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羽  李黎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5):17-23,31,62
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支持经济发展、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等方面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银行改革势在必行。国有银行改革的难点在于:国有银行并不是独立运作的经济单位;国有银行受政府干预较多,缺乏经营自主权;国有银行债务负担沉重等。国有银行改革应采取的措施有:妥善处理不良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国有银行的改革已历时20年,但实质性进展不大,其原因在于始终未能触及产权,故国有银行的改革,必须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实施国有银行股份化改造,建立国有银行集团化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营销体制,加快国际化,电子化和综合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国外国有银行改革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伟 《中国金融》2005,(12):61-63
国有银行改革没有标准的模式照搬,各国采取的模式互不相同。然而,国有银行改革不管采取私有化还是国有控股上市银行或其他模式,只有同时培育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和良好微观经营机制,改革才能成功,这对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争辩“国有银行贱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中国外资》2006,(3):18-20
一直以来,国有银行改革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部分。现在,国有银行“攻坚战”走到了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6.
在国有银行改革中,两个基本价值判断始终存在。第一,中国的经济运行是否需要国有银行?第二,如果需要,那么,我们应建立怎样的国有银行体系?以上两个基本价值判断必然涉及改革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眼于“入世”和未来的竞争,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不但要大,而且更要强。要使国有银行既大又强,关键是要在更深层次上对国有银行进行所有制改革。除此之外,四大国有银行之间还应当加强业务合作,加大业务创新,精简机构和人员,搞好人员培养,建立和健康内控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渐进性与入世以后对产权改革要取得较快进展的迫切性形成矛盾,但现行的制度缺陷、国有银行运作缺陷以及政府金融控制边界的不确定性都使得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稗碉难行,使得国有银行对体制嬗变过程中产权改革所应依循的具体轨道产生了操作上的困惑。本文在研究国有银行产权改革与政府金融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型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有效路径,即第一步,实行国有独资公司形式;第二步,国有独资公司形式转变为实行纵向产权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制;第三步,将纵向产权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制转为实行横向产权结构的股份有限公司制。  相似文献   

9.
国有银行改革中的自增强机制:提出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银行改革存在利益沾滞并陷入了胶着状态,已被锁定于低效的劣等均衡;内生于经济、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干预机制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是国有银行改革掉入陷阱的诱因。因此,破除行政干预机制,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其他各项改革成功推进的前提,也是提升整体经济素质的前提;而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做一个“客户导向型”政府,则是政府职能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银行转型,财政资金有限的背景下,我国国有银行面临着国家整体市场化的推进,加强和加大自身改革已摆在了紧迫的议事日程。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有银行的客观实际和国际银行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金融全球化,股份制改革;业务创新;改善投资环境;加大银行内部管理以及提高防风险意识等思路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