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改进过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北京市的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其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未来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近十年来耕地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其中区域耕地生态足迹的变化幅度比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的变化幅度大;耕地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其中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降幅较区域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降幅更加明显。耕地生态足迹与耕地承载力异向变化,加剧了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的幅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及保持耕地产品地区间流动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北京市耕地保护目标与对策研究专题 一、耕地保护目标通过耕地保护及其空间布局,与城市建设、绿化建设共同将北京市建设成“城市与农村共荣,自然与人类和谐,工业文明与农耕文化交响”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友好、人居环境美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角度出发,利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和行为,并进一步探讨了农户的特征与其耕地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户虽然认为耕地保护非常重要,但对耕地保护的认知还相对模糊,耕地保护的主体意识较差,这就决定了其耕地保护行为还不是特别积极。与此同时,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及对种地用途的认知也影响着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4.
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亿万农民的生计保障,对于农村乃至全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工程作为一项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技术,已经在建筑业、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创新性地将价值工程引入到耕地保护研究领域,围绕价值工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对耕地多功能保护进行价值分析,以提高耕地保护的有效水平,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2011,(4):65-68
在耕地保护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各行为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各行为主体的耕地保护目标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博弈理论,构造了各行为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体系中,约束各方行为一致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大中央政府的监督检查成本的投入、加强对地方政府违...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耕地减少的态势难以遏制,同时,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也对耕地保护带来了压力,因此,耕地保护面临诸多困难。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应采取以下措施: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引导农民退出宅基地,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2、2012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利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土地利用流量”的新概念来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流量能很好地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方向,以及转化程度、方向;(2)从土地利用流量来看,北京市近20年来耕地减少最为严重,流出面积为2408.97km2,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是流入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利用流量比的角度分析,耕地和其他土地均为负值,而其他类型均为正值;(4)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来看,北京市土地利用年均变化速度达到1.15%;(5)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将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迅速变化区、较慢变化区和轻微变化区。  相似文献   

8.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质量数量和生态艰巨任务下,将灌排设施不完整、生产效率低下的旱地通过增加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布置、田块平整等一系列工程手段改变为可以种植水稻农田,从而提高耕地国家利用等别[1].本文以花溪区硐口村"旱改水"项目为例,主要研究的是对改造后的水田如何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以确定旱地改造为水田后对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程度.  相似文献   

9.
今年来我国加强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规划,得我国在土地用地总量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并且耕地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地保护,但是情况还是不够乐观。特别是在党提出了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后,顺应环境需求尤为凸显。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是迫在眉睫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因如,文章积极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利用在规划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首先提出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整治规划改革的意义,再分析现有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方面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突出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性,在今后土地规划中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也为推动绿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筑提供新构思。  相似文献   

10.
保护农业用地,特别是保护耕地,时世界各国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保护耕地实质上是保护农民,保护农业,保护国民经济的基础.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从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来研究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一系列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邓杨琼  郑财贵  覃琳  孙芬  马世五 《价值工程》2012,31(24):102-103
文章通过摸清重庆市耕地资源数量、结构及分布等现状条件,探讨了建立重庆市耕地保护基金在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在最后有针对性地对补贴标准、资金来源等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测算"一圈"的基本农田的补偿标准为320元/亩.年,一般耕地的补偿标准为240元/亩.年;"两翼"的基本农田的补偿标准为220元/亩.年,一般耕地的补贴标准为160元/亩.年。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土地利用和管理特点使得城乡结合部用地矛盾尤为凸现.人口、城市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是造成土地供求紧张的直接原因,但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导致和加剧矛盾激化的深层次原因.在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用地矛盾进行分析,并从深层次揭示问题的根源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会造成我国耕地大量流失和粮食紧缺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我国城市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用地就总体而言处于低标准水平。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手段,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对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控、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林地和耕地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林区,普遍存在着林业和农业分散经营的现象,因此便产生了林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文章着重从法律实践角度分析了林地、耕地相邻权问题,并对退耕还林中因林地与耕地矛盾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保护的对策。研究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的结果是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人地矛盾极为尖锐和突出,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研究的结论是增强国土忧患意识,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发挥市场基础作用;遏制地方政府冲动,发挥制度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彬  王乐 《价值工程》2012,31(4):68
本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重庆市大渡口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大渡口区耕地面积在今后十年仍将持续下降,但其下降速度会逐渐缓慢,建设用地面积将持续稳步增加,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以减少耕地面积为代价的。提出了保持土地合理利用、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紧紧围绕保护现有耕地质量、拓展新增耕地来源、提高新增耕地数量质量、市域统筹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提出基于城乡统筹的重庆市创新耕地保护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城乡统筹的重庆市创新耕地保护模式切实可行,相对于其他耕地保护模式更具有可实施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其他省市的耕地保护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廖平凡 《价值工程》2012,31(34):116-118
以土地资源总价值理论为基础,对耕地资源的多功能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包括耕地实际生产收益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生态安全价值四个部分,探讨了各价值构成的测算方法。并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测算该市耕地单位面积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将北京市商服用地市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土地供应政策对商服用地市场的影响;同时,运用土地竞租曲线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方法分析商服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部分城市建设"新城区"过程中出现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