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尽管紧缩的货币政策取得部分成果,但是造成通胀的货币因素并未明显削弱,如外汇占款增长迅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触及存量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并未明显减少等,与2008年不同,外围经济环境不会出现急剧恶化情况,为我国治理通胀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从中长期看,要彻底治理通胀问题,必须汇率、利率、税率齐动,积极进行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2.
运用Malmquist指数和面板协整方法,测度了39个发展中国家在1995~2010年通胀治理效率,并分析影响通胀治理效率的宏观决定因素及渠道。实证结果发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治理效率并没有明显改善。在通胀治理效率的决定因素中,货币与财政政策的自主性、汇率弹性、金融自由度等因素既影响政府决策效率,又关乎政策传导效率,从而显著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治理效率;金融发展因素则主要通过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影响通胀治理效率;而经济开放对各效率指标的影响都不显著。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注重金融市场的培育并配套相应的金融监管从而享有较高的通胀治理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中国通胀治理效率应在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自主性的同时,提高汇率弹性。  相似文献   

3.
周强  胡海鸥 《福建金融》2013,(11):38-40
在以买国债发货币为前提的发行体制下,财政赤字的总量与结构问题均会导致通胀。若选择买外汇发货币的方式,货币发行过多仍会带来通胀,但并未反映出财政赤字过大和财政赤字结构不当,经济隐性风险大为增强。由于政府财政部门难以识别上述隐性风险,难以及时作出应对。因此,只有构建以民生投入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才能有效保障货币发行流通的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4.
下半年人民银行应继续维持紧缩货币政策不动摇。在现代信用货币社会,通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治理通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利率,这已被多国历史经验所证明。紧缩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王大用 《中国金融》1994,(11):22-24
本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建议王大用凡通货膨胀.除了有关的经济原因外、必与货币供应相联系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货币供应偏多,形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到厂经济高涨期通胀压力释放。本次通货膨胀过程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很突出。另外,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也十分明显货币...  相似文献   

6.
人物     
《证券导刊》2009,(21):8-8
左小蕾:实质性通胀压力尚未形成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4日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通缩状态,尚未形成实质性通胀压力。左小蕾表示,虽然目前货币供应非常充足,但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并未有效启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位运行,通缩压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义矩估计法(GMM)考察现行双轨制的利率体系下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结合我国的经济数据及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利率平滑特征及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对管制利率及市场利率两种体系下的泰勒规则进行检验,结论显示存款利率并未根据通胀及产出的变动加以调整,而市场利率及管制较为放松的贷款利率对产出、通胀以及货币供给均能作出反应,对产出及货币供给的反应显著,但是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即依据预期通胀、预期产出及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估计的前瞻性泰勒规则尚不具备稳定性,当前不宜将泰勒规则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过度投资是通胀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投资引起的对冲性融资到投机性融资到庞氏融资的正反馈,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表现更为突出2010年下半年以来,CPI同比持续走高,今年7月份达6.5%,创37个月以来的新高。在通胀成因上,大量学者及专家一般认为货币超发、结构性通胀压力以及国外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工资上涨等因素是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并且将货币超发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就是央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将货币供  相似文献   

9.
观点五则     
1吴晓灵:从紧货币政策不会伤及中国经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近日表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对于治理通胀非常重要,同时也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0.
曲凤杰 《新金融》2008,(9):38-40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价格管制和紧缩货币等;台理措施均因贸易渠道和外汇占款渠道的传导而产生效力损失。为此,认清全球通胀的深层次根源,并在通贷膨胀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漏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全球通胀预期已明显上升,如反映投资者通胀预期的美国普通国债与通胀挂钩债券收益率之差,已从去年底今年初的几乎零差异,扩大至目前的200个基点(见图1)。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过去历次通胀周期中领先于CPI物价的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近期均显著回升;且近期美中两国货币增长均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长,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增加了未来通胀风险,毕竟通货膨胀最终是货币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10年后,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并未发生根本的转变,但是,政策“微调”的力度和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控力度明显加大,在虎年的第一个月,央票与正回购目标利率都有所上调。此外,央行在短短的38天内连续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从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逐渐进入启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货币工具的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信心与决心,在通胀预期日益升温的背景下,逐步向市场释放明确的调控信号。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指数不断上涨,已形成通胀现象。此轮通胀有多种原因,本文着重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解释通胀。首先分析货币供应量历年变化,并分析决定货币供应的两个因素,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2007年的变化。其次,阐述了货币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直接原因——外汇流入过多,进行分析。文章简要评述了2007年央行实施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指出其暂时性,并提出从根本上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胀压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胀预期形成机理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的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居民通胀预期季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以往的通胀经历、汇率波动、资产价格、国际油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均有明显影响;货币供给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幅度不大但较为持久,产出缺口、工资水平、粮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的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居民通胀预期季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以往的通胀经历、汇率波动、资产价格、国际油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均有明显影响;货币供给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幅度不大但较为持久,产出缺口、工资水平、粮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胀预期,是指认识到流动性大大超过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对未来通胀的恶化不可避免而产生的担心.显然,通胀预期不是通胀.不过,通胀预期的形成是否会推动通胀恶化是一个"进行时"状态.通胀预期一般是经济有效需求被激活的过程中,特别是为拯救经济发行的货币随经济活动开始较快循环,产生数倍的乘数效应和创造货币能力,推动经济较快地增长,带动价格水平上涨的时候,逐渐产生和形成.如果没有合适的提前量管理,通胀预期会不断被强化,推动通胀恶化.  相似文献   

17.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15,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
通胀预期,是指认识到流动性大大超过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对未来通胀的恶化不可避免而产生的担心。显然.通胀预期不是通胀。不过,通胀预期的形成是否会推动通胀恶化是一个“进行时”状态。通胀预期一般是经济有效需求被激活的过程中,特别是为拯救经济发行的货币随经济活动开始较快循环.产生数倍的乘数效应和创造货币能力.推动经济较快地增长,带动价格水平上涨的时候,逐渐产生和形成。如果没有合适的提前量管理.通胀预期会不断被强化,推动通胀恶化。  相似文献   

19.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20,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对2009年至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进行概括性分析,分别从产出、货币、输入性因素和成本要素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和IS-LM-BP理论建立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动态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并选取中国近十余年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通胀形成原因和经济变量的价格传导机制进行全面分析,给出治理通胀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