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要包括财政部门安排的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专项事业费、小农水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鉴于财政支农资金面广量大,加大资金项目管理体制上的缺陷,致使专项资金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为更好地发挥支农专项资金的整体效益,根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特点和新形势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在确保《农业法》等法定支出要求,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创新财政支农资金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起制度完善、运行规范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政府支农力度越来越大,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政府支农资金投放方法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管理,提高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财政支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重大 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有效 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但随着各项支农因素的逐步 增加,在资金使用上,由于管理分散,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整体合力。对此, 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投入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近些年,国家为了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先后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发展基金”、“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等一大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或基金)。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国家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生产,并且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家为了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先后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粮食自给工程资金”、“农业综合发展基金”等。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由于受传统体制,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支农资金运行的环境并不宽松,支农资金在使用、管理、监督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的实质内涵及报账程序。1.支农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安市是个农业大市,每年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近两亿元。为此,该市财政局实行四管齐下加强监管,严防财政支农资金“农转非”,并收到了显著效果,全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到位率100%,支农支出进度超过省规定比例近9个百分点。四项严防措施是:一是制度约束。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先后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县级报账制”、“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核算办法”、“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淮安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同时对实施报账制管理的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的基本建设部分,达到或超过招投标管理限额的,一律实行招投…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农资金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提高整个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国家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生产,并且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专款专用、择优扶持的原则。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疲软,县(市)级财力的紧缺,各项支出因素的逐步增加,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支农资金非农化;支农资金到位难等现象。笔者在对某地区的近两年的农业财务收支特别是专项资金使用情  相似文献   

10.
浅谈完善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预算资金给予特定支持并有较强管理约束的项目资金。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财政支农力度,涉农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但管理上却没有跟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项目过多,相互协调沟通不够;使用分散,资金导向功能不强;管理滞后,跟踪问效机制不畅等等,本文拟对上述问题的成因及如何完善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管理,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赵天文  钟夏 《理财》2012,(6):89-90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度以来,统一了会计核算,规范了会计行为和资金管理程序,以"拨"改"报"的支付方式,堵塞了管理上的一些漏洞,确保了财政支农资金专款专用,但在工作实践中对现行支农资金县级报账制中产生的"谁来报、怎么报、报什么"等问题,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明晰与商榷。一、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存在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财政专项支农资金使用成效和问题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为了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逐年加大了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目前,仅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种植业、农机、畜牧和水产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央本级和地方专款)就有19项,资金总额达14.6亿多元。 这些专项支农资金的设立和使用管理的特点是:第一,一个支农专项资金的设立,既是党和政府对既定  相似文献   

13.
周燕  乐伟兵 《乡镇财政》2001,(10):31-32
实行财政报账制是加强支农资金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借鉴世界银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国际管理方式接轨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近两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财政报账制,逐步形成了财政、社会、集体、农民四位一体的投入格局,对于增强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责任感,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支农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拓宽资金管理的新思路。他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还将财政报账制管理办法逐步推广应用到其他财政性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中。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用于支援"三农"建设的专项资金,也是政府支援农村建设、振兴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国家高度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支农资金用于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业生产救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以及动物防疫等.为加快支农资金的落实,切实提高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就要对支农资金实施大力监管,以期全面贯彻中央强农惠农的优惠政策,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下拨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支农。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笔者在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着被挤占、挪用,以及农业生产项目不配套等诸多问题,这迫切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财政专项资金顾名思义是指财政资金中有专门用途的那部分资金,如:水利资金、农业发展资金、城市建设资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新能源专项发展基金等等。但是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的构成及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一直以来对于专项资金的界定都比较模糊。如何正确定义财政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财政支农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财政部门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经常陷于日益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辽宁省财政部门出于把支农工作做好,资金管细的考虑,截至2005年初,辽宁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一直按行业分为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农垦、气象等7大类88个专项管理。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从每年审计和检查的情况看,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串项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破解支农资金管理中的这个难题,今年以来,辽宁省财政厅通过“实施政府财力资源整合工程”,从改革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入手,推动支农资金整合,以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财政强农惠农资金是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如何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其真正发挥效益,是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基层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山东省莒县财政局按照财政部提出的"重点在基础,关键在基层"的要求,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完善财政监管手段和方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提升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保证了财政专项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是驱动“三农”发展的“双核”。近年来,达拉特旗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齐心协力,“念好支农经,打好组合拳”。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信贷支农政策,加大有效投放,加强投向管理;财政部门积极调配资金,优化支农结构,发展农业项目。信贷支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的组合运用有效满足了农村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是稳粮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强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为贯彻落实好这一政策措施,江西省财政把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来抓,紧紧围绕“保粮食、扬特色,强基础、重科技,建制度、推整合,抓绩效、促发展”二十四字方针,努力把现代农业项目做成财政支农的品牌项目和亮点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