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历程和现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的增长,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历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1979年至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对有关利用外资的立法不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跨国公司基本上持试探的态度,因此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较少。且其较少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在这些投资者中,掌握先进技术、占有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现状、效应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国公司研发全中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种种不利国公司研发抢滩中国之机实现技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热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的在华研发投资一方面集聚了研发资源,提高了创新能力,带动了行业发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以借跨术跨越与赶超。  相似文献   

3.
从近三十年的外商对华实际直接投资额的数据看出外商独资化趋势十分明显。基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两大主体,从技术创新、全球战略、投资政策、国家风险等方面分析外商独资化的原因,阐述了独资化对我国的双重影响,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中国服务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益深化,全球产业结构迅速调整,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以及国民待遇方面均极大地增加了开放程度,流入我国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服务市场,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带动了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服务业利用外资,弥补了我国对服务业投入资金的不足,对促进服务业产值比重的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全面落实以及有关法律的不断完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日双边关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979年以前,日本在我国的投资项目仅有2个,总金额不足50万美元.1984年后,日本的在华投资增长较快,投资领域包括电器、医药、建材和啤酒生产,以及餐厅、饭店、租赁和出租车等行业.日本来华投资的公司,大部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如日本大塚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在天津合资举办的中国大塚制药有限公司,1984年初投产,同年7月  相似文献   

6.
梁锶  王珏  向先文 《生产力研究》2011,(2):50-51,119
小岛清认为日本跨国直接投资是看重东道国低成本优势的"出口导向型"直接投资。小岛清提出的模型和观点是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国外直接投资实践的理论总结,但在相隔了的二三十年之后,日本企业的投资模式是否产生了变化?在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与利用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入国,在人民币汇率长期实行相对稳定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长期巨额的外商直接投资必然引起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文章认为,要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合理地调整直接投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94年我国对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确立了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199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事实上便一直钉住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的水平。另一方面,尽管人民币于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但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仍处于较为严格的管制状态。这样,在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以大规模快速增长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1.FDI的累计规模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人民币升值。1998年以来,我国每年吸引的FDI流入量平均为462亿美元。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场价格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9.
姚丽伟 《经济论坛》2009,(13):36-37
本文分析了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利用Granger果检验和协整方法研究发现,现阶段经济增长是推动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促进境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向型经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遵循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规律,探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实现广东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今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将突破6000亿美元,更由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500亿美元而成为本年度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在这其中,跨国公司的作用不可或缺。本期特别邀请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四位博士生导师,从不同侧面解析跨国公司在其发展进程中的相关问题,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2.
FDI对环境福利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DI作为生产要素施加到一国地区经济发展中,会对当地的环境福利带来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FDI对我国环境福利的影响,揭示了FDI对环境福利正面效应的同时,对其负面效应也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文章对如何处理好FDI与环境保护的之间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提高引资的福利效应,维护环境安全,完善我国的引资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经贸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不仅贸易发展迅速,而且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已达约128亿美元。基本特征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较晚,主要开始于1992年,不过,增长速度却十分迅猛。资料显示,1992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仅为1.19亿美元,然而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的1997年,韩国对华投资已达21.42亿美元,年均增长78%。虽然随后几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一度下降,但它在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却没明显减少(见表1)。从韩方有关统计看,1993—2000年,韩…  相似文献   

14.
We use a novel firm‐level dataset to test whether trust affects the volume and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FDI across Europe. Our methodology deals with the endogeneity of trust from the investor to the recipient country. We expect such a trust measure to affect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the associated knowledge capital, differently across types of foreign investors. In particular, this effect is expected to be stronger for industrial investors who possess transferable knowledge capital. The data confirm our predictions. Higher trust increases the number and volume of FDIs, but also the probability of co‐investing with a partner from the recipient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相应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政策与制度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当前全球经济增势趋缓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今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上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改善外国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因此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外商投资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我国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347个,协议使用外资623.8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07.15亿美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30.68%、50.17%和0.78%。今…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已经成为了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励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产生溢出效应,同时减少外商直接投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成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Mag-nusBlomstrom教授是目前国际上该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根据他在1996年与其同事AriKokko教授对溢出效应的描述,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是指,由于国际企业的进入或参与,东道国本地企…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elfare effects of subsidy competition for the location of 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One of the competing regions benefits more from the inward investment but, in the absence of incentives, the multinational's preferred location is the other, more advanced region. The paper shows that subsidies, by making the multinational switch location, may increase aggregate welfare. If the multinational exports in the absence of incentives, the welfare effects of subsidy competition may look very different. Allowing subsidies attracts the direct investment, which otherwise would not take place, in one of the two regions. Further, it intensifies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welfare increasing role of incentives may be amplified, but also that the competition effect, by hurting domestic firms, may cancel out any other positive role of incentives.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很早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都侧重于FDI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而反过来从制度因素影响FDI的进入和利用效应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见.现在,对FDI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规模是否过大"和"如何认识与规避负效应"两个方面,本文试图从导致FDI大规模进入和产生一些负效应的制度因素入手,从独特的视角来分析这两方面的热点问题.从而对我国利用FDI的规模和产生的负效应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外商投资推动我国自主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去年"十一五规划"提出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深思,尤其是对我国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反思.甚至出现"以市场换技术失败论",认为"利用外资排斥自主创新".到底如何看待和评价FDI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决定着未来我国FDI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tax/subsidy competition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FDI) between countries of different size when a domestic firm is the incumbent in the largest market and we study how the nature (public or private) of the incumbent firm affects policy competition. We show that, differently from the case of a private firm, the country hosting the incumbent always benefits from FDI if the domestic firm is a public welfare‐maximizing firm. We also show that the public firm acts as a disciplinary device for the foreign multinational that will always choose the efficient welfare‐maximizing location. An efficiency‐enhancing role of policy competition may then arise only when the domestic incumbent is a private firm, whereas tax competition is always wasteful in the presence of a public fi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