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资分配的管理,应属于收益分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份公司在不断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使员工的工资不断增长,使广大员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基于这一意义,股份公司不应把工资分配仅仅当作一种费用看待,而应该从财务分配的角度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2.
浅谈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必须遵循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 ,分配决策的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原则等。设计工资分配方案应注意工资水平对外要有竞争性 ,工资分配要有公平性 ,工资水平要与企业的支付能力相适应等问题。在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岗位劳动测评等方面的工作 ,为确定职工个人工资标准打好基础 ,从而有效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必须遵循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分配决策的民主与集中要结合原则等。设计工资分配方案应注意工资水平对外要有竞争性,工资分配要有公平性,工资水平要与企业的支付能力相适应等问题。在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岗位劳动测评等方面的工作,为确定职工个人工资标准打好基础,从而有效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修杰 《全国商情》2012,(21):28-29
在企业管理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职工的管理,在职工心中最关注的始终还是其工资报酬。作为对职工考核的一个重要手段,劳动定额,对企业职工的工资薪酬分配、素质考核等都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国内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私营经济的收入分配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着重从建立完善的再分配系统、监督制约公共权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三个角度规范我国私营经济的收入分配,务求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解释工资差异的理论同时就是解释工资决定的理论。在新古典工资决定理论中,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只能解释劳动力质量不同造成的工资差异,不能解释劳动力质量相同时的工资差异现象。新古典经济学新发展的工资理论中,只有补偿工资理论专门针对同质劳动力工资差异进行了解释,而效率工资、竞赛工资、资历工资等理论并没有明确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差异。各种新古典工资理论由于都建立在不符合现实的假定基础上,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工资决定和工资差异。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对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进行了区分,能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差异做出更符合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主流经济学认为工会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垄断力量,工会的存在会妨碍市场出清从而导致无效率.最近的经验文献对集体谈判制度的剖析深入到了谈判级别、谈判结构的层面上.经验文献中工会和集体谈判对工资的影响的结论较为一致,都得出了对工资产生正向影响的结论,而关于工会和集体谈判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有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8.
税收优惠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但减税降费的同时也可能促使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最终减少就业与工资。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借助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对就业与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资本相对价格,通过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显著减少了雇佣人数与人均工资。这一负向影响在规模较大、初始增值税率较高、资本密集度较高、劳动密集度较低的企业中更大。这些发现表明,政府应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兼顾支持企业发展与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是21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之一,被认为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者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金融、安防、医疗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应用,逐渐呈现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的趋势.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负向的替代效应和正向...  相似文献   

10.
八达岭分公司所属企业 ,一直沿用着过去分公司的工资制度 ,而对“临时工” ,实行临时工资制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规范企业工资制度 ,激励员工积极性 ,促进企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出发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对所属企业进行新的工资设计的重点内容是 :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上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实行体现同等级岗位人员职能差别的一岗多薪制 ;建立起正常的工资调整与运行机制 ,使工资支付与个人的绩效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1.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及以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旨在更好地推进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才是维持高效运转的不竭动力,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与以往不同,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型、合作型与个性化人才,事业单位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实效.本文围绕当前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以及绩效工资分配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劳资关系对收入初次分配的影响分析——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收入具有两种分配形式,一是初次分配,一是再分配。前者是指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当中,按照各种要素主体对产出直接做出贡献的大小给予的货币报酬;后者则是在同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对初次分配后的同民收入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在政府、资本与劳动三者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失业量上升的巨大压力,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影响就业量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也有可量化的因素和不可量化的因素。资本、技术、工资、劳动力均是决定产出的投入要素,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目标之一,研究相关投入要素对于就业量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运用1995~2010年的数据,分析资本、技术、工资三个投入要素对就业量的影响,并建立长短期模型,寻求影响我国就业效应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且公平的社会,由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不合理的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社会都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立论之初就抓住了劳资关系的本质,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要加以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发展时代化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劳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使用1999~2010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工资、就业、物价及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劳动者的工资上涨对其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工资上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减弱工资上涨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工资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联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必须实施最低工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联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分析了必须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有四个理由:是从政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削弱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买方垄断地位,制止部分企业过分压低职工工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可以促使企业节约劳动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科技水平,加快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的转变,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是全球要素得到合理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通过从国家间贸易、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以及异质性企业的角度,对传统贸易理论和新兴贸易理论的梳理,简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收入差距,也使国内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