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向广大消费者展示了打造维生素行业领军品牌的雄心壮志;2003年11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广告招标会上,民生药业进行了第一次成功招标:2004年11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广告招标会再次招标黄金时段广告。  相似文献   

2.
干上广告后,事事觉得新鲜:电器知识你不懂吧,但某品牌电器的代理下来后要你等来推广,学呀,新鲜!没几天某品牌药品来了、某品牌汽车来了干着广告却比小学时候还更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尤其是2003年。  相似文献   

3.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2-A026
1998年10月,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天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新天葡萄酒业有限公司,2000年产品开始进入销售市场,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布局与资本运作:2001年,将营销管理中心从新疆迁到上海并邀请张曼玉、梁朝伟为其品牌代言人;2002年6月,控股新疆西域酒业;2002年底,以4290万元的标额在央视广告招标会上中标;2003年春节,推出14元/瓶的新天玛纳斯干红,掀起“中国葡萄酒普及风暴”;2003年6月,提出“百城万店计划”;2003年9月,与山东蓬莱金创集团公司合作成立烟台金创新天酒业有限公司;2003年10月,与湖南五江轻化集团共同成立湖南五江新天葡萄酒有限公司;2004年3月,与印象酒业联手推出利乐包产品;2004年9月,与青啤等公司合作,推出“KV葡萄酒”和“超力装葡萄酒”。由此看来,新天自产品上市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始终在不停地制造着行业新闻,其现阶段的市场状况与经销商反映如何,笔者就此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4.
历史似乎命定了中华品牌会受到不同寻常的关注。但2003年对于中华烟来说,在品牌上并无出彩之处,因此,分析“中华”这个品牌,还必须回顾总结其历史。  相似文献   

5.
营销人的重大误区之一就是把打造品牌和提升销售对立起来。别忘了,无论品牌广告还是促销广告,广告的唯一目标就是提升销售。一支好的品牌广告即使从未提及产品特质,依然可以帮助客户卖断货;而每一次促销活动也都可以是品牌资产积累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6.
早在1971年美国电视上禁止播映香烟广告以来,烟草在国际上已是一个毁誉参半、带有原罪感的行业,现正遭到反吸烟运动的猛烈攻击。中国的烟草品牌广告在“夹击”中怎样“抛头露面”?要在这种压力和挑战中生存甚至“基业长青”,每个品牌必须塑造强有力的与消费者共鸣的品牌形象,就象万宝路硬汉,既受到责骂,又受到尊敬。想想就连微软帝  相似文献   

7.
靳彪 《广告导报》2004,(1):106-107
电视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了解时代、娱乐身心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每天累计看电视超过2小时以上的人数达80%以上(新生代2003年春季调研结果),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品通过电视来传递商品信息和品牌形象,这就造成了优秀的节目中广告比例增高,结果是优秀企业的品牌广告被淹没在良莠不齐的广告海洋中,也增加了消费者欣赏节目和获取喜爱信息的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17号令”的出台将有助于改善有实力的企业与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宁 《广告导报》2004,(10):128-128
众所周知,江西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近年来,江西省电视媒体的发展却引来业界侧目。2002年,江西电视台广告经营额达2亿元;2003年实现创收近3亿元,因此在业界有“电视媒体黑马”之称,这一切都与江西电视台重视媒介品牌经营和品牌传播是分不开的。对此,在第39界世界广告大会上,本刊采访了来京参展的江西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部主任张晓建。  相似文献   

9.
张默闻 《广告大观》2008,(3):150-150
企业的年度广告预算一直是企业内部斗争非常激烈的问题,也是最矛盾的集结点。广告的预算过高利润就受到挑战;广告预算少品牌热度就不够,左右为难, 广告是企业的重要投资,可惜中国企业的销售一旦出现问题就把广告首先斩下马,最后是广告壮烈牺牲,营销偃旗息鼓,企业最终化成了一滩春泥。那么一把企业的广告血汗钱到底如何投才能有效呢?  相似文献   

10.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5,(22):35-35
从1995年红牛进军中国后,一直是功能性饮料的领军品牌。在2003年脉动崛起之后,功能性饮料市场一片繁荣,蛋糕也越做越大,红牛也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对于红牛的发展,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很多疑问,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市场南强北弱;产品单一,坚持高端路线,曲高和寡;重视体育营销,忽视终端营销。对于外界的疑问,红牛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是饮料行业新品迭出的一年,脉动、爆果汽、农夫果园等在市场上风光无限;2003年对于某些品牌又是失意的一年。康有利、真鲜橙、新装农夫山泉矿泉水,三者出身名门,资产雄厚,但在市场上却遭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  相似文献   

12.
真实性是中华老字号品牌特有的优势。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老字号品牌更新变得尤为重要。在老字号品牌更新过程当中,更新策略是否会对老字号品牌固有的优势与属性造成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在理论与实际上均具有深入探讨的迫切性。本章依托组织合法性理论,探讨了老字号品牌采用流行文化的广告中,消费者感知文化差异对品牌真实性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以三个老字号品牌广告为样本,共搜集到631份有效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字号结合流行文化元素的品牌广告中,消费者感知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差异性对广告合法性与品牌真实性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广告合法性在消费者感知广告中文化差异与品牌真实性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消费者流行文化卷入度显著降低了广告中感知文化差异对广告合法性的影响,以及流行文化卷入度在广告中感知文化差异与品牌真实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完全通过广告合法性起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品牌真实性与品牌合法性领域相关文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晓玲 《广告导报》2005,(11):29-30
品牌是一种感受;是一种评价;是消费者心目中对于企业与产品醇香浓厚的情结。品牌是产品的延伸,是企业在营销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4.
打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品牌是每个企业最关键的事情,但是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企业认为广告能够“轰”出一个品牌,但是那只是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了,究竟品牌的价值含量有多大,不是单靠密集的广告就行的。国内有很多知名度很高的企业,但是细想一下,这些公司有品牌吗?他们的品牌内涵是什么,定位是什么?我们发现,与麦当劳、IBM等优秀公司相比,我们国内企业称得上优秀品牌的公司真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5.
倪菲 《广告导报》2007,(2):89-92
中国电信市场多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而中国移动自1999年从中国电信脱离,成为独立的运营机构,多年来一直处于移动电信市场的领跑地位,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移动的品牌建设及相关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中国移动用户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的不断扩容,中国移动与消费者的关系愈加紧密。广告是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工具。从广告学的角度看,中国移动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广告,而在众多形式的广告中,报纸广告以其自身的特性成为电信业广告投放量最多的广告形式;同时,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和理解,即广告的传播效果,又与广告的表现手法等因素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对中国移动报纸广告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主要通过对6年来中国移动“全球通”报纸广告系统的内容分析,来考察广告的变化规律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国际广告》2009,(1):52-61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说过:“每一次广告都应该为品牌形象做贡献,都要有助于整体品牌资产的积累。”作为广告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广告代理公司直接担负着助力广告主建设品牌形象、积累品牌资产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尤其是在今日中国,品牌被提升到企业经营的战略层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广告与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开创新市场空间的武器。如何运用广告培育品牌竞争力已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就品牌与广告的关系进行了浅析。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广告传播的主线。广告可以提升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对于品牌个性的形成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对于品牌塑造的正面作用是显著的,但不是绝对的。广告使用不当对于树立品牌也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汽车广告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或高贵典雅、或奢侈华丽,充斥着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可以说汽车企业对于广告的投放毫不吝啬。2006年我国汽车类广告投放较2005年增长了38%,其中比较明显的品牌有长安福特蒙迪欧、东风标致、长安福特福克斯、宝马、上海通用别克君越等,单品牌投放量均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一些自主品牌的广告投放量也是与日俱增,如奇瑞的广告投放额增长了近300%。  相似文献   

19.
宝洁的精明 案例 2003年,玉兰油成功晋级为宝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第13个品牌,同样的2003年,宝洁在CCTV在2004年广告竞标中成为了中标最多的外资企业、2005年央视黄金时段的标王。据《化妆品报》2004年2月调查数据显示,玉兰油在国内11个二三级城市品牌认知度独占鳌头。宝洁一向是市场营销的教科书,同样他也把“隐性广告”带到了中国,经常以公益面貌出现在一些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剧,众多外国企业和品牌商品进入中国.在新企业和商品进入新的国度时,广告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起了巨大的衔接作用,因此品牌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重大挑战,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时也面临着同样问题.本文从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借鉴国外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方式和策略,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