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北方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并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奇缺,我们对这一民族的早期历史知之甚少,"鲜卑"族名与山名的关系便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鲜卑,这个来自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林地民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从东汉末年到隋唐初,他们策马扬鞭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2008年6月,在得知位于中卫境内的香山在北魏时曾经是鲜卑人的牧场后,我惊奇地发现,生活在南长滩这个黄河峡谷台地上的村庄里的拓姓人家,竟然是鲜卑的后裔。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逐步南迁。在前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乘中原政权内争衰弱的机会,或攻击中央政权,或互相你攻我伐,形成了“五胡十六国”大动乱,史称“五胡乱华”。当时胡人大量集中在山西北部、吕梁山区的离石、石楼一带。其中叫“离石胡”的一支少数民族是“山胡”中最强大的一支。  相似文献   

4.
前燕兴衰     
杨军 《东北之窗》2010,(21):64-65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等政权,史学界习惯上称之为“诸燕”政权。,实际上,最早是在慕容魔统治期间.由于其所控制的地域都在从前战国时代的燕国的疆域之内,中原王朝封慕容魔为“燕王”,此后慕容鲜卑建立的所有政权,  相似文献   

5.
关东慕容     
杨军 《东北之窗》2010,(17):60-61
檀石槐部落联盟解散之后,鲜卑各部进入互不相属、各自为政的阶段。至西晋末年,东北地区的鲜卑各部兼并融合成为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大政治集团。在最初的角逐中,段部略胜于其他二部,但慕容部后来居上,最终吞并了其他二部,一跃成为鲜卑各部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大卫  刘佩 《走向世界》2007,(8):93-93
阮咸有个著名叔叔阮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除了不会翻青白眼之外,别的基本上都与阮籍有共同语言.阮籍会为一个不相识的女子早逝而哭得一塌糊涂,而阮咸在对女人的态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喜欢一个漂亮的鲜卑族女子,阮咸母亲去世后,这女子要到别的地方去,把阮咸急得不行,急匆匆地向别人借了一头驴,去追鲜卑女子.人们见他服丧期间也追美眉,问他,你干嘛追一个婢女?阮咸把眼一瞪,说"人种不可失".阮咸终于把那鲜卑女子追上了,穿着孝服的他,骑着一匹瘦驴,夕阳西下,抱得美人归.  相似文献   

7.
<正> 东晋十六国时代,在今甘肃、青海境内的河西地区,曾先后有五个凉国割据政权建都立业。这五个凉国是:汉族张氏建立的前凉,氐族吕氏建立的后凉,鲜卑族秃发氏建立的南凉,汉族李氏建立的西凉,匈奴卢水胡沮渠氏建立的北凉——简称为五凉。五凉时期,河西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在十六国时代居于北中国文化中心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8.
司俊 《开发研究》1986,(3):60-61
<正> 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族秃发氏创建的南凉政权,曾据有甘青部分地区。南凉统治者在这里“农战并修,文教兼设”(按:本文未标明出处者,均引自《晋书·记载二十二》),使之曾出现过被正史称赞为“开疆河外,清氛西土”的好局面。由此可见,秃发氏的南凉政权,对于甘青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这一地区的开发,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开发大西北的历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南凉政权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开发甘青地区时奉行了以下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
1980年齐齐哈尔大道三家子发现鲜卑墓葬,为嫩江流域青铜时代草原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现,揭示了鲜卑民族在嫩江流域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10.
郑皆佳 《改革与开放》2014,(5):73-74,8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由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此时政权纷立,战争频繁,混乱割据。而学术文化则出现了与政治动荡的极不相符的局面,出现了思想极度解放,思维空前活跃,学术多元发展,思辨哲学在中国兴盛的局面。以玄学为核心的学术新风,把中国的学术和文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天地。魏晋杰出的学术大家们,不仅继承了先秦及秦汉学术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且改造发展了传统学术文化,创造了魏晋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为以后学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周铁钧 《东北之窗》2008,(Z1):100-101
在东北少数民族的史料中,对锡伯族的来龙去脉、重大事件及发展传承、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详尽的记述很是稀少、零散,但有个说法却很一致:锡伯族源于鲜卑。鲜卑族西汉时称须卜;东汉以后又称西卑、师比等;北  相似文献   

12.
《齐民要术》成书背景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综合性农书之一,其成书年代之早,内容之丰富最为突出。但使后人感到迷惑的是,何以这么一部巨著,偏偏产生在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的北魏,而在它之前的统一强大的汉代和之后的盛唐却没有产生象《要术》这般的巨著? 北魏政权是继承着三国晋的分裂紊乱之后,北方诸游牧族大量内迁,由鲜卑拓跋这个游牧射猎族统一了黄河流域而建立起来的。鲜卑拓跋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自北而南地迁移,不能不考虑气候条件的变迁。中国历史上的气候经历着颇有规律的冷暖交替变化,大体上约三四百年为一个周期。秦汉统一的四百年间,是中国气候的变暖时期。汉武帝改造“上林”苑。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是我党思想理论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党中央的关怀领导下,在大批知识分子精英的辛勤工作下,翻译活动在延安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一批重要的、在我党及中国革命与建设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马列著作,也是于延安时期翻译出版的,体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翻译事业的活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充分把握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心理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变少数民族群众的态度、明确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需要、注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意识,从而达到团结少数民族的目的,取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十五"时期以来东部盟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东部盟市现有土地面积66.49万平方公里,占我区总面积的56.2%;2006年末总人口1278.35万人,占我区总人口的53.4%,其中东部盟市少数民族人口412.90万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2.4%.  相似文献   

16.
于丹又读错字了!这一次,她是在央视综艺频道看上去一个很有文化的频道"丹韵词音"上读错了字。她在朗读王昌龄的诗《从军行.五》时,把其中写到的古鲜卑族的一支"吐谷浑"中的"谷"的读音yù读成了gǔ,在朗读李白的《客中行》时,又把"琥珀"的"珀"读成了bò(正  相似文献   

17.
张体勤 《山东经济》2006,22(3):F0003-F0003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是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有银行脆弱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国有银行脆弱性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制度根源何在,如何预防和化解,中国目前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因此,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最近,区域经济研究院陈华博士的新著《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问世了,该书是一本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专著,令人为之高兴.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期仓慈、皇甫隆治理河西述评●杨伟段小强(兰州大学兰州,730000)战国以前的河西,是羌戎等少数民族活动的场所,到战国、秦汉时期,乌孙、塞种、月氏、匈奴等先后游牧于河西,成为这里的统治者。特别是匈奴民族,当时势力很大,《汉书匈奴传》载其拥有“控...  相似文献   

19.
侯震 《黑河学刊》2010,(11):70-71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源远流长,双方的交往不仅局限在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交往,而且双方的交往还存在于朝鲜半岛上的政权与中国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作为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新罗,与中国唐朝时期的东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渤海之间的交往,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经济的全盛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动荡的一个时期.在这样一个天堂与地狱的时期,女性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她们所扮演的角色有待嫁女、家庭妇女还有妓女等,充当这些角色的她们有着自己不同的忧郁,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这个全盛、压抑的时代.共同的忧郁眼神是英国女性以及整个英国人民压抑心态的写照,同时,也用女性忧郁美的形象淋漓尽致的阐释了整个压抑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