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华敏  韩源源 《经济》2015,(Z1):160-161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是就业之外的另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自身运营、组织、运用技术、服务、思考判断,整合自身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作为商业领域,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谁能发现并把握好商机,谁就有可能成为"赢家"。虽然成功不能复制,但至少一些成功者的创业经历能让初创者少走弯路。中网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波是80后创业者,创业之路一波三折,虽然艰辛,但乐在其中,他想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企业信息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晓晖 《经济师》2001,(5):87-87,92
企业的发展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企业的成败、兴衰 ,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加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除了体制改革外 ,加强企业信息资源建设 ,则是搞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是一种战略资源 ,网络环境下 ,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 ,采集、利用各种信息求得自身的不断发展。以情报信息功能为主要特征的图书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发挥自身的优势 ,对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图书馆为企业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谁掌握了信息谁就会在市场中获胜 ,企业要进行自主决策 ,…  相似文献   

3.
杨中坚 《江南论坛》2014,(12):50-51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加强自身和所带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关注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回答并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实践  相似文献   

4.
刘坤  杨朝军 《经济导刊》2007,(10):75-76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金融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范围内重要的争夺对象.获得了金融资源,首先意味着相应收益权的获取,如谁发行国际关键货币,谁就占有获得铸币税的权利;谁控制国际资本市场,谁就获取了金融资本的收益权.除了收益权,一国或地区还可能通过金融资源的占有获得对金融资产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5.
以燃油税取代养路费等收费,是大势所趋,不仅符合大多数老百姓的意愿,而且体现了一种税收公平--谁消耗的自然资源多,谁占用的道路资源多,谁就多缴税,反之就少缴税.  相似文献   

6.
住宅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功能基本是一致的,这样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一种价格上的竞争.所以,谁能够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谁就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本文对当前房地产开发的时代背景进行了相关介绍,分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组成,并从三个方面,就如何抓好成本控制的要点,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与"象"共舞     
"人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相互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谁将会超越谁."这句来自民间的话体现的是一种智慧,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智慧,也是印度与中国之间关系最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黄勇  徐金鹏 《时代经贸》2008,6(8):204-205
人类社会经过了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以后已经开始迈入体验经济.消费者是理性的感情动物,在体验经济时代,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个性化、差异化、唯一性的"体验".谁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为他们创造值得回忆的"体验",谁才能在消费者的争夺战中胜出.宋城景区运用体验营销策略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全业务运营市场态势下,未来的竞争必然是面向信息化的差异化服务竞争,谁能将移动业务与互联网、通信网结合得更好,谁能提供更优更便捷的个性化服务,谁能更好地团结产业链各方,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信运营商们只要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开创“特色营销”,就能在未来信息化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时代,因为环境的变化是如此迅速,谁能最先感受到市场与环境的变化,并能迅速采取行动,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即应变能力是决定企业获胜的重要条件.为了获取这种能力,企业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因为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通过培训和开发项目提高员工能力水平和组织业绩的一种有计划、连续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 弗里德曼说,谁要是搞清楚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谁就可以得诺贝尔奖.这无疑是一支让中国经济学家们激动不已的强心针.  相似文献   

12.
人们埋怨,目前民主生活中的批评走调了。以我看,不仅是走调了,甚至有点像两极分化了。一极分化为涂脂抹粉式的吹捧,另一极分化为讽刺挖苦式的谩骂。 谁若欢迎批评,总有人认为是虚伪;谁若拒绝批评,也有人称其为好汉。批评自身也较弱,如同冰雪,见缺点错误就融化。  相似文献   

13.
人类曾一度想成为自然的主宰,而事实证明,一次次的自然灾害让人类清晰认识到自身的无力与无奈。人类和自然界不是谁主宰谁的问题,而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所以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类要保护资源、保护森林,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玳 《当代经济》2006,(19):70-71
一、概论 循环经济是近十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它是基于人类对大自然掠夺式的开发,打破了固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后的一种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劳动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雇佣与使用的分离,被派遣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员工,由用人单位负责招收录用;在用工单位处提供劳动,由用工单位负责管理使用.这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伤害,应当由谁承担责任?劳动者对第三方造成伤害,又应当谁来负责?这需要解决劳动派遣关系中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谁是雇主问题,再分析被派遣劳动者在受到伤害或在派遣期间、在工作过程中给第三人造成损害的有关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国务院决定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改革原有的投资审批制度,明确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实行审批制改为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本文论述了核准制下瑞丽市电网工程前期工作内容、流程和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了前期工作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开放时代》2012,(2):4
正钟秀梅经济发展固然重要,可是,必须要搞清楚,到底是谁的经济,谁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创造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创造一种可以带来快乐与幸福的生活模式,由此带来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古学斌社会经济强调公平正义、民主与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8.
黄蕾  黄焕山 《当代经济》2007,(19):81-82
做为"第三态财富"的品牌文化,具有其内在的特征: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层次性、情感性和民族性.品牌文化做为一种价值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制度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制度的重要原则.人民主体地位需要全面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原则性层面,更不能仅仅做口号化宣传.具体来说,人民是中国制度的创造主体、权力主体、利益主体、评价主体和监督主体.创造主体地位问题的核心是要明确制度由谁创造,依靠谁发展和巩固;权力主体地位问题的核心是要明确权力来源于谁、制度属于谁;利益主体地位问题的核心是要明确制度为了谁,由谁享有;评价主体地位问题的核心是要明确制度由谁来评价,谁是评卷人;监督主体地位问题的核心是要明确制度合理与否,制度执行效果由谁来监督、批评和促进.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嗓音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在通电话的时候能通过声音猜出电话那头是谁,所谓"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可是,在音乐学院这个人人追求张扬个性的地方,却出现了"千人一声"的现象.后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对这一现象已有前辈提出思考和讨论.于是,我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出发,进行了一些思考,写下此文,谨表达我的观点.为什么会出现"千人一声"的现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