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 “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既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略,也是把握国内外大势、重塑我国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科技赋能各行各业、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既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也是我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基建”对分配和消费的赋能不显著,但提升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发展水平,且对畅通国内大循环有显著赋能效果。异质性特征表现为:“新基建”对国内大循环的赋能效应在2013—2015年不显著,但在2016—2019年显著;对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赋能效应较大,而对东部地区的赋能效应相对较小。内在机制方面,“新基建”可通过促进创新和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生产和流通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3.
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 我国外汇管理工作应改革开放进程而生,在开放经济体系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4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与开放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2020年,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核心要义是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内需潜力,同时畅通内外部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4.
双循环作为我国针对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立足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而最新作出的发展战略表述,核心内容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根据习总书记的发言表述,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本文从双循环的内涵出发,在阐明其提出逻辑和作用链条的同时,追溯其提出的历史沿革,找寻其提出的社会发展必然性,并结合其现实需要和国际形势背景,以及分析我国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论述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根据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需要施加作用的发力点,分析了国内大循环的四大作用渠道以及国外大循环的协调共进,重点阐明我国的经济体系如何通过消费、产业、供给和金融四大方面的循环畅通实现转型升级,并在最后提出了注重"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防范问题对于双循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作为我国针对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立足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而最新作出的发展战略表述,核心内容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根据习总书记的发言表述,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本文从双循环的内涵出发,在阐明其提出逻辑和作用链条的同时,追溯其提出的历史沿革,找寻其提出的社会发展必然性,并结合其现实需要和国际形势背景,以及分析我国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论述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根据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需要施加作用的发力点,分析了国内大循环的四大作用渠道以及国外大循环的协调共进,重点阐明我国的经济体系如何通过消费、产业、供给和金融四大方面的循环畅通实现转型升级,并在最后提出了注重"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防范问题对于双循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是新时期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本文全面梳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特征变化的四个趋势,深入分析收入、储蓄、投资分化和购房行为影响居民消费的路径机理,并针对性地从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社保拓展投资渠道、依托新经济畅通消费循环、...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用卡》2023,(3):13-13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光大信用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打造"约惠星期五"品牌民生活动,瞄准用户消费需求,积极构建以场景创新为核心、以丰富权益为亮点的"生活+金融"生态圈,激发消费意愿,挖掘消费潜力,助力用户共享美好生活,打造了光大银行创新营销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对此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9.
变局往往蕴含着"破局"和"立局"性质的大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关口,而"十四五"时期正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多种因素叠加带来各种不确定性,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次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显得必要且正当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必须深入了解时代发展新态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扫除经济发展障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基于此,文章就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广东加快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广东服务贸易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也有利于畅通国际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12.
在新发展格局中,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一个关键任务,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又是其中的基础条件。我国作为一个地域面积大、地区差异明显的大国,长期以来实施了向下分权的治理体制,在激发地方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市场分割的弊端。财税激励是各地方政府采取市场分割策略的主要动因,因此未来需要在税收分成、税制设计、政府间事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产品和要素在地区间和行业间的自由流动,从而形成统一的国内大市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任务。这些均涉及会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密切相关。大量的改革重任需要一支高质量的会计人才队伍,分析"十四五"时期会计工作面临的任务以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明确提出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资》2021,(2):48-5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商投资有利于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连接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和供给的桥梁,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服务实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付英俊 《中国外汇》2023,(24):52-54
<正>国内信用证福费廷业务一方面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商业银行提升信贷资产流动性,建议在风险防控、业务创新、政策支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市场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立足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目前,服务业扩大开放已经成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服务业体系的客观需要.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需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第一部分指出,现阶段我国外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内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这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现实依据.第二部分提出通过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借力东亚产业循环和"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三部分针对吉林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我国新时期的金融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建立在岸的离岸金融市场可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重要的窗口与试验平台.本文系统地整理综述了国内外文献关于离岸金融的重要观点,有针对性地梳理了美国IBF、日本JOM、新加坡ACU、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等离岸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