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西藏地方立法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宗教领域立法,因其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等要强于一般地方性立法,理应加以重点关注和研究。西藏自治区成立至今,西藏民族宗教领域立法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形成了具有浓郁西藏特色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西藏地方性立法应该坚持和加以发扬的。面向新时代,西藏从当初的社会管理走向深层次的社会治理,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立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正视问题才能建立并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边疆安全的制度保障,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补充和创新载体.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应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本质属性、时代特征以及立法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积极发挥在法律体系中的补充和创新作用,完善配套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以立法推动社会长治久安,巩固发展新局面,实现地方法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宋小涛 《发展》2010,(9):94-96
“开门立法”已在多个省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公众中征集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地方人大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大多数“开门立法”是各地方人大常委会选择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律草案进行的,只是将“门”打开在初级阶段,公众并未真正参与到立法的整个过程。怎么样使“开门立法”成为“常态”?什么样的地方立法,立法的哪些阶段可以向公众整体开放?公众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地方立法中?公众的意见如何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特别是提出反对意见的声音能不能释放并认真解答?同时,一些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的评估评价机制中,能否增入本法律在颁布之初的公众参与状况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立法的不同阶段,配套方便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最终能在“大众立法”和“精英立法”之间找出合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地方性法规截止到目前有效的共138部,无论在法规结构、法规类型、立法时间与数量的关系上具有本地特色,同首都的政治及文化地位、人才聚集地有密切关系.北京地方性立法在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迈进,在进行地方性法规质量评估时应完善标准的制定,特别是从富勒有关"法律的道德性"的学说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地方立法数量、立法结构进行分析,从总体可以看出立法结构有所失衡.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新要求、新特点已经逐步凸显,在国家立法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地方立法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地方立法的性质,提出地方立法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承载的责任.从地方实际出发,提出安徽省地方农业立法的路径和重点项目选择.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生态保护问题的参差不齐必然需要发挥地方立法在黄河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梳理相关地方立法,发现黄河流域地方环境立法存在地方特色缺乏、针对性不强,个别地方存在一定程度的立法"放水"现象,地方立法协作机制缺失等问题,这就要求各地要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方需求,增强地方立法特色和可操作性,加强立...  相似文献   

7.
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地方社会关系、解决地方问题的重要法制建设活动。从不同国家立法的立法体制看,地方立法可以在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地立法,积极解决地方问题。  相似文献   

8.
辽宁循环经济地方立法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和保障。本文剖析了辽宁省循环经济地方立法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循环经济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立法体系、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充实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弥补地方专项立法不足、健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地方立法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立法的生命,是衡量少数民族地方立法质量的主要标志。"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是实现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科学立法的基本要素,在立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精髓,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促进、确保、推动地方立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加强立法调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将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和程序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张春阳 《理论观察》2006,(4):126-127
在立法权成为各级人大极其常务委员会的首要职权的短短20多年里,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地方立法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是重复立法问题;二是一些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急需修改废止和完善;三是立法滞后。要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中的主体作用,拓宽法规草案起草的渠道,注重“立、改、废”并举,在法规体例上要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1.
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循环经济法(草案)》首次提交审议。这部从2005年7月启动立法程序,历时两年多充分调研、认真讨论和反复研究论证才成型的法律草案,以建立基本管理制度为核心,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相关制度安排。作为循环经济立法起草小组组长,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冯之浚为本刊撰文,详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葛群 《理论观察》2014,(4):71-72
地方实施性立法是衡量地方立法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地方实施性立法具有实施性、针对性的特点,同时具有保障立法合理性和对法律、行政法规细化的功能。我国地方实施性立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地方实施性立法价值和功能的实现。地方实施性立法的完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立法权的划分,确定地方专属立法权;坚持立法为民;提高立法技术和扩大立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立法权成为各级人大极其常务委员会的首要职权的短短20多年里,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地方立法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是重复立法问题;二是一些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急需修改废止和完善;三是立法滞后。要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中的主体作用,拓宽法规草案起草的渠道,注重“立、改、废”并举,在法规体例上要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4.
刘武俊 《改革与开放》2014,(7):40+35-40
正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一年一度的"两会"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立法的盛会,是提交立法议案提案的盛宴。2014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傅莹在答记者问时说,提高立法质量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下比较大的力气提高法律质量。更通俗地讲,过去我们是要解决国家有没有法的问题,今后我们要重点解决法律管不管用的问题。要让社会公众更多地参与立法,增加人大牵头起草和修改的法律草案。同时,对其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国家立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立法负有重大职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使各地能够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  相似文献   

16.
全国统一立法的缺失使农村低保事实上成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而这种“地方性知识”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非均衡性。该文通过梳理80个地方立法主体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发现农村低保的制度化率较高但法制化率极低,且制度化、法制化的进程严重迟滞于城市低保。从规范性文件的制度比较看,农村低保的发展模式、低保对象、低保标准、低保资金、家庭收入核算等具体要素,各地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我国应当吸收各地的共性做法和有益的制度经验,合理分配立法权以实现央地之间的法律互动,加快立法进程,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低保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汤蕾 《特区经济》2023,(9):66-69
近年来,各地积极颁布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地方性法规,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各地相关立法成果整体呈现出省级地方性法规为主、颁布时间密集、内容趋同等鲜明特征,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地方特色不明显以及外向对接存在割裂等突出问题,反映出立法者在这场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浪潮中互相学习借鉴、求稳求全,调研和创新不足的普遍状态。对此,立足长株潭都市圈域内统一市场建设及营商环境整体优化之目的,应当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如可探索都市圈协同立法以强化营商环境立法的外向有效对接,小切口立法提升效能,形成与上位法错位互补的市级法规,从而强化可操作性及地方特色,为地方营商环境提质升级提供切实助力。  相似文献   

18.
方金华  张熠雅 《科技和产业》2011,11(12):115-119
福建省科技立法具有区域性和地方性,它对国家科技立法起着补充和细化的作用。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正式颁布,福建的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而科技创新投入对福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依靠政府、企业持续的科技创新投入,而地方立法可以为持续的投入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文章考察了福建省科技创新投入的不足及美国科技创新投入激励相关立法,立足福建省情,提出科技创新投入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文君  吴劲松 《特区经济》2006,213(10):334-335
循环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法制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但现有的循环经济法制还不健全,基本的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中,应遵循以国家统一立法,制定指导性原则;地方配合立法,落实具体措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地方立法宜从宽 (一)把握地方立法宽严尺度的重要性 法作为规范行为和活动的一把尺子,有法就要有法度.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东西部地区的地方立法就不能完全套用一个标准和模式.从法律来看,有的规定很具体,有的规定却是原则性的,有的只规定了一个范围,有的法律还授权省、市、自治区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还有些方面国家尚未立法.地方法对国家法主要起配套和补充作用,发挥配套作用就有在国家法规定的幅度范围内从宽从严的问题,发挥补充作用就有比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从宽从严的问题,还有参照部委规章和其他地区地方法从宽从严的问题.所以把握好地方立法的宽严尺度是提高地方法质量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