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博览》2012,(22):1-1
当前的中国经济,全部凝聚于一个字——稳。稳中求进、止跌企稳、企稳回升,一旦“稳”字写好了,中国经济也就真正走出困境了。那么,谁能主导中国经济的“稳”呢?怎样的“稳”,才算是功底扎实、铺垫良好呢?  相似文献   

2.
7月,在全世界的关注之下,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从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迹象,乐观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段时间将逐步企稳,未来30年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悲观的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持续减慢,更有甚者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硬着陆”。为此,笔者将详细剖析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期走势,分析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增长潜力,最后探讨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邹新 《金融博览》2010,(2):22-25
又是一年新旧交替时。 2009年,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但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全年经济以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收官,完成“保八”任务已无任何悬念。  相似文献   

5.
哥本哈根会议在略带着“虎头蛇尾”的感觉中落下大幕。这个在会前被舆论称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被议论最多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为何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又为何在仓促中结束?对全球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有何作用?尤其是会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6.
唐旭 《中国金融》2004,(17):69-69
对于近两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总是不能避开总体“过热”还是局部“过热”的争论,不管是国内的经济学家还是国际上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业银行》2005,(2):13-13
1.世界经济走势牵动中国经济“神经” 2005年,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经典言论     
(中国经济当前的健康态势)“为加快金融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金融体系已能接受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改革。”  相似文献   

9.
宋伟 《财会学习》2016,(4):177-17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想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则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尤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作基础,所以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乃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步入“过剩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经济增长问题,应加快构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机制。长期稳定发展机制的主要内容是:(1)塑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环境:以“需求”、“供给”双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体系。(2)培育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刘亮 《金融博览》2014,(19):37-37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就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唱空中国的论调又再度来袭,今年2月,“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曾表示新兴市场国家“正从云端跌回现实”,中国将面临着一些更加严峻的额外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近来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好不容易不再激议“触底”说了,可“二次探底”说却又泛起。中国经济会不会再见一次底,有没有实力再沉一次底,是一个艰深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管理》2004,(4):26-26
在关于经济是否过热问题上,厉以宁和萧灼基都对“过热说”不以为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指出中国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怕冷不怕热,二是刹车容易启动难。他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中国经济的抗寒能力比较差,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一点,各种问题马上都出来了,而经济稍微热一点却不要紧。萧灼基的观点是,当前国内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的看法不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卢荣 《金融博览》2009,(1):12-12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近日表示,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不成问题,我们对中国经济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15.
小晓 《时代金融》2005,(9):50-51
虽然在经济学界,有关于宏观经济“通缩”与否的争论还在延续着。但“中国经济外需增长迅猛,内需增长乏力”已经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16.
张杰 《中国金融》2007,(20):88-88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全球经济贸易规则已然“外生”存在,我们面临的冲突和妥协不是重新订立规则,而是调整既有规则的问题;同时,也是更重要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实力和财富积累的迅速上升期。这意味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能具有非同寻常的制度变迁含义:“2001”或许是中国与世界体系最终达成历史性妥协从而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契机。从这种意义上,我们或可将其称之为全球经济联系发展进程的“2001转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虽然不是太“好看”,但仍传递着经济有所回暖的信息。于是,经济界人士喜不自禁,“中国率先复苏”的判断更是撩拨着人们兴奋的神经。可是,透过表像,笔者却感到一丝寒意——中国经济后面的预期并不乐观,全面复苏要比人们期待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曲保智 《新理财》2013,(1):42-43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GDP“保8”已成历史,2013年中国经济真正迎来了“7”时代。未来中国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CFO们应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模式以应对经济拐点?又应如何着力解决风险管理、制定更为精准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叶雷 《云南金融》2012,(6):64-65
中国的经济正正在一个十字路口,一面是“风景这边独好”,特别是欧债危机下,“中国救世界”的论调不断被媒体抛出,世界在看中国;另一面,房地产巨大泡沫正在受到打压,美同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甚至担忧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世界同样在看中国。可以肯定的是, 中国还没有能力担任世界的救世主。至于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则先要分析清楚日本“失去二十年”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王立彬 《金融博览》2005,(11):11-11
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区域经济从字面上看也许不新鲜,“七五”计划时期提出的“梯度规划”以及东中西部划分都包含区域经济的概念。“但是只有中国发展到目前的水平,区域经济才成为一种现实,并使区域经济规划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认为,从内容上说这是对封闭的自然经济的真正超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市场发育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