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中国兴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本文通过介绍乡村建设运动代表人物梁漱溟的思想,着重分析梁漱溟对中国乡村社会改造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把梁漱溟推向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舞台.他对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的苦苦追寻、对乡村建设运动的探索与实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反思,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深入探析梁漱溟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贡献,可以更好地厘清那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深沉之思.  相似文献   

3.
乡村现代化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改造的重大内容。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现代化实践者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本土化道路,用传统文化的改良推动乡村建设。因此,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实验。当下如何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梁漱溟的关于农村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村建设是前辈学者对乡村发展研究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围绕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复兴"乡村建设思想研究、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运动研究、以卢作孚为代表的"民生模式"研究,以及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乡村建设研究,经历了史料收集整理、初步研究和多角度、多学科深入研究阶段,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著作和具有一定研究深度的论文。近年,贫困山区乡村社会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发展研究成果逐步凸显,呈现研究视角开阔、涉及学科众多、侧重宏观分析等特点,为乡村社会发展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农村建设运动,呈现出文化改良、乡村再造、民族复兴等建设特点,对于探索我国农村发展历程和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成就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民国时期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的特点及其取得的成就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中国国内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的启蒙思想,促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潮流。从“戊戌变法”一系列的措施来看,戊戌变法的启蒙意义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在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史上,有过相当多次的民族建筑形式的复兴运动。这种复兴运动,大半都是由学者提出理念,然后由政府倡导,以强力的政策来保证实施。但这些建筑形式的民族复兴运动,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这么好的事情,跟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系,有政策的扶持,竞然会失败呢?这就不得不追溯到一个更长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乡村振兴的实践早已开启,并不断推动我国乡村跨越式发展。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动态中认识乡村发展,就会发现了其理论内涵在不断丰富;与理论内涵的演进过程相对应,乡村发展历经五个阶段,即:乡村经济的初步振兴、改进乡村治理的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由此形成了四条基本经验:正确把握农村改革的基本规律、与时俱进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和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胜利推进的情况下,知识知识分子问题则显得愈益重要,成为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国家盛衰和民族兴亡的关键性战略性问题.那么,在我国现阶段知识分子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则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多年来我国理论界一直探索而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周边的许多少数民族乡村借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在国内外学者的指导下开始探索以乡村社区为本的生态旅游道路。能力建设概念的引入,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少数民族乡村进行生态旅游能力建设,是提升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人口素质,提高从业技能,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乡村生态旅游能力建设内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旅游仍处于自发性起步阶段,缺少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的现实,提出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旅游能力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国家主义派产生的西方思想背景,指出它是西方资产阶级民族沙文主义与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国家主义派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提出了他们的主张和解决办法,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共产党,他们坚决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国家主义派没有能从根本上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因此,他们的失败也就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化动力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的文化思想中。其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种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推动力量;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知识分子是实现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民族精神是整合各种积极因素的主要力量;科教兴国是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的文化动力观是思想、信仰和科技文化等的有机综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治理中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主要经验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走自己的路;坚持不搞运动,反对一切社会动乱,以稳定作为改工和发展的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制度建设,推行现代化、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治国先治党,紧紧抓住共产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但发展层次大多处于低水平的“农家乐”阶段,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将是破解之道.乡村旅游是城乡文化接触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文化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市场化等特征。强势地冲击着乡村文化.城乡文化涵化的结果,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振兴;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同化、商品化.从涵化理论出发,加强中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应确立乡村文化的地位,建立“农民主体、政府扶持”的文化创新体制,在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中倡导负责任旅游。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被誉为国粹。武术也是高校体育课中独具民族特色的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在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区建设的几个阶段.建国前抗日前后两个时期对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知识青年下乡运动与“三线”建设对民族地区农村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其提出了自己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红色基因是中国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红色基因的存在不仅对民族独立以及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同时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乡村振兴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以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当中的重要价值作为研究课题,深入研究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当中表现出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式,不仅在扩大红色基因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是一位具有民间立场的知识分子。以农民利益为本位的价值立场,使他对自己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有相当的自觉。他始终没有背弃民间的立场和乡间的文化传统,他的创作是以一个农民知识分子直接的感觉判断为基础,站在农民立场上展开的对乡村社会的艺术想像,其目的是为农民代言和进言。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真正固守着农民的文化价值观,创作从其终极意义上说是“为农民而写作”的作家,唯有赵树理一个.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金融科技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金融生态格局,为支撑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有效路径。文章深入剖析金融、乡村与科技三者内在关系,探析金融科技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发现金融科技有助于缓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以及革新生产技术与方式等。但当前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着金融数据问题频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短缺、金融科技监管发展滞后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未来我国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应以着力消除数字鸿沟为重点,强化金融数据治理工作;以推进数字化建设为支撑,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夯实乡村金融人才为驱动,提高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以严格金融风险监测为抓手,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