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为之变     
几年来的每天清晨,在坐车上班40分钟的路上,华为总裁任正非几乎都在学习英语。不仅是他,就连华为接送客人的司机,也在去年通过了公司英语口语的考试。语言只是一个细节,这些年来,当华为的海外销售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2003年华为整体营业额为317亿元,其中海外营业额为10.5亿美金,占公司总营业额的27%),华为人正在更大的层面感受着冲击与挑战,他们不得不面对与中国本土截然不同的法律、商业习惯、市场规则和文化以及由之带来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数据     
《中国新时代》2009,(2):16-16
2009年1月12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度召开公司创立以来的年度媒体沟通汇报会.并试图以相对开放的姿态.解构多年来被外界强加于自身的种种神秘。当天.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华为取得了233亿美元的合同销售额.其中海外销售占比达75%。与此同时.华为2008年全年纳税总额高达120亿元。在全球通讯设备巨头纷纷遭遇滑坡、亏损.重组的当下.这毫无疑问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3.
华为集团与艾默生电气将于2月底签署并购协议。华为集团有意将其电气业务部门-现在的安圣电气有限公司作价7.5亿美金出售给美国最老牌公司之一艾默生电气。华为集团此项举措已酝酿有一年多,去年四月份华为电气更名为安圣电气,就是为出出售所做的准备。安圣电气在国内市场地位特殊,它拥有48项国家专利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艾默生电气制造公司目前是一家营业额高达138亿美元的跨 公司,专门提供一系列名的电子、电气及相关产品及系统。公司目前在财富500榜上名列第118位。艾默生在中国已成立了超过20间独资及合资工厂。  相似文献   

4.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5,(11):47-47
华为的海外大员处于比较频繁的轮换中,难以形成一股相对个人化的强势力量“我要号召各位领导从部下中,推荐一些人、放一些人到海外去……”2003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一次内部工作会议上这样说。2003年是华为海外盈利的第一年,海外市场销售额10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近1/3。对于把国际化当作度过“华为冬天”惟一途径的任正非,海外市场有着双重意义,贡献利润、培养人才。“2004年,华为总销售额460多亿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额22.8亿美元,占到总收入40%。今年的目标是海  相似文献   

5.
海尔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尔,中国造”是人们前几年最熟悉的广告词,而如今的海尔不但有中国造,而且有“美国造”、“意大利造”。2001年,海尔全球营业额达到602亿元人民币,海外营业额占到14%,其中海外机构实现营业额7.3亿美元,从中国直接出口创汇4.2亿美,一年的海外市场贡献率达到11.5亿美元。海尔的成功,为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6.
信息特供     
《新远见》2006,(Z1)
上市华为财产公告自己“拧水”1月15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简短公告:其2005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4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左右。“453亿人民币”的数字引来华为员工一阵错愕。不久前,华为在内部会议上宣布,华为2005年实际销售额突破86亿美元,也就是666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为279亿,海外翻了一番。然而“666亿元人民币”如何变成了“453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杰克缝纫机     
阮氏兄弟和他们的中国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土生土长于浙江省台州市。这家成立于1995年,公司现有资产规模达1.54亿.拥有员工960人的企业直到最近的4年才迎来它快速发展的时期.营业额每年保持在80%-150%的增长速度,海外市场的销  相似文献   

8.
2004年,华为彻底破解了思科的知识产权围困,这使它被当作中国企业突围国际化壁垒的英雄。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因知识产权、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屡屡碰壁的2004年,任正非领导的华为迎来了国际市场全面收获的好日子。如今,海外市场收入已占华为总收入的30%,预计在2004年,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将继续保持100%的增长,预计达到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一、并购案始末 2007年9月28日,中国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宣布双方合组公司,并斥资22亿美元共同收购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按照收购要约,华为将以44%的溢价持有3COM公司16.5%的股权。  相似文献   

10.
数字     
《英才》2013,(3):20-20
125亿元年终奖 竞争对手中兴通讯刚预警2012年亏损25亿-29亿元人民币,华为随即宣布,公司2012年预计净利润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3%,并表示将拿出125亿元给员工发年终奖。目前华为全球约有15万员工,按此计算,人均年终奖约8.33万元。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3,(1):13-13
华为1月21日披露了2012年经营业绩预测。华为首席财务官盂晚舟称。去年全球销售收入预计达到22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96。净利润为154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她预计华为员工奖金总额是125亿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38%。  相似文献   

12.
1995年8月7日出版的美国《幸福》杂志公布了1994年度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按营业额大小进行排序),这一排名与往年有所不同,它既包括了全球最大工业公司,也包括了全球最大服务业公司,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全球企业王中王。由于工业公司与服务业公司排名表的合并,94年度500家的营业额比93年度有了大幅度提高。93年度工业500家的营业总额为54万亿美元,而94年度则达到了10.2万亿美元,增长了89%,几乎翻了一番;利润总额为2818亿美元,也比93年度工业5O0家的1160亿美元增长了143%;而资产总额则由93年度的6.1万亿美元猛增到了30.8…  相似文献   

13.
<正>海尔和华为都是在国内国际化做的比较早和比较好的企业。海尔在05年对外就传播"1000亿,世界的海尔"。全球销售额是1000亿人民币,海外销售大约在100亿元左右。占整体销售额的10%左右。华为海外销售额在2005年达47.5亿美元,占同期全球销售额的82亿美元的58%。产品销售已达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4.
华为公布2012年上半年业绩:销售收入10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1%;营业利润879亿人民币,营业利润率86%,营业利润环比上升203%,同比下降220%。这一数据显示,华为在面临全球金融和欧债双重危机下,仍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型精锻件制造商,龙城精锻在全球汽车发电机爪极市场占有30%以上的市场份额,客户主要有法雷奥、博世、电装、雷米、佩特来等十余家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销售额占营业额的50%以上。正是因为龙城精锻的专业化发展,即使在2013年全行业受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时,龙城精锻依旧能通过源源不断的订单和高效的自动化生产能力,使公司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16.
许晖 《企业研究》2000,(10):13-15
据国内贸易局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专业快餐公司已有800家左右,连锁经营企业超过对4000家;见万个快餐网点年营业额为833万元。中国快餐营业额年递增20%以上,到2000年将超过2000亿元,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对一次性餐具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了解,目前我国市场年销售各类一次性快餐用具超过100亿只,折合每天用2700万只。其中发泡塑料占80%,纸类约占10%,未发泡塑料近10%,植物纤维不足1%,淀粉类餐具开发不足者较多。截止到1999年上半…  相似文献   

17.
《东方企业家》2010,(4):106-107
华为 总裁任正非 2009年,华为超越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全球市场份额翻番,达到20%。更让业界震慷的是。华为赢得了世界首批4G网络——挪威4G移动网络设备合同,在爱立信和诺基亚一西门子的北欧大本营抢走一份大合同。除价格优势外,华为的技术实力也在逐渐显现。去年华为总收入215亿美元,增长17.5%。  相似文献   

18.
黄慧 《英才》2006,(3):33-33
全球最大的米塔尔钢铁公司1月27日宣布,出资23叫乙美元收购位居世界第二的钢铁公司阿塞洛。由米塔尔家族控股88.6%的米塔尔公司称,如果对阿塞洛的收购成功,世界将出现一家拥有400亿美元营业额,年产量超过1亿吨的钢铁巨人。阿塞洛公司表示,公司董事会成员“认为米塔尔公司的收购带有敌意,一致予以拒绝”。  相似文献   

19.
华为的国际市场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现在华为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网络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2005年,华为海外业务收入超过中国业务收入,占总收入56%。另外,华为NGN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移动软交换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光网络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二,IP DSLAM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宽带汇聚路由器产品全球占有率居第二,MSAN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一个企业进行海外扩张主要目的一般是要做大做强,但是我认为“做长”才是第一位的,把长跑当成短跑来跑往往会很短命。联想集团在2004财年并购了IBM在全球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并购以前,联想的营业额是29亿美元,电脑业务的净利润为1.4亿美元。并购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