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北内集团总公司正式启动援助工程,是进一步调整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的长效机制。总公司再就业服务中心在企业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总公司和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年。5年的历程,吸纳了企业2500名下岗职工进入了中心,每年以60%以上就业率的指标,使下岗职工重新找到就业岗位。在保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发放的同时,还为下岗职工缴纳了足额的三项保险资金。中心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岗位的措施,积极为下岗职工寻找出路。为保企业稳定、社会稳定、家庭稳定…  相似文献   

2.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是国企振兴的必由之路。但由此而产生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我国再就业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据测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为非农业提供12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仅从第三产业来看,这几年虽取得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再就业工程,是指运用综合政策扶持和服务手段,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次就业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企业必须建立再就业工程措施体系,具体措施可以分为提供就业岗位的直接安排措施和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措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大庆市力争到2005年,开发就业岗位12.4万个,基本解决大庆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到2010年,把大庆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开发项目创造一批岗位。最近,大庆市规划了一批“再就业工程”项目,确定到2005年,全市重点开发122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创造7万多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去产能过程中的分流职工再就业问题为煤炭行业带来了新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煤炭行业分流职工再就业现状以及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影响分流职工再就业的因素。对于黑龙江省煤炭行业分流职工再就业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职工安置,通过内部安置、内退、转岗及公益性岗位帮扶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岗位,加大政府就业及创业资金投入、加强技能教育培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各种政策支持,建立并完善再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既要对下岗职工怀有深厚的感情,又要促进下岗职工就业观念的转变,这是再就业工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我们紧密结合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努力把“情”和“理”有机结合,促进再就业工作。一、对下岗待工职工一定要满腔热情再就业工程的“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下岗待工职工对企业的感情。他们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又服从领导,接受了下岗的安排。广大职工尤其是党、团员、生产骨干、积极分子,过去曾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现在他们又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转变就业观念、特殊群体就业、扩大劳动力内涵型需求和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的分析入手,指出我国实施“再就业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再就业必须坚持效率型就业的方向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7日,福州市副市长王克益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福州市机械冶金工业局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和福建机器厂等单位向下岗职工赠送《再就业指南》,勉励他们走自尊、自立。自强之路。这本由福州市委书记赵学敏题写书名的《再就业指南》收入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省、市主要领导讲话及与再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收入了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分流安置办法以及求职办法,对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把握机会,增强自立、自强、自救信心,寻找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岗位,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具有重要作用。福州市的《再就业指南》共印…  相似文献   

9.
分析目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形势,有三种情况:一是或本人主动出击,或得益组织帮助,很快找到了新的岗位,有的已经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再就业职工的榜样和典范;二是大多数尚未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只要一有新的岗位,就会高高兴兴上岗。这部分人又分为两种情况,有的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有的则正在担心和消极等待组织安排中度日。三是对新的岗位过于挑剔,这里嫌不好,那里不愿去,有的甚至怨天尤人。平心而论,下岗以后,面对家庭经济困难、面对无情竞争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一时产  相似文献   

10.
就业形势的严峻局面是当前经济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能否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关系以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介绍了有关就业与失业方面的知识,分析了下岗职工中的存在的一些思想误区,指出只有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才能使再就业工程顺利,健康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地质系统的企事业单位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仅在现有岗位中进行调剂是不行的,特别是像我们二四六医院这样的一所以治疗、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解决医院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需要再创业来实现再就业。要搞好再创业就要解决好下述两个问题。一、要彻底转变就业观念,牢固树立再就业意识要认识到,再就业工程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历史的机遇。从根本上看,  相似文献   

12.
石油企业要走出困境,必须要走减员增效的路子。减员增效工作涉及到国企改革、经济调整、社会保障等许多方面,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再就业工程。道理很简单,不搞好再就业工程,就无法顺利减员,更不能增效,只减员而不就业或不能比较充分地解决就业问题,就违反了减员为了增效的初衷。因此,再就业不仅直接关系到减员增效工作的成败,还关系到石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再就业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石油企业的再就业有哪些特点呢?作为矿区型的国有大型企业,它既具有城市型国企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矿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好他们的再就业问题,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做好再就业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推进北京市再就业工作,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宣传教育中心日前主持召开了主题为“北内集团再就业援助行动走进星级饭店”的“北内集团总公司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新闻座谈会”,向社会宣传北内集团为…  相似文献   

14.
国外“就业、再就业”十策吴昊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失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新形势,国外一些国家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新加坡:采用“滚动铁饭碗”,调控型就业。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调整宏观经济方案,从财政、...  相似文献   

15.
国外再就业工程十策吴昊面对世界范围内严峻的新形势,国外一些国家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这里撷取一些国家在就业工程中的主要做法,简要地介绍给大家,将对我国解决再就业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新加坡采用“滚动铁饭碗”:调控型再就业新加坡...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不能把下岗职工一推了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告诫:国有企业不能把下岗职工向社会一推了之,必须在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说,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要充分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在企业积极建立再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失业已成为全球性的痼疾。面对顽症,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以摆脱失业的困扰,促进本国劳动力再就业。一、美国:加强职业培训——储备型就业十多年来,美国就业培训对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国会和政府为再就业培训制定了不少法律,其中“就业训练合作法”规定,由州、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合作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资料表明,最近几年中,美国政府拨款近70亿美元资助再就业培训,每年使100万左右的失业人员接受培训,就业培训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行课堂培训和就业现场…  相似文献   

18.
1 以改革促进就业。通过改革改组、扩大联合 ,盘活存量资产 ,是当前促进就业的基本着力点。一是要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再就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结合起来 ,要以企业重组为契机 ,建立资本结构优化与劳动力资源合理的配置机制 ,实现重组与就业相结合 ,这既能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又能扩大就业岗位。二是要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实现放活与分流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改制、改组 ,增强中小企业活力 ,使大量下岗失业职工能重新上岗。三是要加快开放开发步伐 ,培育新的增长点创造就业岗位。2 以结构调整促…  相似文献   

19.
析隐性就业     
失业人员与下岗职工在现行登记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她)们名为失业或下岗,实际上正在从事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有收入的劳动。这部分人实质上已实现了再就业,但在统计和法律关系上只反映为“下岗待工”。劳动、就业部门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隐性就业现象。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姓谈论的热点,再就业工程的难点。隐性就业,“爱你没商量”下岗职工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一无所长,有的技能出众,有的甚至是业务骨干、岗位能手,但在下岗后,他(她)们的选择却惊人的相似———隐性就业。据报载,徐州…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再就业工程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扭亏解困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改革的“攻坚工程”。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职工下岗正呈扩张型发展态势。如何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笔者认为,仅在现有岗位中调剂是不行的,最根本的是靠再创业实现再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