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 《商业研究》2002,(4):91-92
近年来,学者们对股票期权问题的讨论见仁见智,社会各界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和关注。就目前而言,股票期权的普遍实行还存在许多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宏观环境和具体设计上。股票期权在中国实施的障碍和难点主要是股票市场非充分有效,进行股票期权运作缺乏相关法律规条件,国内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欠规范,致使股票期权在中国得不到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制定相应的准则,从而有必要对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现阶段对股票期权性质认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股票期权的性质类似于一种奖金,因员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对其进行费用化处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股票期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剩余分配的一种方式,其一般在被赠予股票期权时并未被确保可以得到确定的补偿金额,而是在将来通过享有的剩余索取权去分享不确定的企业剩余(利润)。这里所说的股票期权,是指经理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3.
李阳 《商业会计》2006,(11):29-30
股票期权是指公司赋予其高级管理人员在桌一特定期限内,按约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获得授权的员工用较优惠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后,或者分红,或者出售股票赚取差价,即可能在一般薪金之外获取额外收益。股票期权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与公司业绩联系在一起,意在激励他们为公司的发展更加努力工作。股票期权中最为敏感和核心的问题就是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不解决此问题,股票期权计划就无法进入规范的操作实施阶段,本文主要分析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晓红 《商场现代化》2007,(5Z):339-341
随着新经济的理性回归,特别是安然、世通等公司丑闻的出现,促使人们对股票期权制度进行重新审视。本文从股票期权制度设计的初衷入手,阐述了股票期权制度设计的初衷并未得到完全体现的现实及其原因,并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冯翀  陈海棠 《商业研究》2003,(22):87-89
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激励制度的一次重大创新,在肯定了股票期权,虽然激励制度有一定的优势,然而股票期权在理论与实践中又存在不足之处,结合美国证券市场中的舞弊案例,分析了发放大量股票期权的激励负效应问题与股票期权导致的管理舞弊问题,并提出了股票期权在中国实施的相应对策,同时在我国施行股票期权采取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早已成为世界各国上市公司重要的激励模式。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补偿合约标的资产、股票期权方案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并认为股票期权的快速发展与其激励效应密切相关。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逐步完善和发展阶段,尚未推出期权等衍生工具市场,对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研究也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学者关于股票期权激励常4度本身已有较全面的研究,包括其运行机理、组成要素及其优点等,但是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上仍然存在两种观点,即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还有一定的环境与障碍问题;我国公司化改革的进程迫切要求推行股票期权制度,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效应分析应主要集中在该制度的正面效应上。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讲,股票期权是一种很完美的激励管理方式。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目前已有超过30家企业宣布停止股权激励计划。究其原因,是国家处于对股权激励机制负面效应的考虑:股价与企业价值分离、经理人市场弱有效性、税法不完善等。从股票期权激励利弊及正反效应分析看,中国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快完善资本市场,有效设计合理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实现经理人竞争上岗;分类制定税收政策;将股票期权划分为激励型和非激励型,对激励型股票期权实行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8.
一、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权利。美国迪斯尼公司和华纳传媒公司最早在高级管理人员中大量使用股票期权。随着 20世纪 90年代美国股市出现牛市。股票期权给高级管理人员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全球 500家大型公司企业中已有 89%对高层管理者实施了股票期权。 二、股票增值权 股票增值权,英文缩写为SARS,通常与无附带要求的股票期权同时使用。它的设计原理与股票期权近似,但差别在于:在行权时,经营者并不像认购期权形式下要购入股票。而是针对股票的升值部分要求兑现。国内现在有些人谈到的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9.
《北京商业》2007,(1):37-37
星巴克公司表示,公司已从2006年11月份开始实施名为“咖啡豆股票计划”的激励计划,向员工发放股票期权以此吸引和留住本地优秀人才。据称这是迄今为止外资公司在中国最大范围的股票期权计划。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股票期权在中国企业的不断兴起,股票期权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在企业引入股票期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两种激励方式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等多角度进行剖析,并对最近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发现,公司偏好选择股票期权,两种激励方式的主要行业选择没有差异,但股票期权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运用事件研究法比较两种激励信号的证券市场反应后,发现证券市场对限制性股票的股价公告效应并不明显,而股票期权的公告效应十分显著。本文认为应该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选择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2.
苏迪 《消费导刊》2012,(7):90-90
本文通过对股票期权相关理论的综述,总结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根据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现状,提出股票期权实施计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易艳春 《中国市场》2010,(13):38-40
经理股票期权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运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经理股票期权相对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尽可能地使经理人的长期报酬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从而避免经理人的短期行为与道德风险。目前我国已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实施了经理股票期权。经理股票期权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实践效果如何,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绩效?本文运用33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经理股票期权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应明显。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股权结构具有不同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4.
蒋汉春 《江苏商论》2005,(3):146-148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薪酬激励的有效方式,在公司激励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股票期权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实行股票期权的现实环境和法律障碍,最后对完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福章 《现代商业》2007,(10):25-26
本文从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出发,总结了股票期权的主要功能和最佳适用条件,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消极作用,指出了股票期权不是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的万能药。  相似文献   

16.
运用代理理论分析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理人在股票期权激励授权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法,并采用深、沪证劵市场2008—2012年153家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同等数量的未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对照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授权前进行了负的盈余管理,并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授权前进行负的盈余管理程度要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7.
申讨股票期权的呐喊声似乎正慢慢的平息下来,人们不仅看到期权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足迹,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考中国距离市场经济还有多远的绝好例子。为此,本刊记者特别走访了期权制度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仲继银先生。:您怎么评价期权制度是“财会欺诈的始作俑者”这个说法?仲继银:美国公司近期频频曝光的财务造假案件,可能与近一二十年来过于快速发展的薪酬性股票期权制度有关,但问题不完全是由期权制度本身所致。股票期权本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那些进入股票市场指数的公司股票一般都有标准化的股票期权合约在交易。…  相似文献   

18.
秦凤萍 《现代商业》2007,(7Z):173-173,172
股票期权制度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地区的国企进行了股票期权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在国企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践基础上,分析股票期权在我国运用存在的障碍,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悦 《商业会计》2003,(5):29-30
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是期权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解决与其相关的会计问题,股票期权计划就无法进行规范的操作和实施。本文拟对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制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和规范我国股票期权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匡蕊 《致富时代》2011,(11):72-72
股票期权是在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经营者相分离的环境下,股东为了鼓励经营者提高经营业绩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薪酬激励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已经广泛被上市公司所采用,在有效化解经营者和股东利益矛盾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股票期权市场发展尚不健全,致使股票期权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基于此现状,该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完善途径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