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山茂  张庆元 《经济师》2005,(11):61-62
虽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第30条对行政垄断作了规制,但实践中却很难据此对其制裁。我国对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尚存在重大疏漏,正是由于这些疏漏使其在实践中没有真正得到实施,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很有必要对包括电信业在内的行政垄断在立法、执法机构、法律责任及救济途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丁启军 《经济前沿》2011,(3):119-132
对于存在市场失灵的行业,政府对竞争进行限制和排斥;但如果价格规制没有达到效果,则可认为政府规制实际造成了一种不合意的行政垄断的后果。行政垄断的博弈各方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尤其是政府追求其自身利益导致了行政垄断的产生;行政垄断程度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大致可分为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两类。这些因素不但决定了行政垄断程度,而且决定了政企之间的利益分配。电信业改革启示我们,中央政府下一步可以从市场结构、规制改革、反垄断法三个方面破除行政垄断;要彻底根除行政垄断,政治体制改革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李莉 《经济师》2003,(3):43-44
电信业行业特点决定了电信业自然垄断的必然性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完全依赖行政手段形成 ,而非在竞争中建立起市场垄断地位。由于行政垄断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要求 ,中国电信业进行了分拆重组 ,保留的以经营固话和数据业务为主的“中国电信”面临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面对国内新兴运营商的迅速崛起和国外基础建设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增值服务商的介入 ,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在竞争中构建市场垄断地位以满足电信自然垄断的要求 ,并担负民族重任与外来资本抗争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的直接目标就是保护竞争自由,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的垄断行为会导致市场竞争机制失灵,在市场本身无法消除垄断市场势力的情况下,反垄断法就有介入的必要。现代反垄断执法并不是凡垄断必反,而是采取了有限目标和谨慎干预的原则。中国的垄断问题具有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三重交织的特点,垄断问题的本质是基于传统行政体制下的行政性进入限制。因此,反行政垄断主要应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解决而不是靠反垄断执法来消除。  相似文献   

5.
孙瑞灼 《新经济》2009,(9):13-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日发布公告,就《反价格垄断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价格垄断行为包括价格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价格垄断行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在价格方面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也适用《反价格垄断规定》。(《新华网》8月13日)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市场上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经济性垄断行之所以盛行,反垄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原因在于人们反待反垄断问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国目前不需要反垄断法,反垄断不利发展规模经济以及行政垄断范畴,事实上,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迫切需要反垄断方法,反垄断不仅不会阻碍规模经济反利于发展规模经济,行政垄断也应该纳入反垄断范畴,要有效制止垄断行为,就必须走出反垄断的认识误区,尽快出台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电信业市场结构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是电信业进一步改革的目标。结合电信业市场结构制度不均衡的现状,指出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建立关键在于制度的创新,电信管制的完善,并提出了制度创新等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在由国家垄断逐渐转向多家电信运营商共同竞争的有效竞争过程中,出现了对消费者、同行业企业利益的侵占,破坏电信市场的有序竞争及阻碍整个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电信业在今后走向有效竞争的发展中,应当从价格规制、法律政策规制及非对称管制等方面对电信业发展进行调整,以促进中国电信业整体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进行了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政企分开为核心的改革,其改革措施表现在市场结构、政府管制、服务质量等方面,使电信市场充满了竞争活力。本文对电信业改革后有效竞争格局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和完善竞争结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爱贞  刘志彪 《经济评论》2007,148(6):49-54
拥有行政垄断地位或政府权力资源的企业,是实现行政垄断市场效应的载体。为获取政府权力资源,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会与地方政府展开博弈,使政府权力资源向非国有企业渗透,出现行政垄断载体泛化趋势。由此,一些非国有企业也成为行政垄断载体,并依靠政府权力资源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这不但扩大了竞争机会不均等的范围,而且也使一些行政垄断与经济性垄断等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行政垄断的隐蔽性,导致反行政垄断甚至反经济性垄断的难度加大。因此,应有效控制政府权力资源向更大范围的进一步蔓延,且在实施反行政垄断时,要从行政垄断载体而不是行政垄断企业的角度来判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