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资源型经济的全面转型,是促进山西经济综合发展迫切需要。文章在分析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路径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金融改革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应如何看待山西转型发展中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并据此设计能够有效支持山西转型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直接关系到山西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成败。文章集中探讨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先导问题,提出应以政府为主导打造山西金融先导格局,并对山西金融发展瓶颈和政策建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德国鲁尔区煤炭基地的成功改造对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德国鲁尔区煤炭基地改造的成功经验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认为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应抓住2002年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的机会,就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前进行经济转型的规划工作,并制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方案,及早落实。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以来,山西省各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效益逐步彰显成效,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经济转型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增强了全省人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促进了山西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文章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6.
资源型县域在众多中西部县域中是一类具有比较优势的群体。长久以来,资源型县域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竭等原因,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资源型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动力源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典型资源型县域四川省筠连县为例,就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为了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实际,抢抓各种机遇,开创了山西省循环经济科技园区的先河。经过5年的筹备,山西省第一个同时兼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集群规模园区工业、发展高科技精细工业”特色的工业项目——山西吉天利环保工业科技园区,于8月15日举办了奠基仪式。 相似文献
8.
9.
10.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为了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实际,抢抓各种机遇,开创了山西省循环经济科技园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12.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重要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使命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从文化资源、区位、基础设施、资金、政策等五个方面入手,对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进行分析。山西发展文化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山西省被确立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山西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首先概括阐述了山西省经济的特征,其次分析山西省高等教育现状,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培养环节等方面对山西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优势是区位优势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环境优势、产业协同发展优势的转化方式的分析,探讨特定资源优势对区域发展的贡献作用辩析区位优势各要素互动发展的关系,提示政府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各区位优势要素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源型区域与加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山西与浙江两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山西与浙江两个比较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了浙江经济在自然资源极端贫乏条件下,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而作为资源大省的山西经济却一度滞后发展的多方面原因。在比较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工型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资源型区域大力发展制造业,充分调动企业、政府积极性,努力开拓区际市场,促进我国资源型区域绎济步入快车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与综改区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强化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山西省的转型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在山西省财政收入总量和结构现状分析基础上,探析当前制约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省财税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继30年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战略决策。山西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山区、丘陵区面积占80%,57个贫困县也基本都集中在山区:可以说,山区是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而且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大量开采煤炭资源在保障国家建设的同时,对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严重。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善生态、治理环境,重新调整整体发展的大框架,以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山西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致力探索出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完美结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主体,带动区域经济效率的整体提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三中全会彪炳史册的又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可持续增长”的视角,以“福利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生命经济”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径——发展“生命经济”,更确切地说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替代以“资”为本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