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郊的土地被大规模征用,失地农民也变得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谐社会的实现。文章在对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展开研究,最后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社会影响,之后对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难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晓刚  陈浩 《城市问题》2014,(1):63-70,76
基于武汉市江夏区龚家铺村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概率选择模型,分析了失地农民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征地补偿款和社会保险参与度等因素对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质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月收入、工作稳定性、职业声望、职业发展与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结果发现,加强技能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对就业质量五个方面的影响全部显著。因此,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他们受教育程度和增加技能培训的机会;社会保险参与度对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质量的激励作用甚微,是一个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征地补偿款的高低与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和土地换社保模式的弊端所在,它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就业才是失地农民最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其就业现状引发广泛关注.本文从就业结构、就业意愿、就业保障三个方面研究了江苏省泰州市杨湾社区的两个村民组的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政府的决策做参考.  相似文献   

5.
制度经济学视野下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拉美陷阱”的分析,提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体现着政府服务社会能力的高低。继而,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就业保障长效机制的缺失、政府公共服务行政职能缺位、职业培训制度忽视针对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制度缺陷,并从经济补偿政策、失地农民的就业成本、收入稳定性等方面对当前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进行了制度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一直以来是当代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一方面,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进城打工,形成了民工潮;另一方面,农村的城镇化占用了农民大量土地,由此形成了大批的失地农民。而实现失地农民顺利就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界定及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性群体,已受到广泛关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其市民化.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经济、社会、制度以及其自身因素等,而就业问题又与各个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陈俭 《企业导报》2012,(10):13-1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不理想,失地农民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而且就业的层次比较低;造成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缺乏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还未有效建立;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必须要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加强劳动力培训体系的建设以及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尹根 《中外企业家》2012,(5):147-149
农民市民化推动城市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失地农民融入城市,不仅要在身份上融入,更关键的是在心理上的认同。应从积极引导失地农民更新观念、逐步提高社区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健全失地农民培训机制、提升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加快城市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为城市用地.在征地热潮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那就是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以鄂州市鄂城新区池湖社区、洪港社区以及茅草村三个村(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走访和问卷,了解并记录了三个村(社区)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失地农民就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住房安置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南宁市失地农民住房安置现状调查,发现存在经济基础薄弱,补偿金分配不均;安置区规划不合理,管理滞后;土地征用制度滞后,抢建、违建情况突出;住房成本高,失地农民就业困难;新建住房安置项目进展缓慢,过渡期较长等诸多问题。进而提出即时调整拆迁补偿标准;成立专门小组全程协调住房安置工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安置住房项目建设与售价之间的差价补贴;加大"两违"整治工作力度;完善社区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越  赵一  郭学磊 《价值工程》2011,30(1):303-303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成为失地农民,而他们的后期保障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议题。笔者正是就此加以分析提出修定法律法规、明确公权范围、赋予农民更多参与权、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就业保障方面确保失地后农民老有所依,实现城乡的共同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在分析云南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地区不平衡突出、贫困人口多,从而制约着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跨越发展基础上,提出建设和谐美丽新云南应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抓手,发挥云南比较优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强农民增收本领等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4.
杨莉 《价值工程》2011,30(6):247-248
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阶段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组织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与演变。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民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合作社联合体最为弱势群体联合起来对抗市场经济中商业壁垒和产业垄断的一种组织形态,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降低市场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合作社联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横向联合和纵向深化两个方向构建新型、低碳合作社联合体已经成为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萍 《价值工程》2011,30(2):277-278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和倾向。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就业中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剖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使其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帮助高校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学生顺利求职择业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征地和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爱风 《价值工程》2011,30(32):286-287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征地问题也日益严重,征地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笔者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瑜 《价值工程》2010,29(27):153-153
林业产业政策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田凯 《价值工程》2014,(29):323-324
鉴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而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西部地区较少受到关注的状况,本文对近年来西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得出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程度正在不断增强,人居环境在逐渐改善的结论,并针对西安市人居环境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额贷款发展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脱贫致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激活民间资本、激励市场微观主体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完善我国最基层的金融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我国小额贷款的发展历程和制度演变进行研究探索,将有助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ain the contextu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otal fertility rate (TFR) decline to help policymakers. A qualitative approach and Leichter contextual analysis framework were applied to conduct this study. The participants were selected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and also the interviews continued until data saturation was reached. Individuals with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 on population polic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credibility. The data validity was achieved by applying the maximum variety in selecting the sample. The resul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including situational, structur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ituational factors included political sanctions, drought, and road accidents. Structural factors involved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absence of monitoring, paying no attention to the required conditions, housing status, employment status, 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issues. Cultural factor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seven categories, including divorc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omen's employment, marriage age, urbanization, and other issues and factors included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 the western influence. Policymak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 the field of demographic policies can make more accurate strategies to increase TFR by recognizing the causes that reduce fertility with the help of providing the possibility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FR dec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