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工贸易带动的提升--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全成 《国际贸易》2003,(12):10-13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 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有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之分。水平产业内贸易主要源于各国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如档次和价格相近的不同品牌的汽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各国收入水  相似文献   

2.
张成亮 《消费导刊》2011,(5):29-30,51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问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浙江作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发展加工贸易是浙江抓住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04年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其变动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大、程度深。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了中日产业内贸易总体规模扩大、机电产业为重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外,有必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以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加工贸易开始出现在广东省,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首次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我国沿海地区,曾在大规模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在扩大出口、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文章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期通过技术积累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7.
区域间贸易,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还是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贸易,都会受到政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政策、历史文化因素、交通运输状况、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区域间贸易最为根本的因素乃是要素禀赋的不同,各个区域要素禀赋不同是区域间贸易的根本驱动力。本文在分析清楚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贸易的实际提出了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视角的区域间贸易策略。  相似文献   

8.
汪三琴  刘翔 《商场现代化》2005,(12X):166-166
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分工越来越表现为产品内分工和要素分工,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加工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态。因此发展加工贸易,是顺应当代国际分工格局转变、提高我国贸易质量与效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环境规制当做一种要素禀赋纳入H-O-V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同其他要素如资本要素、劳动要素以及土地要素对54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四大污染品部门净出口总量的影响。环境规制越低,污染品出口总量越高。环境规制不仅能够影响污染品出口总量,并能够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污染品的贸易模式和贸易流向。另外,本文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分析需求偏好差异、供给差异以及环境规制差异对352对南北贸易对象的污染品贸易模式的影响,指出人均GDP差异越大、环境规制差异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越容易发生污染品的产业内贸易(IIT),相反越易发生产业间贸易,指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可能会带来成员国环境规制的趋同。  相似文献   

10.
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分工越来越表现为产品内分工和要素分工,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加工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态.因此发展加工贸易,是顺应当代国际分工格局转变、提高我国贸易质量与效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分工越来越表现为产品内分工和要素分工,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加工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态。因此发展加工贸易,是顺应当代国际分工格局转变、提高我国贸易质量与效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商》2016,(7)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1985-2015共3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选取了劳动力禀赋、物质资本禀赋、劳动力投入、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水平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加工贸易增值率作为因变量,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加区分的FDI流入过多会抑制我国加工贸易,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影响程度有限,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及要素禀赋对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并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中韩产业内贸易良性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韩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不断上升,双边产业内贸易往来频繁。本文就如何看待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分析了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中韩产业内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保持中韩贸易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良性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主导贸易方式,在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增加就业以及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总体上较低,部分产品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特别是一些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经济效益偏低,中方获利较少;使用国产料件较少,主要依赖进  相似文献   

15.
16.
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出发,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并且分析了以产业内贸易指标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标志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四大特性,以及机遇和政府方面综合分析廊坊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出口的优劣势,寻求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旨在为廊坊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产业内贸易:基于国家特征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内贸易目前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反映一国市场应变能力及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2000—2004年数据对影响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需求相似程度、要素禀赋差异、距离及文化背景这三个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正;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则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冬梅 《江苏商论》2006,(10):37-39
随着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在产业内不同领域、不同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不平衡问题。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特点的深入研究中,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大多建立在加工贸易和中间产品基础上,对外资依赖性强。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文章最后思考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工贸易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原因和基础。国际分工、产业内贸易、WTO和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