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余萍 《理财》2003,(5):28-29
近两年来,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新的财政专用术语不断出现,为使大家能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笔者特将财政常用的一些术语加以介绍,供大家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作参考。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财政则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故也被称为“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通常要负担三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个…  相似文献   

2.
高磊 《齐鲁珠坛》2023,(3):50-52
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举措,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财政预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3.
陈龙 《财政研究》2021,(2):20-28
财政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基本机制,在公共经济资源汲取和使用中涉及诸多利益的分配和调节,须以国家权力为支撑,天然带有“政治”特质.基于财政政治属性的研究,逐渐产生了“财政政治学”.本文梳理了财政政治学产生和发展的简要脉络,提出支配财政资源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核心,财政政治学以财政权力和利益分配作为研究主线.本文分析了财政的政治道德基础、财权的性质、财权的规范与制约等财政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并提出需要从公共风险视角,重新思考财政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研究方法和基本问题,构建适合风险社会需要、符合我国制度特点的财政政治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史龙 《甘肃金融》2010,(11):20-22
民主财政与政府财务报告民主一词,在我国可以解释为人民主权或公民主权,即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受制于人民,按照人民的意愿和法定程序进行公共决策并实施。人类民主最初始于政治领域,其后又拓展到经济领域,而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有机融合于财政领域,即构成了民主财政。民主财政就是政府及所属公共部门在法制框架内,  相似文献   

5.
理解财政,需要转换思维.表面看,财政行为是利益的分配和转移,而从实质看,财政行为是风险的分配和转移.财政通过分配和平衡风险,避免风险在某处聚集并在风险链上放大,避免了危机的产生,这实质是化解公共风险,所以财政的本质功能是通过平衡风险化解公共风险,以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财政的基础性作用在于,只有财政有这种平衡风险的内在功能.与社会共同体面临的公共风险治理要求相匹配,是现代财政的判断标准.如果财政能够很好地平衡风险、化解公共风险,那就是现代财政;通过改革与公共风险治理要求相匹配,就是现代财政改革.新时代的现代财政改革,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大国财政体系,应对面临的全球风险挑战;织密预算的制度笼子,完善权力的财政治理体系;建立公平与效率融合的财政制度;为形成经济双循环格局"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6.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可以加强对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单位的运营效率.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进...  相似文献   

7.
试述公共财政模式下的财政支农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形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套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形式。实践证明,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供给和需求,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有效提供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但市场机制并非是万能的,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领域,突出表现在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即私人部门在提供社会基本需要方面存在局限性。此外,一些具有“外部效应”的领域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这就为政府的介入或干预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进行一定限度的干预或介入,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经济协调运作。 政府干预市场有多种手段,其  相似文献   

8.
财政决策是由政治行政方式,通过若干法定程序,采取“举手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从形式上看,中外双方是相似的。而在理论基础、具体的实现方式、公共部门设置以及制度安排上,中外财政决策有着较大区别,这也相应带来效率上差距。而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一是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关键是公共预算决策要符合消费的需求偏好;二是X-效率,即公共部门提供公共商品的生产效率,关键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提供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公共商品。本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财政决策的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9月1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为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财政职能是财政职责和功能的统一。财政职责强调财政“应该干什么”,即行为方向;财政功能强调财政“能够干什么”,即行为能力。财政功能主要制约于财政质的规定,而财政职责除受财政的质及由质所决定的财政功能的影响外,还受财政所处环境的影响。一般意义上财政资源配置功能的职责体现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意义上的财政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性体现是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共产品,这一职能可以从三个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9月1日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关键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全方位是要在政府、部门、单位、政策、项目所有层级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是围绕预决算所有环节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突出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和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以及结果应用;全覆盖是指除了完善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外,要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本文依据预算能力的理论内涵,利用我国省级层面数据,通过特尔菲法和TOPSIS法,从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协同管理三个维度尝试构建政府预算能力评估体系,并依此评估了2014-2018年全国31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能力,发现各地政府预算能力在不断增强,且预算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预算能力的差异主要在于资源配置能力的差异,而协同管理能力则是其中的短板,需要重点关注.同时,预算能力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地方政府短期行为风险,因此对于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应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完善债务管理机制来提高政府预算的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和协同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全国性公共物品,其主要的供给责任属于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社会救助法的公共治理应对国家权力的社会化,对该领域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应当树立的理念是协同合作而非管制竞争。我国现行社会救助法制体系对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呈现“事权与财力倒置”的趋势。这既造成行政权力错位,也给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带来挑战。建立合作型社会救助纵向府际关系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具体职能,建立纵向府际协同机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法定程序,这也是社会救助法实现公共治理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国家治理下税收理论创新的必要性马斯格雷夫搭建的传统财政理论构架将政府的财政职能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等三个方面,为研究者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政府财政行为的动因和效应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财政理论将政府视为凌驾于其他经济活动主体且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经济活动干预者,忽视了现代国家的社会成员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并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决策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李华 《财政科学》2023,(4):11-22
不确定性是世界的本质。风险社会中国家治理的本质是公共风险治理,财政就是要基于集体行为,通过风险分配和风险理性提升,实现公共风险最小化。但是,基于经济理性的传统财政学大多以确定性思维为逻辑基础;传统行为财政学虽然引入“不确定性”世界观,提出“经济人”理性或绝对理性的局限性,但其仍然以利益而非风险为导向。而风险理性视角下的风险财政学脱离理性人的传统假设,基于集体行为主义逻辑,坚持行为主义风险治理模式。基于公共风险防范和化解的目标本文对财政运行的各环节进行再认识:资源筹集是风险治理的物质保障,财政支出承担风险的“兜底”责任,财政平衡发挥风险平衡器功能,财政体制从纵向上协调风险化解。  相似文献   

16.
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是影响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因素的冲击,开展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有助于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抵抗各种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7.
汤如武 《广东财政》2001,(11):31-3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政府主要职能是对“市场失灵”进行“补位”,即政府主要是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和提供“公共产品”。财政的职能就是保障政府履行其职能所必需的资金支出。财政支农职能就是制定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游戏规划”和根据供给的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政府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政府治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山东省肥城市财政局紧紧围绕“预算绩效管理创新提升年”活动部署要求,积极组织开展2022年度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着力探索向绩效评价“广度拓展、深度挖掘、效度提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暴露出我国行政主导的应急财政机制在运行环节存在诸多弊端。在保证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同时,实现财政事权与支出平衡、优化应急财政愈加关键。现有应急财政运行环节中存在应急预算资金配置不合理、央地事权与责任划分不清、监督机制缺位等问题,导致难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制度法治化。从内在逻辑出发,必须重构应急资金管理体系,合理划分央地应急财政关系,健全应急财政监督制度,从而推动应急财政机制实现法治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以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为核心,“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和突破性进展,财政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益显著提高,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改革将为提升我国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改革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在着力突破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瓶颈的基础上,提出牢固树立绩效意识、加强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建设、防范化解公共风险以及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问责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