演了全球金融市场近几年最大一次"蝴蝶效应",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为之震荡.这场风暴已迫使世界主要中央银行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提供巨额的流动性,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虽然这场危机目前对我国影响不大,但其展现出的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深度和波及范围大大超出了我们对传统金融风险的认知,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贷款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放松了信用风险的管理.观察这场危机的演变过程并剖析其根源,将对我国既有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模式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引起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高度关注.虽然在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消费趋于稳定,但据我们对常德市辖内7个县(市)21家房地产企业调查显示,县域房地产业投资大幅增长,销售持续火爆,房价一路上扬,隐藏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冯科 《南方金融》2007,(9):18-19,68
由于美国房价的持续下跌以及房贷违约率的上升,美国次级债风波席卷全球。从7月中下旬以来,全球主要指数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我国A股市场也是受到了短暂的波及。显然,美国次级债危机引起金融风暴全球共振之际,我们更加应该引以为戒,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剖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房地产金融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应以创新化解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并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波及全球范围,把整个世界经济拖向衰退的边缘。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我国应吸取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进一步强化金融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敏佳 《时代金融》2008,(11):11-13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不仅造成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这场风波为我国敲响了警钟,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并且重新审视中国的房贷市场,反思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可能隐藏的风险。本文剖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试着提出一些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确保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抵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且可以作为预防通胀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复苏这段时期内,国家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结构优化,以达到房地产市场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本文分析了近期我国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结合相关部门的研究,对我国经济复苏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是格林斯潘时代的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兀而来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开始不过是美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下跌,但到2007年8月,突然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等各国央行鼎力合作,终于使市场度过了最恐慌的时候。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下美国对于金融监管的最新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美国居民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此次危机已经逐步演变成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它给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千亿美元;它的影响也已波及到美国的实体经济,消费和就业出现比较明显的衰退迹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中国进入了后奥运时代。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里,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业,并可能威胁实体经济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9月27日,亚太论坛2008年年会在广州举行,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和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女士等专家学者就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后奥运经济的走势、房地产市场调整和汇率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