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惠普公司高层领导出女强人,这并不是新闻。但是,这些在科技业界名气响当当女人个个都是那么聪明能干、而又美丽充满魅力则是让人佩服了。当我在海南博鳌“惠普2003年服务”大会上见到该公司亚太服务集团高级副总裁连萧思时,还是被她高贵的气质所吸引。尽管,她只是穿着如运动员般的黑衣白裤,但更透出一股子英姿飒爽的豪气,不由得让人想到一句话:工作着是美丽的。岁月无痕我和连萧思的谈话是在一间布满鲜花的房间进行,窗外的风雷声伴着瓢泼大雨,洗走了海南的酷热。岁月在现年53岁的连萧思身上不留痕迹,她出身于新加坡书香世家,青年时代在英国…  相似文献   

2.
袖珍的童话小城 从东乌珠穆沁旗穿过五岔沟到阿尔山的路上,一直兴奋而略带紧张,真想快点目睹她的芳颜.空气越来越清新,天气越来越纯净,景色越来越明朗,映入眼帘的分明就是一幅画卷.连绵的青山环抱着一片开阔平坦的绿色绒毯似的腹地.虽然都是绿色,却是呈现淡绿、黄绿、翠绿、墨绿不同浓淡,深浅相间绝不雷同.在这广阔丰富的绿色中,点缀着一团团、一簇簇、一个个似绒球般的树木,环绕其间的是明亮得如丝带的河流,纯美的阿尔山,我来了.  相似文献   

3.
厦门游记     
徐玲玲 《新经济》2012,(12):46-48
青春——厦门大学 在厦门的日子,我在厦门大学漫步了两次,一次烟雨朦胧,一次阳光普洒.那天,在南普陀寺吃过斋菜后,我走进了厦大,很庆幸校园里还能看到凤凰花的尾巴,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样鲜艳,那么青春.在凤凰树下,芙蓉湖畔,看着黑天鹅在湖面上划动的水波,感受阳光慢慢变得温和,爬上小红楼的砖墙,那往日的青春轻狂,像电影般在脑海播放.播放的内容竟与芙蓉隧道里的那些涂鸦如此相似.慢慢走过悠长的芙蓉隧道,画像、承诺、表白、创作、宣泄、祝福……两旁的涂鸦见证了那些最青春的岁月,你会发现,如我们共同的大学路.  相似文献   

4.
一   对于许多在20世纪80年代有过阅读经历的中年人来说,最难以忘怀恐怕就是那些难得的自由阅读的宏大场景.那时他们正处于所谓思想上的“断乳一反叛期“,即精神饥渴而青春的能量却急需释放的时期.一方面他们面临着一个破碎的思想世界,另一方面思想解放运动也为他们腾出了思考的空间.伴随着开放潮,一批数量极其巨大的外国作品如洪水般汹涌而入,一下子让他们看到了如海一般辽阔的书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尚辉 《广东经济》2016,(11):88-93
什么是我们这代人最值得珍视和追忆的?现在想想,常常将我们拽进记忆长河的,是那些从我们年少时代开始经历的伴随着高唱革命歌曲的"文化大革命"、将青葱岁月的我们一夜间走进穷乡僻壤的"上山下乡"运动以及那些在经济与文化双重贫穷的时代而开始高考复习的日日夜夜.那些日子已经久远了,特别是当我们驾驶着私家轿车穿梭于楼宇林立的后现代都市时,没人当初能想象我们后来会过上这样像梦一样自由而富足的日子.岁月如歌啊!  相似文献   

6.
企业所经历的一次次变革,更像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企业如人,在它的生命周期里,必定会有一些特殊时刻,会面对一些特殊问题.我们把这种时刻叫做转折,而实际上它就是企业生命道路上的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7.
《经济纵横》2004,(4):25-27
蜷缩在这个不足10平米的小屋里,听着隔壁房间三十多人“我要成功,我要发财”的口号,两行冰冷的泪水悄然滑落在蔡叶青憔悴多于清秀的脸庞上,她好想回家。悔恨与内疚的泪水又一次在她的脸上,也在她的心里泛滥开来。  相似文献   

8.
第100个脚印     
那是1983年的春天,《特区与港澳经济》创刊,迈开了学术生涯的第一步,在祖国初创的改革开放之路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在以后16个寒往暑来的岁月里,《特区与港澳经济》由季刊到双月刊再到月刊,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成长,迄今整整留下了100个坚实而清晰的脚印……100个脚印,100期杂志,凝聚了几任编辑、记者的共同追求:为中华大地的改革开放,为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与港澳台经济文化的交流,我们要努力耕耘好这片沃  相似文献   

9.
读怀特书信集之前,我正在重温波兰诗人米沃什的那本词典,其中收录的最后一个词是"消失":因为我们生活在不断流逝的时间中,所以一切都会消失.如动物、风景和树木.尽管对生的信仰超越坟墓,米沃什如是说,但人也在消逝,那些熟悉的面孔、手势和话语一点点在我们的记忆中变成空白,再也不会有人出来作证.  相似文献   

10.
王茂华 《经济前沿》2005,(9):i0015-i0017
时代的列车疾驶向前,这时1995年的冬天,一个孕育生机和希望的和冬天,伴随着伟人邓小平现巡,深圳这片神奇的土地掀起了二次创业的热潮。在激情与活力的碰撞下,改为天下先的罗湖城管人,面对飞速发展的城市管理需要,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专业化机械化清扫所,从此拉开了罗湖城管人披红戴花的岁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希冀的晨曦。  相似文献   

11.
影子的河流     
<正> 我的心底埋藏着一种怪异的愿望:站在残墙断壁的脚下,背倚古色的砖留影。我想象墙是一种镜框,我渴望我的背深深嵌进砖墙。这或许是为了追求已往的永恒,或许是妄想着与砖砌出的世界抗争。然而在我经历了无数岁月后,天空依然那样高远,河流依然那样低缓,每一束阳光都仿佛隐藏着一种影子,一切都如我无法改变的、奉献给世界的最初哭声。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07,(1):10-10
<正>守住资本市场任重道远刘劲(北京)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历史流动的画面也只在弹指一挥间闪过。尽管如此,有些画面总是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再次闪动,形成记忆,引导思考。2006年岁末热播的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似乎就是这样画面,它激起了一股思想的浪潮。在一口气看完该片之后,给我的感觉仍然是欲言又止的含蓄,也许它的最大意义仅仅是标志着一些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所谓的态度改变,更多的是指一种研究态度的回归。而我们希望这样的态度回  相似文献   

13.
祁天  李渊君 《商周刊》2013,(17):66-67
来黄石的第一个早晨,我们开车刚进公园大门,便望见一群美国人把车横在路边,纷纷倚着车门,手操长焦相机,如塑像般沉静,却带着一触即发的紧张。我们小心开到近前……哦!路那边的草甸上有只鹿!  相似文献   

14.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无论谁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这是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以其独有的特质,点缀着古典诗词,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化的重要意象.月在唐代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谢翔 《新经济》2003,(4):25-33
我们心中必须记住,我们赢得越多,我们越是把传染病驱赶到人类经验的边缘,我们就越是为可能的灾难性传染病开辟出了路径。我们永远不能脱离生态系统的限制,如果我们——智人——不能学会如何生活在一个合理的全球村中,为微生物也提供一些机会,它们是会战胜我们的。城市的人本主义或走向健康城市并不是对于一次灾难的补救,不是一次或几次活动甚至运动,也不是一个几年计划。它除了是一种由许多细节概念体现的城市精神,是一项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在这种精神约束下的城市财政安排之外,它首先还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对于生存选择的面对,是一种由衷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豪华气派的五星级宾馆门前,衣衫褴褛的乞丐们把一双双枯枝般的脏手,伸向西装笔挺的男士,伸向珠光宝气的小姐,伸向…… 乞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使在被一些人称为“人间天堂”的美国,沿街行乞者也不难见到。在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增长的中国,在首都北京,乞丐现象已经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且日趋严重。 这是怎样一个群体?循着那声声乞讨,我走进了乞讨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乌镇,乌镇     
陆阳 《商周刊》2014,(9):78-79
这一趟乌镇之旅,是我期待已久的,也是无意邂逅的. 月圆之夜,我来了乌镇西栅,与曾经无数次想像过的古镇来了个亲密接触. 一 踏着薄暮,渡过元宝湖,穿过安坊渡,便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这就是西栅大街.路的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复古式建筑物.人字型的屋顶,高高耸立的骑马墙,灰青的瓦片上长了绿绿的草,被桐油漆过的木门和木窗,散着曾经熟悉现已久违的清香……暮色中的西栅,是那样地传统,也是那样地亲切.  相似文献   

19.
和平年代总让人遗忘战争留下的苦难,时装却帮我们做了笔记. 1945年9月2日,二战正式宣告结束,战争的伤痛需要时间抚平,人们渴望重生并找回希望.饮酒作乐未免不是时候,面对战火留下的废墟,心中仍难释怀,脱下粗厚的工作牛仔布,欢欣把花戴才能对得起这难得的平静生活. 1947年2月,Christian Dior先生在巴黎蒙田大道的沙龙发布了首个时装系列,"我们急切地想要逃离战争岁月,远离那些军装制服,还有那些看起来像拳击手般的女兵.我把女性塑造成了花,柔和的肩部,如藤蔓的纤腰,还有像花冠的摆裙."他赋予女人难以言说的浪漫姿态,《Harper's Bazaar》当时的时装编辑Carmel Snow评价道:"这绝对是革新,亲爱的Christian.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暮春,在嘉峪关的一次散文诗研讨会上,我认识了丁一。他是无锡人,出版过两大本散文诗集,柯蓝称赞他“在散文诗的修养上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散文诗界已有一定影响。但在我们接触交谈中,他却丝毫没有某些江南才子的那种“一脸的创造气”,而是有一颗平常心,讲些日常话,显得诚挚而纯朴,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分别以后,丁一给我寄来了《丁一散文诗合集》和《情感世界的探索》等书,我大略翻看了一下,觉得丁一是一个多情善感的诗人,说他整个人、全部诗就是一团感情也未尝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