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基本案情 2006年6月10日,某县国家税务局接到群众举报,A公司有隐瞒销售收入、销毁记账凭证进行偷税的嫌疑,并提供了一些线索。某县国税局据此进行突击检查,发现A公司2005年度销售货物收款的收据存根、假账本、销毁的凭证残页等原始资料。由于不便在现场实施检查,检查人员随即采取调账检查并按照规定权限办理了相关手续。依据所调资料最终查实A公司偷税50万元,8月10日下达税务处理及处罚决定。对其补税并处一倍罚款;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征管法》根据修订该法律时所能预见的情形,以及结合当时税收执法的实际情况,对偷税进行了界定,并规定了其法律责任,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现行《征管法》对偷税主体、偷税手段及其法律责任所做的规定开始显现其弊病和不适应性,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4.
5.
涂凯 《金卡工程》2009,13(5):110-1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发送违法短信息实施诈骗、传播违法信息,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治理工作。手机短信息作为一种新的证据,不同于传统的证据种类,本文从手机短信息证据的法律属性,手机短信息的收集、审查和判断,并根据其特征提出手机短信息证据立法完善及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罗荣健 《财会学习》2020,(1):162-162,165
随着深化增值税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增值税留抵额退还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本文在前人提出的会计处理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及实务处理两方面分析,得出企业对留抵额退还事项的会计处理,应当是在收到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和贷记进项税额转出。这种会计处理不仅体现了增值税的中性原则,也公允反映了增值税留抵额退还的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7.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交税金”科目是核算企业应纳的各种税金,如: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所得税、资源税等。增值税“应交税金”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尚未交纳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本文介绍的案例是企业利用“应交税金”科目借方余额.掩盖偷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钟税官: 我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服装经营业务。最近,当地主管税务稽查部门人员到我公司检查时发现,我公司2007年10月,发生了一笔服装业务,未对这笔业务做有关的账务处理,销售额为786万元,该业务的51.62万元销项税额没有申报纳税。税务人员认定我公司的这笔业务为账外经营,属于偷税行为,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职工因公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这一规定将给借款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产生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10.
某鞋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独资企业,主要生产旅游鞋及鞋制品.产品全部出口。该公司2004年进入获利年度.2005年实行减半征收.2006年以来实行免抵退。该公司2005年申报销售收入33233万元,销项税额6334万元,进项税额3003万元,应交已缴3331万元:2006年申报销售收入26525万元.进项税额210万元.进项转出266万元,应交已缴56万元。2007年申报销售额28991万元.销项税额9万元,进项税额259万元.进项转出328万元,应交已缴78万元。  相似文献   

11.
冯嘉亮  杨雄 《上海保险》2007,(11):13-16
在险寿险人病理赔历中中,记如载何的认主定诉被、保现病史、既往史等资料的民事证据法律效力,以判断其是否履行了如实告知的法定义务,是寿险理赔人员实务操作中必须解决的核心业务问题。同时,病历作为证据的法律效力的争议,又是必须解决的重要法律问题。本文试从笔者经历的一个案例角度,全面分析病历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效力,同时提出病历在寿险理赔实务操作中的适用对策。赵XX,女,被保险人,原在上海市某医院工作,院级领导,2003年3月底投保某保险公司重大疾病类健康险。2005年6月,被保险人因肾病、尿毒症住院,后向保险公司提出重大疾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纳税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涉税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纳税人偷税问题也成为一股涌动的暗流,严重干扰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这些不法纳税人偷税的能力和手法层出不穷,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常常让税务人员陷于征管工作的尴尬境地。笔者现就几个具体的涉嫌偷税案例谈一下自己的设想,借以抛砖引玉,共同探索反避税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征管法>中的偷税概念应改为逃税,偷税概念并不切合词义,与现代税收理念不相协调,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偷税的立法表述不应采用列举手段的方式,而应界定其欺骗和隐瞒的实质.偷税是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一般的违规行为不应作为偷税.修订偷税立法应与健全税收法律责任体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已经初步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雏形,但是由于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缺乏全面的研究,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操作程序,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某国税稽查局对某炼铝公司进行了纳税检查。随着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团在虚假诚信纳税表象精心掩盖下的偷税迷雾被拨开。 诚信表象 某炼铝公司是2004年6月由某个体工商户出资60万元成立的内资企业。利用废铝生产铝锭。同年8月投入市场,销路较好,截止2006年12月,申报销售收入738万元,销项税额125万元,进项税额75万元,应纳增值税50万元,税款全部按期缴清,成为当地私营企业中的纳税大产。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是税收管理和税务检查的基础。一些纳税主体为了攫取非法利益,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大肆搞账外经营、偷逃税款。账外经营偷税引起企业同业之间恶性竞争,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税务机关应充分认识打击账外经营偷税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而采取有效的税收监管措施与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侯林泉 《金卡工程》2009,13(8):166-166
我国<税收征管法>自顾布实施以来,对于打击偷税行为、保障国家完成税收任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以及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税收征管法>中对偷税行为的相关规定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出来,导致<税收征管法>在实施过程中争议不断,严重地影响了税收执法和税收司法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对<税收征管法>加以修订和完善.本文拟就<税收征管法>有关偷税行为修改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国军 《税收征纳》2008,(11):25-25,29
2005年3月-2008年7月.个体户王某.在没有办理税务登记证的情况下.为某房产开发公司加工铝合金门窗、安装管道.其取得应税加工收入23.7万元.但是他心存侥幸,没有将获得的收入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他还自以为手段高明.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但是.王某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逃过税务稽查人员的眼睛.更不可能逃脱法律的惩罚。  相似文献   

19.
刘燕琳  姚强 《金卡工程》2009,13(12):81-81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毫无疑问,而能否反过来说一切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就是证据,尚值得探讨。考察证据与证明根据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证明根据可能是承载了案件事实信息的证据,也可能是承载了证据事实信息的证据衍生物。借助事实信息理论,探讨证据、证明衍生物的本质,分析证据、证据衍生物的紧密关系,尝试解决目前我国证据法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20.
新《保险法》第56条对重复保险相关规定的修订具有进步意义,但其对所有重复保险不论善恶均退费的新规及未新增对恶意重复保险的限制性规定,既可能诱发道德风险,又有违重复保险的立法目的。本文认为,我国《保险法》应借鉴英美国家和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对恶意重复保险在法律上加以规制,同时可参照《海商法》的规定,让善意被保险人获得更自主的索赔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