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回顾西方主要学术期刊近三十年来发表的组织制度扩散理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组织制度扩散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层面以及内在演化逻辑,并指出了现有组织制度扩散理论的一些不足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三大发展趋势,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以及内生性和外生性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普适性的组织制度扩散理论研究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组织退耦研究是近年来组织制度扩散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研究试图回答为什么各组织要素的呈现状态会出现逻辑上的割裂,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组织退耦的发生,隐藏在组织退耦现象背后的作用机制又是如何的,等等。而国内学界对这一理论的新进展关注甚少。本文从退耦的内涵、成因、分类以及前因变量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进而提出了组织退耦研究的三大前沿命题,并进行了适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组织形式,临时性组织受到众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临时性组织的内涵,介绍了临时性组织的类型,并从封闭和开放两个视角对现有的临时性组织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析,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国际规范扩散作为建构主义观念研究的研究议程,经玛莎·芬尼莫尔等人创立以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规范扩散研究议程由于将国际组织的动机黑箱化,从而缺失了国际组织的规范倡导这一环节。很多政府间国际组织实际上是具备相当独立性的国际官僚组织,它们对国际规范的倡导并不是自动的,国际规范只有经过国际组织的规范倡导之后,才开始向体系内的成员扩散并使之社会化。国际官僚组织不但有维持组织生存的组织利益,更有明显的组织文化。当国际官僚组织在倡导国际规范时,如果其组织文化与国际规范不匹配,该国际组织将在倡导过程中依据组织文化对规范进行再诠释,重新组合国际规范内部的禁止性规则,使待倡导的国际规范内容与国际官僚组织的组织文化相匹配。也就是说,国际规范需要经过国际组织的组织文化的过滤,才能演变成国际组织实际倡导的国际规范,因而,国际官僚组织对于特定国际规范的选择性倡导以及由此导致的规范倡导差异,昭示出国际规范扩散原本可能会呈现不同的方向,而不是只有单一、线性的扩散路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新制度理论提出的组织场域同构化观点日益受到组织理论学者们的质疑。制度逻辑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制度多元性概念对制度约束下的组织异质性行为进行了更加令人信服的解释,因而已成为制度理论学者近来极为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从制度逻辑和制度多元性概念的内涵界定、制度多元性塑造组织异质性行为、制度逻辑作为制度创业前因以及组织场域制度逻辑演变过程等方面,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述评。最后,本文剖析了已有文献仍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冯洁 《亚太经济》2009,(5):113-116
本文结合现状分析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对香港经济的影响。认为香港未来汇率制度的选择:目前应坚持联系汇率制度;但在中国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拟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汇率制度安排,即通过与人民币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最终达到港币与人民币一体化,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7.
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建构主义理论为创业机会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是对客观主义机会研究视角的有效补充。本文首先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创业机会研究中的应用,然后对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创业机会研究经典模型进行了系统介绍,最后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建构主义机会研究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对国内创业研究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理解建构主义创业机会研究模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关怀与怜悯是伦理学、哲学、宗教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从组织的视角去讨论关怀与怜悯,则是近十年来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主题。本文基于文献回顾,在介绍了组织关怀与怜悯的内涵、分类和构成维度的基础上,阐述了组织关怀与怜悯的形成机制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了组织关怀与怜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对组织的影响效应,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商业伦理研究领域,存在三种主要的研究视角,即康德主义、实用主义和德性伦理。目前,从德性伦理视角研究商业伦理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欢迎。组织德性是组织作为整体的伦理性格特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介绍了组织德性的研究源起、概念界定、维度与测量、形成条件及影响效应,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组织的复杂性是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维度,因而备受组织管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组织复杂性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讨论了现代组织的复杂性和后现代组织的复杂性等问题,以为深化国内组织复杂性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组织的社会评价研究社会公众如何评价组织、社会评价如何影响组织以及组织如何管理社会评价。在"观众崛起"背景下,理解、应对和管理社会评价已成为组织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组成。本文以合意性和个体性两个维度构建起一个理解组织社会评价的2×2框架,将声誉、地位、明星组织、组织越轨、身份、污名等来自不同流派的社会评价成果给予类型化区分,梳理各流派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不同评价类型之间动态转化的可能路径,最后提出组织社会评价未来可能的五个研究方向。本文提供的整合框架和转化路径分析,将不同流派的相关研究成果整合于一体,揭示了不同社会评价之间的关联和过渡可能,对明晰有关组织社会评价问题的认识,整合和深化研究,以及提升组织应对社会评价的策略水平,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西方学者在企业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把相关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即企业环境行为的构成维度研究、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并对各部分研究的理论脉络及其演进逻辑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指出现有企业环境行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3.
陈彤 《亚太经济》2017,(6):117-123
随着亚太国家农业推广制度向农业技术创新服务制度发展,并进而向乡村永续发展制度嵌入性演进,组织化的有效性让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创新服务领域受到重视。农民合作组织正在成长为农业技术创新服务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文章从亚太国家各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中撷取经验做法及其模式,从农户技能培训、官产学合作模式和服务经费支持三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与分析。经验显示:"农民主体"日益成为农业技术创新服务政策制定的核心理念,技术及其创新创意则是乡村营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关系行为体实施对外政策,通常需要运用某种理论对现实做前瞻性解释。这种理论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旨在解释一定对象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与命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基于不同的认识论和研究视角,研究者会建构出不同的理论。实证主义理论秉承科学传统,其宗旨是解释变量间的关系;后实证主义理论强调主观建构,其宗旨是解释国际互动的社会意义。由于国际关系事实作为人的行为的产物,既有可以观察的外在表现,亦有不可以观察的内在意义,因此这两种理论与解释都是需要与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农民理性扩张论"从农民的主体性视角出发,微观阐释了"中国奇迹"产生的原因,认为农民理性扩张与现代工商业结合形成的"叠加优势"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中国奇迹"的创造来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并非一种路径可以涵盖。制度变革催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基于要素禀赋优势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理性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制度环境和产业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创业投资(以下简称"创投")网络已经成为创投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创投通过网络化发展可以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分担,最大限度地为创业企业增值,并提高创投机构自身的绩效。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创投网络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分别从概念界定、成因、属性、作用和绩效效应几个方面对现有创投网络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在简评创投网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7.
齐萌  徐刚 《亚太经济》2017,(6):180-184
公益信托作为信托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优越的运行模式和资产管理机制,但在大陆地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文章以台湾地区公益信托制度为中心,对其制度框架、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评析,提出应从构建完善的公益信托法制体系,协调并理顺公益信托的监管体制,完善信托监察人的准入、权利义务、退出制度,健全公益信托的税收制度等方面,完善大陆公益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不同社会文化,是影响全球化组织管理的诸多变量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变量之一。本研究基于组织管理视角从分析架构与研究范式入手,对社会文化理论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阐述制度距离影响出口学习效应内在机制的基础上,以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库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如何影响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制度距离与出口学习效应显著正相关,而法律制度距离和文化制度距离与出口学习效应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文化制度距离对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具有负效应,而制度距离对加工贸易企业没有影响;文化制度距离对非外资企业具有负效应,而对外资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法律协调的角度探讨了世界贸易组织、巴塞尔委员会、欧盟等国际或区域组织在金融监管合作协调中的实践,并对其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的方式、原则等进行了评价,以供我国金融监管全球化或区域化协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