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礼肖 《经济学家》2023,(10):14-22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蕴藏于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必然性之中。劳动者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主体,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特殊物质生产条件的形成与一般化、提升自身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规模和层次、影响自身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空间分布。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我国以生产方式变革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根本上靠劳动者及其作用的发挥。然而,生产方式变革在现实中面临着劳动者作用不充分不全面的难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较低、空间分布不合理以及消费状况不佳等制约着劳动者作用的发挥。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要有针对性地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者配置、实现劳动者增收以及推动劳动者消费升级等方式,全面提升劳动者在生产方式变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百年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社会摆脱了贫困、跨过了温饱、实现了小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诠释。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脚步并未停歇,仍在向前推进。因此,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留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思考新时代共同富裕所面临的新挑战,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思想是由邓小平明确提出来的,其中,《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论述。包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等。总体来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充分条件;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交织,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而城乡统筹则是客观"共同富裕"的现实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促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于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新征程,推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绝不能忽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新征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要义,探索集体经济模式创新和生产方式转换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在资源模式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依据农村社会发展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绿色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优化制度建设吸引乡贤回归则是形成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5.
武强  吴静 《经济问题》2023,(3):9-1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以单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认识论的片面性,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类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从脱贫攻坚胜利向共同富裕奋斗已经开启了坚实的步伐,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现实基础和目标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益贫式增长机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途径。在新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从益贫式增长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本文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分析了益贫式增长和共同富裕在目标、主体、内容和方式上的逻辑关系。并沿着“改革开放前-涓滴型增长-益贫式增长-共富型增长”这一历史线索,梳理了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结合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约束因素,从解决相对贫困、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中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等角度提出了我国从益贫式增长转向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最后,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统筹全面均衡发展、以数字经济落实共建共享等视角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体现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是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统一体。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财税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政治经济学视角系统梳理了财税体制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机制及现实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推动共同富裕的财税体制改革路径,指出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优化税制结构,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纵深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社会第三次分配,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分配公平,推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追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共同富裕既是生产力问题,又是生产关系问题。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对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的逻辑进路、理论蕴涵与价值意蕴进行深入研究,呈现出“为何要共同富裕、何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价值何在”的逻辑理路。研究认为,理论渊源、历史传承、现实审视是构成逻辑进路的三个维度。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是包括内涵特征、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在内的完整科学体系,坚持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共同富裕思想,为新时代共同富裕实践提供基本遵循,为解决世界性贫富差距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农村文化近中期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农村文化事业一直在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发生着变革。在广大农村,这种变革的先导来自于人们文化观念的变化,即由传统文化向世俗化发展。社会成员越来越趋向于现实性、理性化,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事务的参与,相对于农村的具体环境,这种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相当大的成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生成依据,它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农民共同富裕学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重农富农治农文化,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思想智慧,立足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是习近平领导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过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核心要义包括战略地位、政治保证、美好图景、发展动力、必由之路和主体力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战略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超越性等理论特质。其重大价值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农民共富思想的理论创新,而且为新时代开创促进农民共富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世界解决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陈涛 《当代经济》2008,3(11):24-2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同富裕、安定有序的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一方面是社会不公正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潜伏着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仅要正视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而且还必须探索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对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同富裕、安定有序的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一方面是社会不公正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潜伏着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仅要正视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而且还必须探索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对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明  张兴祥 《经济学家》2023,(6):110-1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是通过扩大机会不平等、降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途径影响了共同富裕;(3)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越明显。为此,政府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吴娉娉 《新经济》2023,(2):35-41
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党和全体人民的矢志追求。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和前提条件,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最终目标。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排头兵、领头雁”,在“稳外贸、促增长、共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协同创新、效率变革、质量提升为广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以质量奖、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质量认证为广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价格溢价、技能升级和利润分享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传导渠道,剖析了广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探究了广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传导渠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也跨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基于这一背景,进一步厘清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和约束条件,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定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实际提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予回答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适应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性意蕴,体现在其理论内涵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以及实践原则之中。当然,这里的人民是“现实的人”,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奋发有为,不断促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解放全人类的高度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共同富裕实现所需的物质保障、制度基础与选择途径.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致力于建设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演进脉络和实践探索内涵,尤其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在“富裕”上要求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共同”上蕴含着全民性和共享性。新时代共同富裕行动凸显了生产与分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共同作用。乡村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乡村振兴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从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关系矩阵来看,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导向和长远目标,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又统一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需要解决好内生性、外援性、保障性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全社会富裕、整体富裕、全面富裕,是差别富裕,是做大蛋糕基础上分好蛋糕."共同"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从手段而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中, 应发挥多方力量,通过多元协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体而言,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的补充和完善,对缩小社会差距、实现公平意义重大.这种补充和完善主要靠精神力量、社会风尚和道德原则实现, 需要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因此,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充分参与,对驱动第三次分配落地生根,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