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新阶段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科技兴农的思想已被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所接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许多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同志对农业标准化还比较生疏。其实,农业标准化是科技兴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和规范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更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也无从谈起。 一、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经济建设的技术基础,农业标准化工作是科技兴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化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要素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第一产业形态向第三产业形态的转型,是农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和后现代农业的载体。休闲农业服务对象为城乡中产以上消费阶层。休闲农业内容宽泛,形式多样,包括观光农业、示范农业、采摘农业、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功能齐全,包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娱乐采购、教育示范等。休闲农业方兴未艾,如何引导,举足轻重。几点思考,罗列成篇,惟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已经在全国范围铺开,它已经成为现阶段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值得各级财政部门研究和探索。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1.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一种农业经营机制和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从农业生产领域向加工、销售领域拓展,从而适应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种子是农业经济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种子始终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农业生产中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优良品种种子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审计地位及工作重点(一)农业专项投入审计是农业审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农业审计应建立并巩固以农业专项投入审计为主的基本工作格局。1、农业专项投入是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方式。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弱质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对国民经济全局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基础产业,有鉴于此,农业一直是党和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九条措施,其中首要一条就是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目前,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产业或事业进行专项治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一大创造,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要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可见农业产业化在自治区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低碳农业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现代农业,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要求。发展低碳农业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诉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国际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我国低碳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因此必须建构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市场手段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农业,高素质人员从事农业,农业生产产业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本文根据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及国家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方针政策,指出了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在现阶段的方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绿色农业标准化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绿色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加剧,给常规的农业生产方式、理念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带来新的挑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呼唤农业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影响农业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投入要素进而影响农业内生发展。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对其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代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土地确权和土地转入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业投资及贷款意愿,提升了其农业科技使用意愿,并增强了其农业人力资本提升意愿;而代表"三权分置"改革的土地转出对三者的影响均为负。由此表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农业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内生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业内生发展。建议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推进确权成果应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借助大数据建立网络化土地流转平台,以土地为杠杆撬动农业其他生产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2.
We conduct a national-scale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land valu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is a spatial city model with stochastic returns to future land development. The empirical model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is estimated with a cross-section on approximately three thousand counties in the contiguous US.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option values associated with irreversible and uncertain land development are capitalized into current farmland values. For each county, we decompose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land value into components measuring rents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nts from future l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是促进环首都经济圈内产业梯度转移的需要,是解决周边中小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短缺的需要,更是缓解北京地区土地紧张的矛盾的需要。近年来,通过产购销项目合作,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合作、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平台现代化建设、基地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等方式,北京农业区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区域合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有利于提高北京市农产品供给的控制率,促进北京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实现与外省市农业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运用双边治理的关系型合约模型分析,揭示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要素配置及其效率提升的内在逻辑或机理,为提高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效率的政府农业政策制定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从而阐明推进我国农地流转不仅要重视实现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市场化调整,更要重视进行农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鉴我国农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经验,分析研究了柳江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水资源可以像土地一样,规模化经营、产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发展为现在以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联合社、资金互助合作、加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这种经营主体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还存在很多障碍,如规模小、效益差、土地流转问题和农业企业融资问题等,根据这些障碍,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原则,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水镜 《价值工程》2014,(11):321-322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此本文通过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存在的问题,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A formal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arrive 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change in land prices over time, and the effects of public policy on these variab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interest and the rate of price appreciation on land is shown to depend upon development costs, agricultural opportunity costs,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level of Ricardian rents on land. The effects of a land tax and a capital gains tax on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are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19.
The Economics of Tropical Deforest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provides a survey of 'first wave' economic studies of tropical deforestation and land use. These studies of tropical forest land conversion are generally at the cross‐country level. We also conduct a synthesis cross‐country analysis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land expan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factor determining land expansion, but institutional factor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come effects tend to vary from region to region, and do not always display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20.
徐东云 《价值工程》2012,31(30):313-315
本文主要研究了各地的耕地类型与农机具的使用情况,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状况,各地区农机具的使用差异,以及农机具的使用对农业产值的作用。认为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带动效应,由于耕地类型与耕种规模的差异较大,农业机械化与农机具的使用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