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建议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生态农业的涵义、特征及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经济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文章以南宁发展生态农业为例,阐述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分析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深化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态农业特点 生态农业是在农业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产生的生产转型模式,目的是推进和维护农业生产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四个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经济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文章以南宁发展生态农业为例.阐述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分析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深化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新常态下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及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本文在简述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及现实问题,从8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从战略层面,切实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科学规划生态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水平;强化生态资源保护,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相关者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创新模式与手段,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建立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在我国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又以环保优先的农业发展模式。四川南充在实践中发展生态林业、生态种养业、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其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在于调整生态农业生产空间和提高生态农业效益。应该通过运用设置农业生态功能区、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完善生态农业经营体制、培训生态农业从业者等策略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系列国家战略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中国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融合先进的农业技术系统,优化生态农业产业系统,完善生态农业政策系统,构建生态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全产业生态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是生态农业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核心内容对生态农业建设进行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必须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促使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不仅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顺利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办生态农业,搞好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的奋斗目标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治环境污染,制止资源衰竭和生态破坏,实现投入少、产出多,获得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为了这个目标发展农业生产,就要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要评价生态农业生产管理的好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农业生态经济综合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生态农业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是一个农业大区。近年来,我们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1.
吴雅婷 《价值工程》2014,(9):326-327
"农家乐"是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在城市周边的农村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结合的方式。本文在对昆明市郊区的农家乐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农家乐的发展趋势及其遇到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建设刘塬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进奎 《价值工程》2011,30(32):80-80
刘塬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和当地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经济型的现代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施宁菊  张楠 《价值工程》2010,29(23):68-69
江宁区汤山镇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园为目标,采用了"一区二轴三脉六园多景点"的规划结构,将园区打造成为集生态、经济、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  相似文献   

14.
张宝生 《价值工程》2010,29(12):145-146
绿色生态农业是一种先进的新型农业形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绿色生态农业的有关理论和内涵,以大伙房水库流域为例,剖析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思路和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15.
郭敏 《价值工程》2012,31(18):311-312
生态农业在食品质量安全危机四伏的今天不仅能为广大消费者生产出健康食品,还为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新路。文章通过对电视剧《金色农家》中生态农业发展过程的筹资难症结进行分析,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陕西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筹资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行为的高标准性、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性、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以及企业发展的强持续性,而且有利于实现企业与环境生态的和谐友好共存。温氏集团通过改进"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坚持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废弃物利用、创新企业文化等方式,构建了环境友好型企业,获得了重大成果,保持了企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不但为我国其他农业龙头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了较大的示范作用,也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安维平 《价值工程》2011,30(34):55-55
加快原州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是促进流域治理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我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受地理位置和发展理念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因此,选择低碳经济模式,通过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和碳汇减碳,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中从生态文明视角下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及原因,接着从生态农业、监管制度、政绩考核、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具体谈及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只有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才能保障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卢杰 《企业活力》2011,(3):48-51
生态工业园是生态工业的实践,是包含若干工业企业、农业、居民区等的一个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它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工业不能够完全只靠对原有的工业园进行改造,还应该要有的放矢地建一些全新的生态工业园,这些全新的工业园可以帮助完善鄱阳湖区的产业体系,提高鄱阳湖区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