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陕西省2011~2015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陕西省统计年鉴为依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程度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2011~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大量增加,园、林、草地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同时优势度指数降低,林地占支配地位的程度在降低;陕西省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其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城镇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自然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逐渐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大寺镇位于天津市城郊结合处,是天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镇域内涵盖城、乡等不同模式的土地利用形式。本文通过对大寺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探讨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对比分析镇域内土地利用变化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寺镇受城镇化发展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镇域内受交通线及自然条件影响出现明显城乡功能分化,总体上东侧工业与生活区发展配套优于西侧农业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科尔沁左翼后旗2009-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模型,分析了该旗将近九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7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及林地为主,其中耕地、城镇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面积下降,而园地和水域用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内部机制、基本过程以及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借用主成分法,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对新疆典型绿洲城市奎屯市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得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的经济技术因子、政策制度因子是奎屯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和影响着研究区域的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土地市场化程度较低、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指出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西部城市用地不足的重要方法,具体措施包括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盘活存量土地、适度提高容积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9~2014年新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转移方向、变化速度、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分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耕地面积最多,占地区总面积的40%以上;2009~2014年,石河子市耕地、林地减幅较大,而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幅较大,主要转移特征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石河子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因素、宏观政策等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的研究,可为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天水市近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指标与研究方法分析空间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水市生产空间缩减,生活、生态空间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综合转移面积最大;工矿生产用地动态变化最为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各区县总体格局不变;人为因素中规划与社会政策、人口数量与分布和自然因素中高程坡度、水文气象、资源分布对空间格局、变化方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近十年来西安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指数增幅小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没有跟上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相差较大,处于一般耦合阶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经济发展。建议加强土地需求的调研与研判,增强土地利用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满足西安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基于信息熵理论,介绍了西安市13个区县土地利用结构总体情况和信息熵分布情况,分析研究了2015年、2016年的西安市城镇土地利用信息熵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结果表示,2015~2016年,西安市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降低趋势;老城区和周边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发生优化调整,逐渐从不合理向合理转变。研究成果对预测和规划一定时期内西安市各区县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指导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新疆伊犁州直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利用SPSS的系统聚类分析功能对伊犁州直县市土地利用进行定量分类。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不突破行政辖区等原则下,结合县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最终将县市划分为城镇工矿发展区、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综合发展区四个土地利用分区,并指明土地利用导向。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解其变化特征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西安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动态变化和程度变化三方面进行变化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社会经济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草地面积的下降,其中耕地和草地分别下降了16.96%和70.25%。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15.12%和61.80%。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升,西安市经济的发展与工业、房地产业、居民收入等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分别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城市化。西安市应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障重大战略用地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绿地、林地等具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的数量,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龙州县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在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协调联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塔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塔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建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来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结果显示:塔城市近9年来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揭示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以后塔城市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碳循环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异,每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因此表现出的碳收支状况也就不同。为了准确认识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人们必须掌握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碳循环特点。本文主要围绕几种典型的土地覆被类型的碳收支平衡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土地覆被变化对碳收支影响的最新成果进行综述,旨在表现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碳收支特点以及研究方法的现状和趋势,为科学地利用土地、正视土地覆被的重要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土地利用协调度的研究可以综合分析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挖掘土地发展潜力。文章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构建芜湖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来探讨芜湖市土地利用协调状况,并依据评价结果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缘关系与战略地位极其突出,但近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本文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从而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制定有关土地政策和调整计划提供借鉴,也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所面临的问题,如土地征收、土地利用和土地规划等对于民众的影响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近几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反思和调整。本文基于对《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2014年的数据,对该刊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主要从数据来源和方法、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热点话题这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主要目的是并通过对近8年的研究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配状况和问题,并且找到解决对策将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区域内地形地貌多样,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土地利用地域分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本文综合运用了叠置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三种方法,其中主要叙述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聚类因子的过程,基于区域内各个土地单元在主成分上的得分作为聚类因子,进一步对户县16个土地单元做聚类分析和土地利用分区,并分析各土地利用区特点,确定土地利用合理方向,为今后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了泸州市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共19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对2006—2017年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增长趋势良好,经济效益波动相对较大。针对整体情况,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②城乡建设以点带面、轴状扩展;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因地制宜,区域调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研究,给出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土地经济学解释.理论模型表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产生的推动力、土地经济供给增加产生的推动力及传统的“增长阻力”这三种力量之综合.在非均衡增长中,这三种力量均存在.但在稳态均衡增长中,只有“增长阻力”存在.经验估算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源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推动力,它是土地经济供给动力的80多倍,大规模的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支持了中国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动力的存在,完整地诠释了“尾效或阻力”理论与中国现实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