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委托代理的EVA指标计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菁 《商业时代》2008,(16):76-77
EVA作为委托代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的一种测算工具,通过将代理人所得的利益和企业价值增值挂钩,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从而较好地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探讨EVA值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理 《江苏商论》2006,(11):87-88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国有企业必须设计委托代理制度,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使代理人在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三种最基本的契约制度——工资制、承包制和分成制,这三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契约安排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会选择不同的行为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文章深入分析不同的契约安排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行为选择,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三种契约在实践中均被运用。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意味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不再同一,势必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即经营者有可能通过勤奋劳动或偷懒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置委托人的利益于不顾;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需要一批懂知识、能组织、会管理的专家成为企业的经营者,需要这些经营者开拓市场,成为企业宝贵的"人格化"资本.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动力问题的机制,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于使经营者能够努力实现公司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委托人正确对待代理人"二心"(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私人利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委托人正确对待代理人“二心”(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私人利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道德风险起源于人的自利本性。企业中道德风险是企业资本所有者(委托人)与企业经理(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要降低企业道德风险,所有者必须让渡一部分收益权给经营者作为激励,缩小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使二者的利益目标尽可能趋于一致。此外,通过有效的监督,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风险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道德风险起源于人的自利本性.企业中道德风险是企业资本所有者(委托人)与企业经理(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要降低企业道德风险,所有者必须让渡一部分收益权给经营者作为激励,缩小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使二者的利益目标尽可能趋于一致.此外,通过有效的监督,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作为委托人的校方不能或很难现测到代理人即教师的行动,只能观测到一些特定方面的产出,所以校方需要设计一套对代理人行为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校方利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委托一代理模型,找出双方行动的最优解,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一、代理理论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的一般考察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主要是通过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人(Principal)如何做出最优的契约设计和机制安排以促使代理人(Agent)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双方利益,发挥组织最大效率。在委托代理过程中,业绩评价指标设计恰当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代理人的潜能,能否最终使委托人目标利益最大化。根据代理理论,设计业绩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以使委托人尽可能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代理人的实际工作和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3.
王丹阳 《现代商业》2014,(15):154-155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日益分离导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出现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作为委托人指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代理人代理他们从事某些活动。然而,由于所有者追求的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和长远发展与经营者追求的工资津贴、闲暇时间之间存在矛盾,以及经营过程中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契约不完全性导致了委托人势必要承担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为了降低代理人的代理风险和成本,提高公司经营绩效,有必要引入股权激励机制给予经营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融为一体。本文重点探讨股权激励的措施和方法,同时跟据我国公司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邱效威  游杰 《商》2013,(12):18-18
在大企业或政府组织,委托-代理问题常常屡见不鲜。每当人们按照他人要求行动且代理人比委托人更加了解运营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如果企业所有者对经理人监督不够,经理人便有可能会偏离委托人的利益,追求自己的利益,甚至产生"败德行为"。本人将以现实生活中国美公司黄光裕和陈晓控制权之争为例,针对现代企业所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以此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等原因,代理问题客观存在。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代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对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及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改革初期和经济转轨时期制度环境的变迁,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本文分别以改革初期的承包经营制企业和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央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线性规划并进行推理,对以代理人为主导的"内部人控制"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寻租模型揭示委托人(政府)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与监督和控制带有的行政色彩,分析导致对代理人干预过多的行为,提出了委托人必须作出寻租行为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高级管理层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极易为追求私利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从而产生委托代理成本。随着委托代理问题愈演愈烈,如何使高管和股东利益趋同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曾一度被忽视的高管激励机制也因此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预算松弛的主要原因 (一)信息的对称性在代理理论框架下,预算编制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信息交换过程。依据经济人假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时,委托人与代理人通常会有具体行为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基于此,预算执行者在提供预算信息的时候,将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控制信息的供应量,或对信息加以修饰和虚报私有信息等,进行机会主义行为,出现通常所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终下层管理者就可能制造预算松弛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迪 《商》2014,(37):207-207
随着我国企业规模的逐渐壮大,在人才市场上聘请行业内专家来管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以及可能引起的财务造假等诸多问题,代理人将不再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先满足自身的利益追求为主。这些都将影响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成本,严重时很可能导致公司发展停滞不前。而股票期权制度作为一种直接与企业价值相联系的长期激励制度,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激励,以达到监督和约束其行为决策的目的。本文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善与调整来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相异等原因,代理问题客观存在。本文综合阐述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机理角度深入细致的剖析了产生过程,并利用均衡原理进行阐述,从而对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及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奠定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