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是关系到如何管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改革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了自觉地加强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充分发挥币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就需要弄清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公有制同以往一切私有制截然不同,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这种公有制由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所构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于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公有制,也不同于未来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单一的完善的社会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首要的最基本的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和任何剥  相似文献   

2.
<正> 在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我深深地感觉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地加以论证的。这就是“今天我国是不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现在我就从经济的角度,来论证、来说明这个问题。列宁曾经概括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点有二: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一是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今天的我国,在社会经济制度上,是不是存在着这两个基本点呢?  相似文献   

3.
《兼论》一文所提出的“二重决定论”同马克思关于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条件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观点相悖,而且存在种种矛盾和混乱。市场属于流通范畴,为生产服务,其性质从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转为市场,绝不应使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由企业的主人变为劳动力出卖者,绝不应把按劳分配改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并非同质,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就不是劳动力的买卖,其市场机制所从属的也不是劳动力价值规律,而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如果公有制经济中也不搞按劳分配,都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但无法实现共同富裕,而且要加速两极分化,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何以只字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实,十四大报告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既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又区别了两者的差异,还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化以往的概括更科学了。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人们终于发现了一个事实:即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既没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也没有使得劳动人民享受到比资产阶级民主高出千百万倍的劳动人民民主。于是人们开始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进行反思: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不优越,还是我们在构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过程中存在错误呢?我以为是后者。究其原因,正如厉以宁同志所讲的,我们头脑中的公有制,是一个传统的公有制。  相似文献   

6.
看了《经济研究》第6期王瑞荪同志的文章《一个历史唯心论的黑标本》,感到有些糊涂,尤其是所有制性质与领导权归根到底谁决定谁这个问题更令我不解。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把不解的地方提出来,请王瑞荪同志或其他同志帮助我解决。王瑞荪同志认为:“所有制性质决定领导权的归属”,“在社会主义社会,企业领导权的归属,也只能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决定。”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权到底应该归属于谁呢?按照文章中“所有制性质决定领导权的归属,而不是领导权的归属决定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实践,提出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已公开发表。其中,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建议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  相似文献   

8.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理论设想,是适用于实行社会占有因而消灭了阶级差别、商品生产和国家的社会制度体系。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加以创新的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观的基本形成。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完善了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整体架构,实现了对传统理论和传统模式的整体重构和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认为,在上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党和国家应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突出提出和解决。同时他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物质基础,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可靠保障;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时应把握的关键,如何使帮带后富成为“中心课题”,是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心课题”的关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如何帮助不发达地区致富,以解决沿海与内地的差距问题以及如何调节个人的收入差距,以解决社会成员问的贫富悬殊问题,是共同富裕这一”中心课题”的两大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二三十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中就出现过关于公有制、计划经济与“价格制度”、“竞争制度”能否相容的大论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11.
制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由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构成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制度基础;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着力点。公有制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主导和中坚力量,必须把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放在首要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原有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和评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克服落后、发展经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并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了计划经济制度和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既直接经营生产,又组织全国经济生活,在管理经济调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依据,而且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针。恩格斯在谈到未来社会的问题时曾经指出:“没有人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加‘接近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了。他用了25年功夫来从各方面研究这些关系,而且他的批判工作的结果到处都包含有种种在现今一般可能实现的所谓解决办法的萌芽。”事实完全证明了恩格斯的论断,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启示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只能同资本主义经济作对比分析,科学地预见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等。马克思抱着严格的科学态度,始终拒绝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中国在改革过程中,是否把公有制变为私有制,以利用人们的自私自利心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去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重大问题。在最近一个期内,经济学界刮起了一股私有化风,其势力方兴未艾,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我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是采取国有制形式的全民所有制。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有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是按劳分配理论中的首要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才能认清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才能自觉地贯彻和维护按劳分配原则。人们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③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还存在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④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从上述四方面论述按劳分配客观必然性的文章和著作比较多,例如,南方十六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就是如此。从这四方面论述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能比较全面地说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并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政府怎样发挥调控作用,即政府调控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在当前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采访了经济学家袁嘉新先生,请他就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调控问题发表如下看法: 关于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体制和制度在英语中是同一个字(System)。然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涵义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不同的内涵的,如人们已习惯地称呼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是以机器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应地,称我们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经济形式互为补充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形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论述按劳分配时,一般是指直接生产者说的。如在《资本论》中说:“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还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社会总产品经过社会扣除以后,才能“在集体中的个别生产者”之间,根据他们各自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在这里没有明确地讲脑力劳动者是否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那末,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脑力劳动者是否通行按劳分配原则呢?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艳蕾 《新经济》2014,(2):36-38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内涵: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应该贯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区别于社会主义经济一般特征的特殊性。要求突破“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具体结论,扬弃依靠行政命令、等级服从和高度集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崭新的实现形式,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蒋学毛 《经济师》1992,(6):16-17
<正> 维护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如同维护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样,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当前,深入研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把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看作是“以集体为基础的社会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案)第一分册112页)。他和恩格斯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将实行计划经济。这里说的计划经济,包含着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特点和经济管理方法几个方面的内容。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它以生产社会化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指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