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全业务运营以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针对重点产品宽带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过去一年里,为了最大程度地扩大移动业务规模,中国电信在宽带发展上一直采取手机宽带捆绑的策略,特别是在其固网占绝对优势的南方区域,手机宽带紧密捆绑型套餐(如"我的e家"e9套餐)甚至成了不少地区有宽带需求的用户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2007,(6):73-75
中国电信NGN标准化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网通宽带奥运中国行活动启动;中国网通先进技术力助奥运新闻报道;中国网通开展西班牙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中国移动支持绿色奥运倡导通信环保;中国移动掀起信息化应用普及风暴;中国联通GPRS业务近日开通;  相似文献   

3.
行业新闻     
《当代通信》2005,(17):74-75
政府监管多措并举净化互联网;蒋耀平指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电信监管道路;加强行业监管综合治理垃圾邮件;中国移动增值产业高峰会召开;中国电信增值业务增长56%;中国网通推出宽带商务e动力;中国移动酝酿音乐手机定制;中国联通启动秋季校园促销活动;上海铁通第一品牌工程开通;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统语音业务的逐渐饱和,电信运营商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宽带业务成为各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核心发展业务。两大固网运营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加之产品趋同,从而使得企业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笔者梳理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宽带品牌发展的脉络,认为宽带品牌整合时代已经来临,并对宽带品牌的整合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电信市场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未来电信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的宽带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环境下,中国移动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就成为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决策。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宽带IP业务和城域网建设竞争现状的分析,剖析了中国移动建设IP城域网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集团客户因其20%的用户数量消费80%的电信业务量而成为电信运营商们争夺的焦点。竞争对手的低价策略和组合营销策略,已严重削弱了集团客户对于中国电信的忠诚度。中国电信的核心业务如长途电话、宽带业务和网元出租都已受到巨大的冲击。市场竞争智者胜。要占领市场,就必须深刻地了解市场。要想最大限度地稳定老客户,培养新客户,就必须要在对集团客户市场进行客观、准确定位和细分的基础上,把握市场的脉搏,制订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3G时代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资费竞争.而是全业务的搏弈,是差异化的经营。中国移动选择了以手机上网的丰富应用来吸引用户转向3G;中国电信则选择“捆绑优惠”的3G策略,通过将手机、固话和宽带进行捆绑实现一定的优惠;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是全业务运营商,其业务均涉及固话、宽带、移动通信等领域,全业务运营极大地提高了电信运营商在电信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运营商纷纷围绕旗下的各种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美誉度,从而得到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产业新闻     
《中国电信业》2006,(2):75-76
2005年我国通信业稳健发展;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中国电信满意服务竞赛成果丰硕;中国移动携手中国卫通求共赢;中国联通推介手机语音导航业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双刃性 非对称管制是政府扶持弱势运营商、平衡市场格局的一个重要手段。10年前,移动业务从原中国电信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中国移动公司。为了扶植当时还弱小的中国移动,政府监管部门不允许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并让这个不对称管制政策一直延续了10年之久。而当固网语音业务大规模地被移动语音分流,固网增长乏力时,固网运营商只好选择“剑走偏锋”,发展“小灵通”,  相似文献   

11.
自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经营以来,市场出现了近年少见的火暴的营销场面。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推销移动业务大多采取固定电话+宽带+移动电话的营销策略,而中国移动给人更多的感觉是通过变换套餐、增加客户价值的方法保存量。拓市场新增客户也好,抓服务留住老客户也罢,说到底都是员工营销的结果。那么,作为管理者,如何让你的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营销的最好业绩呢?  相似文献   

12.
在固网运营商传统语音业务日趋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均作出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宽带商务”和“商务领航”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传统语音业务的逐渐饱和,电信运营商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移动和宽带成为目前国内运营商竞争的两大趋势,宽带业务则成为各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核心发展业务。两大固网运营商面临竞争的压力,加之产品趋同,使得企业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梳理电信和网通宽带品牌发展的脉络,指出宽带品牌整合时代目前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4.
全业务资费趋势分析 在全业务环境下,在政企客户群、家庭客户群、个人新增客户群等客户市场方面,宽带VOIP、宽带增值应用、无线宽带、3G应用等业务增长势头较强,推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整体市场将呈现出资费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全业务运营不仅仅是固定业务与移动业务的简单叠加,不仅仅是业务范围的延伸扩展,其内在的商业含义是对客户多元需求的综合满足,是对电信运营商可获得商业机会的重新界定,需要电信运营商对自身的价值链定位及资费套餐进行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调研中与一位前往电信营业厅办理宽带续约业务的客户进行了交谈。该客户已经使用中国电信的宽带业务近8年,主要的感受是电信宽带装机快、不掉线、障碍少、上网稳。不过,随着可选择的宽带运营商的增多,该客户也经常将自己使用的电信宽带和其他运营商的宽带产品进行对比,并且提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目的是让客户真切感受到中国电信宽带的"品质所在",通过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使企业在全业务竞争中获得优势。  相似文献   

16.
宽带业务是中国电信实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基础。也是实施全业务运营的基础。中国电信2008年10月接手CDMA网络后.当年12月在全国打响了全业务运营的第一枪。之所以能够如此快地推出全业务运营.主要是基于中国电信良好的宽带网络,通过宽带业务来融合发展移动通信和iTV业务,同时保有固话业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生了两件对电信企业宽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一是国务院下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二是工信部批准中国移动经营宽带业务。这对中国电信这样的老牌宽带运营商而言,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形势下,电信企业到底是抓住了机遇,加快了宽带业务发展,还是遭受了挑战,宽带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以某省电信公司为例,截至2014年11月底,该省电信公司当年累计新装宽带用户与累计净增宽带用户之比达到2.8∶1,也就是说,在新发展2.8个宽带用户的同时,就有1.8个宽带用户流失;而在某本地网,同期新装宽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信业》2011,(11):48
宽带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要纽带,也是中国电信的战略性业务。为此,中国电信始终高度重视建设宽带网络和发展宽带业务,在"十一五"宽带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宽带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电信业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从电信运营主体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六大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在电信业务方面,在固网通信领域,电信业务由语音通信向多媒体通信转变,宽带业务已成为固潮运营商的重要业务;在移动通信领域,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移动运营商在传统语音业务基础上,推出了许多移动增值业务,特别在未来3G 时代,移动增值服务将会成为未来移动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我国电信产业从垄断发展到今天的开放竞争,在整个过程中,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也随之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可以分为独家垄断下产品导向的电信市场营销、多寡头垄断下的电信市场营销、开放竞争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竞合营销。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2003年可谓喜优参半的一年“喜”主要指: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3.9%,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移动运营业务持续高速发展,CDMA也走出发展初期的困境,正迎来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出现新的发展热点,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关键驱动因素,互联网宽带业务出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网通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大幅度开拓海外市场,南方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忧”主要指。2002年中国电信的拆分,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况争格局,加之中国铁通,中国卫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同质竞争”激烈成为固网运营市场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异质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启动在2003年在为最热门的话题,移动正强化对固 网语音通信的替代与分流,小灵通与移动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对传统语音业务的分流,增值业务的发慌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开放式经营新要求,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央政府承诺对香港开放电信领域,其直接冲击将是电信固网业务,如此多的市场因素,加之管制的逐步放松,3G牌照的发放,通信技术的发展,给2004年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