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2年起,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始了以恢复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各地都成立了信用社理事会、监事会,开展了清股扩股,主任实行选举制,职工实行聘任制。恢复信用社“三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但是,经过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县信用社改革工作已于今年4月中旬全面铺开。在这次改革中,我们采取全县摆“梅花点”的做法,以点带面,走一步,带一步,从而使这次改革,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改革干部制度。过去,信用社干部是“终身制”、“铁饭碗”,  相似文献   

3.
1993年7月全区农行人事工作会议后,南宁地区分行决定在我县农金系统进行“三项制度”改革试点。为了使三项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先后对5个所、社进行调查,摸清干部职工心理,大多数同志持拥护改革的态度,但也有几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忧患心理。部分老同志认为,自己年轻时为国家建设出过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年岁大了,又体弱多病,万一落聘怎么办?二是压力心理。特别是中层干部,他们觉得原来只懂得银行方面的业务或信用社方面的业务就可以了,行社合署办公,必须两者兼通,怕难以胜任。三是守旧思想。有的认为改革“刮风多,下雨少”,这些人大都坐等观望。四是失落感。行社合署办公后,县联社职工感到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特别是一些信用社主任,认为农行干部端的是“铁饭碗”,是“正规军”,而信用社是集体单位,端的是“泥饭碗”,是“杂牌军”,对银行银行干部怕管不了或不敢管。有的银行干部也自认为是“正规军”,看不起信用社的同志,不服信用社同志管。  相似文献   

4.
肖华顺同志在《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利益分配问题是信用社改革的根本问题”的文章。肖同志在分析了信用社的历史和现状之后,找到了信用社的“症状”:利益分配不合理,进而得出了结论,利益分配问题是信用社改革的根本问  相似文献   

5.
信用社改革从1982年算起,已经历了8个年头。通过以恢复“三性”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信用社已出过去实际上的银行基层机构,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但与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改革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另一方面,信用社独立经营后,与银行矛盾增多,内耗严重。于是主张行社合一的呼声再起,有可能使信用社改革经过8年之后又回到原来的起点。看来,信用社朝什么方向改,似有必要重新探讨。我们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已证明,坚持“三性”原则和“四自”经营方针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改革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也就不可能真正坚持“三性”原则和“四自”经营方针。因为由谁管信用社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决,虽然已经制定了管理办法,国家银行与地方行政还是争论不休,根本没有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不仅影响了信用社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支持农村深化改革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见客观形势要求从根本上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即构建多级股份制信用社,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才能真正使其坚持“三性”原则和“四自”经营方针。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27个金融改革试点之一——福州市、以连江县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试点,最近在深化此项改革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县农行行长不兼任信用社联社主任,信用社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此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前头。 去年11月20日至21日,连江县信用社联社召开了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社务管理委员会,推选出县联社正副主任、常务委员,成为全省第一家县农行行长不兼信用社联社主任的单位。同时,他们还把竞争机制引入了信用社企业内部。  相似文献   

8.
如何增强信用社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是每一个信用社主任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凝聚力从何而来?凝聚力来源于信用社主任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过去有句俗话叫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现在人们又给它形象地补了一句,叫作“支部看的是支书”。  相似文献   

9.
一、信用社深化改革中存在的阻力 (一)改革制度和措施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近两年,信用社深化改革除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制定了一些改革条例和措施外,在发展业务方面没有出台新措施、新办法,而是执行老一套经营管理方法。①信用社的贷款范围受“三为主”(即农业为主、农户为主、流动资金为主)的制约,失去了信用社经营的灵活性。②结算受阻。信用社参加联社往来或自办县辖往来,至今得不到农行的同意和支持,使信用社汇路不畅,失去了不少客户,给业务发展增加了难度。 (二)农行领导信用社未能落到实处。1990年,上级行为了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决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通过十年改革,内部管理有所加强,但在对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方面,往往单凭某些局部工作经验进行定性分析,因而与实际偏差很大。主要表现是: (一)缺乏对经济资料的系统整理、分析。 1.没有认真执行权责发生制。1986年10月,农行总行规定信用社实行“权责发生制”经济核算办法,但时至今日,大部分信用社仍习惯于过去的收付实现制,因而编制的财务报表水份很大,使得中、市、县支行不能准确地分析信用社经营活动的情况。 2.成本、效益意识薄弱。过去信用社吃农业银行的“大锅饭”,信用社亏损由农业银行补贴,不讲究成本,不计较盈利的旧意识在信用社的职工中仍有一定的市场。 3.信用社职工文化和业务素质偏低。有相当数量的信用社主任只有初小文化,有的虽然有高中毕业文凭,由于对经济活动分析预测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忽视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1983年开始的,以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为目标的信用社改革,迄今已经历了6个年头。不可否认,通过扩股、分红,建立社员民主管理组织,灵活办理多种信贷业务,信用社的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各项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农村商品经济中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信用社改革的同时,由于农村金融体制、各种金融组织的性质,以及业务分工范围等因素的不确定,使以恢复“三性”为主要标志的信用社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了稳定货币、加强宏观控制,国家采取了持续紧缩信贷的措施、手段,信用社在改革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志对信用社改革的目标产生了疑虑。因此,很有必要就合作金融存在的基础、阻碍改革的症结所在,以及改革的前景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金融》87年第7期刊登的(“撤站并社”并非良策)一文,该文作者把信用社网点改革理解为“撤站并社”“收缩网点”是片面的,本文以我市信用社网点改革的成效说明:信用社网点改革势在必行.一、网点改革急不可待.  相似文献   

13.
一、信用社改革取得进展,但无实质性突破(一)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经历了八个年头。八年来,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是沿着变“官办”为“民办”、恢复“三性”、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为主线推进的,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从江西的情况来看,一是改革了机构体制,信用社从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变为在农、业银行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金融组织,并有40%的信用社与农行营业所分开办公。信用社机构由一级制发展为二级制。实行了收缩信用代办站,下伸机构,增设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信用社从1983年开始改革以来,经历了改“官办”为“民办”、恢复信用社的“三性”、建立信用社县联社,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并非尽如人意。于是,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信用社本身并把它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不同经济区域的信用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组织形式、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业务方向、服务对象、经营目的、成果分配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差异,以致一  相似文献   

15.
信用社体改的中心课题,不仅恢复“三性”而且要有“三权”.信用社恢复“三性”故然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但没有“三权”(即人权、财权、经营权),不可能使信用社成为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这就要求银行对信用社的管理也要改革,而且要有创造性和开拓的精神,在企业改革中寻找新的突破,为信用社松绑.农村信用社从五十年代创立的初期,采取民办公助的模式,有完整的监事会、理事会组织和民主任免干部制度,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它的优点,是没有“铁饭碗”,不吃“大锅饭”.群众高兴地称它为:咱们农民的“小银行”.但是由于以后左的影响,是银行对信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改革正向综合性、系统性发展,在深层次改革中遇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理顺行社关系,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致影响到行社业务的协调发展。 行社关系近几年较为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矛盾。 一、信用社从“官办”到“民办”的裂变中,行社关系存在现实障碍。从1977年到信用社体改前的1984年,信用社作为“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农业银行是当然的领导者。在业务上,信用社不仅办理原来信用社的业务,而且办理国家银行在农村的信用、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在财务上对亏损社实行补贴,还按银行要求核销沉淀贷款。  相似文献   

17.
谈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社最新一轮改革序幕自2003年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之日起正式拉开。短短几年.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石.按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对信用社所有权关系进一步理顺:以“省联社”等模式落实省政府负责职能,实现区域内分散、孤立的信用社资源共享.发挥资源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8.
信用社主任是农村金融战线上的基层指挥员,是党的金融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乡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参谋,更是千家万户农民经济活动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因此,选配好高素质的信用社主任,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农村金融方针、政策,对于振兴乡村经济、指导农民致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我们南宁市来说,目前信用社正、副主任共95人,这些同志任职三年以上的64人,任职三年以下的31人。纵观这个“主任”队伍,情况是好的,这些同志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做了很多的工作,为农村金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确实为农村金融工作立下了功劳。但是,实事求是来看,经济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历史在前进,这个“主任”队伍只限于良好的主观愿望,只限于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显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技术革命的年代,科学发展的新潮流,要求我们这个“主任”队伍,必须在经济理论上、政治理论上、科学技术上、文化知识上输入新的血液,来一个大的提高。当前我们这个“主任”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区农村信用社的整顿和改革有较大的进展,如何加快改革步伐,取得更大成就,尚需继续探讨.反思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道路曲折,原因有多方面,笔者认为,“左”的思想干扰,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没有与信用社的改革相配套,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信用社的改革受到“左”的干扰,表现在多方面.1984年,有些地区和县为了搞活信用社,试行以五项经济指标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央1984年1号文件“信用社要进行改革,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的指示,全国各地开始了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至今,改革工作已进行了四年多,改革的主要成就如何呢?对改革后的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现状,应该作怎样评价?如何继续深化改革?所有这些,都是农村金融工作者当今颇为关注的问题,结合邕宁县信用社改革后的初步调查,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