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备受关注,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非法目的,授意、指使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加之自身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总是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甚至采取欺诈的手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给广大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入手,总结出相关的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威 《商场现代化》2006,(20):305-307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备受关注,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非法目的,授意、指使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加之自身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总是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甚至采取欺诈的手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给广大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造成了严重影响。郑百文、银广夏以及美国的安然、世通公司等国内外一系列的会计造假大案,引发了全球性的会计危机。本文从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入手,总结出相关的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丁云慧 《现代商业》2007,(21):44-45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备受关注,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非法目的,授意、指使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加之自身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总是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甚至采取欺诈的手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给广大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造成了严重影响。郑百文、银广厦以及美国的安然、世通公司等国内外一系列的会计造假大案,引发了全球性的会计危机。本文从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入手,结合新会计准则总结出相关的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下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些不仅影响了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利益,更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造成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准则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处罚力度不够,公司结构不合理等。我国应完善相关会计法律,努力提高法制观念;健全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大处罚力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将会计信息的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质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当前,企业对利益的追逐,财务、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及会计人员素质低下,造成了会计信息报告普遍失真。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采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法律责任规范、强化监督体系建设、加大事后追责力度、推行会计委派制等多种对策和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会计信息被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针对会计人员做假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做假账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就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工作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要求。现实经济生活中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行为,导致虚假的会计信息泛滥,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使信息使用者真假难辨,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大痼疾,成为困扰各类信息使用者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是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和复杂,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越来越严重之趋,如:乱挤成本、费用;私设会计账簿;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根据领导意图随意调整利润;向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甚至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等。这种现象的产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税收的增收,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一些相关对策。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企业的主观原因,又有社会性的客观因素。1.主观原因利益的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动力。部分企业为了企业利益…  相似文献   

10.
聂建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4):159-160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工作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要求。现实经济生活中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行为,导致虚假的会计信息泛滥,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使信息使用者真假难辨,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大痼疾,成为困扰各类信息使用者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是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各产权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监督、约束机制弱化等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及造假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应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规范建设,明晰企业产权关系,改进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的监督体制,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2.
陈志刚 《消费导刊》2013,(11):55-56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非常大,为什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呢。在新的网络社会的形势下,兴起了事项会计研究,以及在事项会计为理论基础的XBRL技术的应用的研究;事项会计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出发来记录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会计方法,事项会计相对于传统价值法会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记录的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来编制财务报表。事项会计的优势将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并且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从而起到了防治会计信息失真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会计信息被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广大使用者所重视,而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诚信缺失严重,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尤为重要。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了当前会计人员职业操守的表现及职业操守败坏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操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郝新阳 《现代商业》2013,(29):260-261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影响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然而,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作为一项主观很强的活动,如何正确、公允地运用职业判断,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于会计人员主观职业判断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这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合理准确把握会计职业判断,努力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信息,是广大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是确保市场有序、规范运行的必要条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人以失真为手段的利益获取过程在会计上的集中反映。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必须要深化改革,提供和使用新机制,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强化与时代相适应的监督机制,调整监管的重点,切实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着手,剖析会计信息失真主要产生于投资者、经营者、会计人员及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效用差异性及外在性等方面,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在于制度约束、行为规范及道德评价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的会计信息质量很不乐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失真表现形式包括会计报告不真实、信息披露不实、不完整以及企业会计舞弊等行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导致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双重危害。我国应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努力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积极构建会计诚信体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形成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或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在中小企业中的主要表现是会计信息不真实和会计信息故意造假.会计信息不真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守会计法律制度的前提下,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使会计信息与实际的经济活动不相符.会计信息故意造假是指企业的会计活动相关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不顾会计主体的客观情况,有目的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更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能健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当前,在已发现的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手段的欺诈案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薄弱的内部会计控制造成的。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目的,不惜采用非法手段,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或者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甚至采用欺诈性手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给广大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将内部控制与会计法律有机结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管制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后所提取的一种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和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影响到企业以及与企业利益相关方,而更为重要的是其对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国家的整体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