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2006年至2010年通过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股权激励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有效期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负相关;较高市场化进程对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6年开始实施规范的股权激励,至2012年底已经有307家公司先后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对于什么样的股权激励计划会增加股东财富,以往的研究尚存在争议。文章的研究发现在于:股权激励的方式会影响股东财富,股票期权比限制性股票公告效应更明显,更能增加股东财富;相对限制性股票,在股票期权的方式下,对高管激励力度越大,股东财富增长越大。  相似文献   

3.
李振华  冯琼诗 《会计之友》2012,(10):107-112
文章以2006至2008年1413至157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公司未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情形相比,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会使公司拥有更高的任意费用水平;与其他情形相比,公司在已提出但尚未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情形下拥有更低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向上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向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异常水平以及向上生产成本异常水平。这表明,当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时,公司主要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当公司已提出但尚未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时,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均显著少于其他情形。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可能会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股权激励不但达不到激励高管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代理问题。本文以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操纵进行了分析。采用考虑生命周期和成长性的应计模型发现,在股权计划草案公告前操控性应计显著为负并有下降的趋势,表明激励公司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以达到降低股票期权行权条件或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  相似文献   

5.
股权质押给股东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会加剧股价的波动性,可能会增强控股股东通过盈余管理稳定股价的动机。那么当股价达到平仓线时,进行质押的控股股东行为和市场反应又是怎样的呢?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8年1月—2019年9月共7个季度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波动分别在股价未触及平仓线和触及平仓线时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质押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越剧烈,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随着真实盈余管理的提高而得到缓解,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在股权质押与股价波动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同时,在股价触及平仓线的上市公司,虽然存在真实盈余管理,但其对股权质押与股价波动不再具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更多采用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两种手段抑制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6.
使用2009—2013年我国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的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的关系。通过对盈余管理类型及方向的细分,研究发现,在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两者关系的传导路径上,真实盈余管理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调增方向与调减方向的真实盈余管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股权激励起到双向作用,并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定价产生了影响。另外,调减方向的两类盈余管理都与审计定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审计机构更加注重调减方向的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审计定价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2009—2012年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创始高管团队不同薪酬激励形式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创始高管团队的货币薪酬、在职消费程度均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存在一种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两面性影响。而创始高管团队的股权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这表明并不是股权薪酬越高,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这意味着提高股权薪酬会加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发行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8-2010年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对不同交易特征下的并购财富效应进行分类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样本存在提前反应,并产生积极的公告效应,但其股东财富效应在公告日后并未显著增加;股票支付公司在整个事件期内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高于现金支付公司;资产收购公司在公告日后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高于股权收购公司;关联并购公司在公告日前和公告日后的股东财富效应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非关联并购公司.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3,(3):173-176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选取2006-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中包含的激励强度、激励模式、激励有效期三项内容与公司业绩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较弱证据支持非业绩股票模式比业绩股票模式更能提升公司业绩;股权激励有效期与公司业绩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从2005年9月26日第一条股权激励方案开始,截止2010年12月31目的共198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了的222个股权激励方案作为初步样本进行整体分析,得出虽然熊市下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动力更大,股东希望借此激励管理层提升公司业绩,但是基于市场行情和未来的悲观预期,股权激励方案停止实施的概率也很大。从总体样本中筛选出98家公司公布的98个董事会预案公告作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公布董事会预案事件所引起的短期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股权激励事件有显著为正的短期市场效应,投资者将其视为利好消息。而公告日前两天就出现了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说明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提前泄露和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1.
采用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数据,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背景下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在股权再融资期间均有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倾向,且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业绩变差,且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业绩下滑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管持股作为一种股权激励方式,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通过difference-in-difference和OLS统计分析方法对高管持股的激励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统计上具有显著性,经济上不具有显著性.指出高管持股这种股权激励方式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激励效果不明显,不能显著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增加股东财富.  相似文献   

13.
李梅 《财会通讯》2014,(11):87-92
并购是企业迅速扩张,短期内实现资本大幅增值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公开历史数据,运用市场模型的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2006-2011年间首次发布并购公告的405家A股上市公司的520个并购事件样本的股东财富效应。结果证明,参与并购的上市公司并未给股东带来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行业因素对多元化并购短期绩效存在一定影响;在剔除行业因素后也没有给股东带来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同行业并购与多元化并购绩效实质上没有显著差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50%之间时,多元化并购随股权集中度提高,短期绩效下滑;同行业并购短期绩效随股权集中度增加而提升。国有性质与短期股东财富效应正相关,但对同行业并购统计上显著,对多元化并购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2006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考虑股权激励本身的约束、内部公司治理背景以及外部监管等与股权激励有关的约束机制,研究股权激励、约束机制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2)约束水平综合值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说明约束机制对管理层越有效,越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3)目前,股权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有效配合,未能出现共同提高业绩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情形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比例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法人股比例在与依次度量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但数据结果却与研究假设相反;股权集中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股权激励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并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盈余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并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盈余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盈余管理的内在影响因素,构建盈余管理评价模型,以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实证测算,构建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显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异常应计利润占非可操性应计利润的比重大;高股权集中度主要源自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过度集中,而非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过于分散,从而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十分强,但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差;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越高,其盈余管理行为越严重;非控股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提升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成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有效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7年经验数据为样本,对市场环境、股权集中度及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盈余管理水平也越高,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U型关系并不显著,仅其U型右侧即高股权集中地区,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在股权高度集中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会加剧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股权激励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本文就国内外研究发表的股权激励的文献为样本,分析了国内外股权激励的现状。从影响股权激励机制的因素、股权激励实施效应的有效性、股权激励的相关模式、股权激励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股权激励相关方法等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