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文章以2011年至2012年为研究期间,选取我国A股市场上的229只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券商特征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券商规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正相关;券商上市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正相关,但是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券商国有控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IPO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美国正经历科技股泡沫。IPO的定价效率直接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及资源配置功能的强弱。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解释IPO抑价问题在我国也正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券商声誉理论被认为是保证券商信息可信性的重要理论,企业在进行IPO时可以通过选择高声誉的券商来向投资者传递有关自身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戚馨雨 《数据》2023,(1):29-30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的发展,金融科技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IPO对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但存在进程缓慢、上市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与中小企业IPO进程的关系,并提出路径建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减少中小企业IPO过程中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从而加快中小企业IPO进程。因此,在我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应提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加快中小企业IPO进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2009-2016年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申请IPO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风险投资行业专长对企业IPO审核通过率、IPO后长期市场业绩及财务业绩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行业专长风险投资机构有助于提升企业IPO审核通过率,且这种提升作用在熊市期间更显著;高行业专长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IPO后长期市场业绩有正向促进作用,有助于抑制企业IPO后财务业绩波动,且上述影响在熊市期间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高行业专长风险投资机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更好地发挥增值服务和监督控制作用,在投资前的筛选企业能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次公开发行)前后的业绩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分组方法和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找出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因素并解释原因,并针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权融资(Initial public offering,以下简称IPO)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上市公司往往存在着募资效率不高、资金闲置或滥用等问题。文章以广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会计指标法对其IPO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整体检验,探讨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变化的趋势和成因,并就提高广西上市公司IPO后的经营业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市1周年     
2008年3月20日,我所经营的FreeBit公司迎来了上市1周年的日子。上个月(5月),发布了2007年度IPO企业上市后的经营状况(来源:投资信息网“东京IPO”调查)和新兴市场上市企业2007年度(2007年4月1日2008年5月51日)股票上涨率(来源:日本证券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8.
以2009—2015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IPO后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受资企业IPO后绩效有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介入对企业筹资性现金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管理费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企业投资性净现金流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公司筹资、投资、运营活动以及费用支出转化为企业业绩的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研究结果支持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功能,但风险投资发挥了"负向"认证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承销费用在世界各国普遍呈现出"集聚"的现象,我们对2004年-2009年通过发审委审核的上市公司的IPO承销费用进行研究,发现我国IPO承销费用也存在集聚现象,小规模IPO公司的承销费率主要集中在2%-6%之间,大规模IPO公司的承销费率集中在4%以下。另外,我们检验了券商的政治联系与承销费用的关系,研究发现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比没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收取了更高的承销费用。  相似文献   

10.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股权融资时机是形成企业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仅仅分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市场时机及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IPO市场是分析股权融资市场时机的天然实验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公开发行股票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融资活动,正确地把握市场时机,公司可以得到巨额回报;  相似文献   

11.
洪礼旺 《财会通讯》2010,(3):105-108
本文分析了1999年至2008年749只IPO样本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抑价情况。结果发现:股权分置并非造成IPO异常高抑价的主要原因。由于投资者“投机心理”具有惯性,股改后的市场价值投资理念还未能回归,削弱了股改对IPO异常抑价的解释力。政府管制下的IPO市场准入制度造成新股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严重,是IPO异常抑价的最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要消除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抑价现象,需要改革当今的新股发行制度,创造更多的市场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IPO盈余管理对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影响,研究发展盈余管理为正方向、盈余管理幅度越大的企业,越是倾向于聘请小所和同省所进行IPO审计。但并未找到审计费用由此而明显提高的证据。可能原因有二:一是会计师事务所为长期留住客户而对IPO盈余管理放弃收取审计风险补偿,二是IPO企业在上市公告书上披露的审计费用不完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创业投资声誉为视角,选取创业板IPOs为样本,实证研究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核证作用微弱,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和创业投资声誉均对IPOs初始效应无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凝聚效应不佳;有创业投资参与优于无创业投资参与的IPO企业的长期业绩,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提升作用且显著正相关;本文同时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性和非理性投资行为视角分析了理论假设和实证结果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IPO定价制度的变迁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IPO过程中都存在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政化定价阶段相比于市场化定价阶段首发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同时发现IPO定价制度由行政化定价方式向市场化定价方式的转变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都起到了约束作用,但对非国有企业的约束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喻凯  罗阳 《会计之友》2012,(30):67-69
文章以2009—2010年上市的1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全面分析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一年的业绩变化,并探讨了募资规模高低与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板公司IPO之后的业绩显著下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风险投资异质性对IPO抑价的影响。本文选取2019—2022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企业IPO抑价水平会提高;风险投资机构资本背景的差异对IPO抑价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最明显的是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公司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影响程度中等,独立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影响程度最低。基于此,本文认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不同背景风险投资机构的处理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保荐人违规及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等现象引发业界对保荐人声誉的关注和研究。保荐人的存在能否缓解投资者和发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证投资者持有IPO质量较高的股票?声誉较高的保荐人所推荐的上市公司IPO表现是否会更加优异?本文以2004-2012年间1 0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IPO折价为IPO表现的衡量指标,验证保荐人声誉对上市公司IPO折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荐人声誉对上市公司IPO折价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而言,保荐人经验值越高,所保荐公司IPO折价越低;如果保荐人或所在机构有被证监会处罚过的经历,所保荐公司IPO折价也会越低;但保荐人的其他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及从业背景,对所保荐公司IPO折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IPO审计对从源头上提高上市企业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2014—2021年我国IPO企业样本数据,从业绩变脸角度,实证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提升IPO企业质量的作用及影响路径。研究显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抑制了IPO业绩变脸,且主要通过披露的事项数量、收入和减值事项产生积极影响;相比较而言,披露收入事项的作用效果要强于披露减值事项;进一步研究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通过抑制盈余管理来抑制IPO业绩变脸。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报告改革市场影响的研究成果,对在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中进一步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4,(11):180-183
本文以2009年我国创业板市场首次上市的36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四个方面分析样本公司在IPO前2年、前1年、当年以及后3年共计6年的经营业绩变化。实证结果表明,IPO之后业绩出现了显著的下滑态势,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上市公司可能在上市之前对财务状况作了粉饰、有的公司拼凑项目、募集资金收益率低、公司总费用上升等。改善业绩应从完善上市规则、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搭建募投上市平台、发挥政府监管指导功能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1999年至2008年749只IPO样本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抑价情况。结果发现:股权分置并非造成IPO异常高抑价的主要原因。由于投资者投机心理具有惯性,股改后的市场价值投资理念还未能回归,削弱了股改对IPO异常抑价的解释力。政府管制下的IPO市场准入制度造成新股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严重,是IPO异常抑价的最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要消除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抑价现象,需要改革当今的新股发行制度,创造更多的市场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