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鉴于实践中公司财务舞弊、违规经营、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屡禁不止,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修订后加强了公司治理,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入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公司治理对内部经营者的监督功能并未在实质上得到充分改善,而且《公司法》的修订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关系协调问题等等。因此,如何在《公司法》框架下完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仍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公司法》框架下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虎  徐建英 《企业经济》2006,(6):175-177
新《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原则性的框架。在此框架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建立健全其内在的治理机制。本文从出资人组织(股东会)改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完善、经理人激励与约束的引导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子杰 《企业研究》2006,(10):74-75
我国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公司法》,新增和修订了如一人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降低注册资本法定最低限额、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股东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机制、鼓励投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和修订,无不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公司治理方面的立法实践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这些举措,既顺应了世界各国加强公司立法的潮流,也切合了我国高速发展变化的公司运作的实际治理需要。为探讨这部新《公司法》中一些重要内容的新增和修订对我国公司结构治理的完善和有益的作用,笔者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法》修改的一个重要课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合理设计公司监督机构,正确处理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的适用与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5.
策划人语: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必然对《公司法》不断提出新的修改要求。经过1999年和2005年两度修改,新的《公司法》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浮出水面,并于2005年10月27日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新《公司法》对原有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完善了公司的退出机制;通过引入一人公司制度,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空白;通过设立专门的“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等等。新《公司法》的颁布,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系列新的公司法…  相似文献   

6.
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必然对《公司法》不断提出新的修改要求。经过1999年和2005年两度修改,新的《公司法》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浮出水面,并于2005年10月27日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新《公司法》对原有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完善了公司的退出机制:通过引入一人公司制度,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空白,通过设立专门的“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7.
(一)审计制度源于公司法相关规定,《公司法》是公司经济生活的根本大法.是投资兴业的总章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今,《公司法》承担了确立、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司法定审计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时公司法定审计制度也是《公司法》的核心问题,修订后的《公司法》更加凸现了对于审计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良好的公司治理成为现代公司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新老三会的整合、股权的过度集中、大股东控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等问题。文章从(《公司法》的角度,提出在完善公司治理的法律规制中,(《公司法》所担负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缺陷表现为股权结构不清晰、治理结构虚化、激励机制不完善、外部董事引入不足等。民蓄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能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在改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同时要加强其财务治理,有效实施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公司法》(以下简称新法)于2005年10月27日十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修改引进、建立和发展了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我国现实需要的先进的公司法理念.具有实质的制度和规则方面的突破和创新。新法完善了公司设立和公司资本制度方面的规定.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规定.充实了公司职工权益保护的规定.健全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和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棽 《企业活力》2010,(6):84-88
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改善了我国公司法的治理结构,由于我国公司法实践起步较晚,公司法理论研究较薄弱,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国内股权激励有许多法律不完善之处,缺乏对股权激励方法的具体规定,限制了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公司法的新的改革阶段又要开始,我们应在股权激励、累积投票、股东派生诉讼、法人人格否认、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等相关制度方面进行思考,使我国公司法律制度更具可操作性,为促进公司制度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公司法的修订,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调整公司资本制度等方面作了重大修改,很多内容的更新和调整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公司法有关调整内容的总结,分析和预测注册会计师行业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秋孟 《价值工程》2013,(32):136-137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中西方公司治理的不同理念或不同模式,为中国公司治理制度改革提供依据。论文首先基于公司治理阐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随后分别阐述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模式;最后结合中西方公司治理改革实践,提出中国公司治理模式与自身文化相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印永龙 《价值工程》2014,(10):242-243
民办高校需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院校从自然人治理转向法人治理的保证,有利于形成集体决策和权利制衡机制,有助于促进民办学校运营管理的民主参与。通过中外大学治理结构的比较,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产权不明晰、董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从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全面提升董事会决策能力、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从企业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尤其是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角色的不断分离过程来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出资者、经营者的“角色分离”与公司治理的问题。可以说,角色分离是有效公司治理的前提,也是“执行”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诊断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际上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相比,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形似而神不似,形备而实不至",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一道难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加快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规范董事会制度建设,理顺"新三会"与"老三会"及经理层的关系,严格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佐藤孝弘 《上海管理科学》2010,32(2):106-112,F0003
在有关中国公司治理应当是什么样这种公司治理的“应当”的问题上,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公司治理可以分为重视股东利益的股东主权型公司治理模式和重视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因此,学者们提出的看法也可以概括到这两种模式中。总体来看,2005年《公司法》的价值取向是保护中小股东。但是对公司治理的形成来讲,社会规范或者社会对公司的角色期待以及公司自身的认知等因素是重要的,应该从中国社会的对公司的角色期待如何或者中国社会责任应当如何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司治理制度的趋向。从和谐社会的建设的社会目标来看,中国的公司治理发展方向应该是利益相关者主权型模式,尤其是侧重于职工的模式,而不是股东主权型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构建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总体较差。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治理指数对公司绩效指标有显著的解释力。最后,文章提出改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私人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科学地研究了大股东控制对于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详尽地分析了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对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透析了政府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考察了民营企业特殊的治理特征对公司控制权收益的影响。通过系统地分析上市公司治理与控制权收益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并指出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吕静  刘伟  郭井森 《价值工程》2011,30(11):322-322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没有明确如何操作,本文就设立独立董事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来完善公司的外部监督,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公司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