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006—2016年中国省际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中国省际绿色经济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探究资本市场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经济效率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效应,若当期的绿色经济效率较高,则下一期的绿色经济效率也会持续提高。(2)资本市场负向扭曲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抑制效应相对较弱,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3)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资本市场负向扭曲主要通过抑制技术创新、阻碍产业升级和加剧环境污染等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2001—2015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静态创新效率和创新效率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区内部技术流动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且内部技术流动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也显著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高;不同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劳动力市场扭曲对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更明显,而资本市场扭曲则对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对于资本稀缺的西部地区来讲,政府的科研投入对创新活动的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要素市场扭曲指数及中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R&D投入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R&D资本投入和R&D人力投入有着不同的影响,抑制了R&D资本投入增长,促进了R&D人力投入;而且其对两者的影响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门槛检验方法对这种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财政收入、产权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不同门槛值区间,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R&D投入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城市相关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和随机前沿估计法测算资本市场扭曲,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从规模和技术视角切入,实证分析了资本市场扭曲对城市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扭曲增加对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反事实分析结果显示,当消除资本市场扭曲后,从全国层面看,规模效率平均下降0.54%,技术效率平均上升4.25%,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上升1.54%。  相似文献   

5.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反哺促进效应,但同时受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调节作用影响。本文运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设定双因素基准模型并进行东、中、西部地区分样本回归以检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的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OFDI通过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了母国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同时,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OFDI反哺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且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的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和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OFDI协调发展以推动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动能的不足,构建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在缓解要素市场扭曲并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证实: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缓解金融、人才、技术三类要素市场扭曲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大企业样本中,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据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关注要素市场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充分流动、重组和重构;根据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柔性化创建组织情景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探究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建立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并从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5个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活动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并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对区域创新活动均产生影响,其效果以社会经济特征更大;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估计优于静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创新:根据地理距离空间矩阵进行的空间相关性检验与R&D资本存量新估算方法使模型结果更准确;交通水平距离空间矩阵构建合理。研究价值:进行区域创新空间相关性分析时,可准确选择适当模型、估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通过引入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属性和政府补贴等控制变量,对因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与制造业有偏技术选择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资本市价格扭曲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均构成了我国有偏资本的技术选择显著性原因,为要素市场扭曲导致我国制造业的过度资本深化和"二元资本深化"的论断提供了微观企业层次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经济效率的测度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003~2015年京津冀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测算要素投入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县之间的经济增长及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资本投入依然是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京津冀经济增长依然是要素投入的结果;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市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合理引导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提升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有效配置;其次,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刘慧 《企业经济》2015,(1):163-167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文章选取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2002-2013年的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了该地区经济集聚与环境规制之间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集聚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经济集聚存在反向抑制作用;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因此,长三角地区应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组织,建立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的联动预警机制,形成市场和政府联合治理污染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资源等要素的市场体系不完善,在城乡、部门、行业、区域之间分割,价格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内外需求结构失衡,同时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产生逆向调节作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加快土地、劳动力、能源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加强技术要素制度创新和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产权清晰、功能完善、流动顺畅的现代要素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视角,本文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结构升级,选取 2010—2019年中国 31个省份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从地理距离特征和经济距离特征分析发现:在两种距离特征上,数字化转型各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在经济距离特征上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域外地区的外溢效应大于域内的空间效应。静态模型对空间促进作用产生过高偏误,采用动态模型则可以进行修正。数字化转型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特征下,对域内和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地理距离特征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域外地区产生阴影效应。为此, 省域间应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效应,推动产业生产效率提升、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人口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理论和实践表明资金和技术对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影响机理和空间效应有待探讨。从企业微观视角出发,运用博弈论分析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中国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重污染地区高度集聚;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虽增加了当地环境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邻域环境质量;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当地环境压力,有效遏制了领域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存在倒U形关系,证实了EKC假说。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并提出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充分考虑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环保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要素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企业融资的外部条件,宏观经济状况、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着资本结构决策。笔者以定性分析宏观经济要素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为基础,经过变量选取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计量统计结果表明:宏观经济要素与资本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看动态关系,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上一年的GDP增长率正相关,与通货膨胀率、实际贷款利率和财政支出增长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要素价格扭曲是指生产要素的价格结构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通过测算每种要素边际产出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可以直接测度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通过对比分析测度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成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中国整体经济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要素份额在长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均存在负向扭曲,且大多数时期内,资本的扭曲程度比劳动的扭曲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层面数据,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对资本配置扭曲的影响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利于改善资本配置扭曲,其中覆盖广度的改善作用最大;数字金融对资本配置扭曲的改善作用在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说明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资本配置扭曲的改善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数字金融水平的提升,其对资本配置扭曲的改善作用有所降低。为此,应不断深化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创新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数字金融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资本配置扭曲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总融资规模作用的比较,分析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影响,既从总量层面呼应了既有研究中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关或负相关的发现,又从资本配置结构层面给予了解释和回应,即金融发展在总量层面不必然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甚至可能起阻碍作用,但是实体经济所获资本规模的提升,则会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借鉴重力模型以及LMDI指数分解模型,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模式确定后20年间经济增长的驱动强度进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力呈现动态螺旋交替状态,劳动力要素作用力有限;对于区域经济而言,越靠近沿海区域,技术要素的驱动力越强,资本次之,沿海地区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9.
从长期看,服务业结构变迁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但是由于短期内受到要素扭曲等多种因素影响,服务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过程非常复杂。本文将服务业结构变迁划分为服务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构建服务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并选取1999—2012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效率显著正相关,服务业结构高度化则与经济增长效率显著负相关。由于人才、知识等要素“质量”不匹配,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附加值偏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嵌入”状态,这是服务业结构高度化抑制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要素市场分割既是传统城镇化中城市偏向型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已成为阻碍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普遍规律表明,要素市场分割降低了城市生产率,造成城市规模体系扁平化,并对城市居民的福利提升具有异质性影响.集聚经济与消费的"拥挤效应"是要素市场分割影响城市化质量的主要机制.本文聚焦土地、资本与劳动力三类要素市场分割,以结构式估计的研究范式为线索,分析要素市场分割对城市化质量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后续的相关研究可从不同要素市场分割的相互传导、区域的异质性影响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