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博 《经济论坛》2007,(24):64-66
对轿车业关税的变化分析 1.关税有效保护的理论分析.有效保护率(ERP)的概念本身,最早是由Max Corden和Harry Johnson提出来的.他们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关税对某一产业部门的有效保护程度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即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tj、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率ti、投入产出系数ai,即ERP是tj,ti,ai三个变量的函数.  相似文献   

2.
蒋建刚 《生产力研究》2007,(12):31-32,43
传统经济分析中把"关税率"与"名义保护率"划等号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文章根据关税保护功能的扶持性和排他性将关税区分为保护关税和歧视关税,并认为决定关税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国产品核算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额。在这一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名义关税率"与"需要保护率",考证了"关税保护度"的评价方法及其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出发,尝试性的分析了有效关税对国内就业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研究名义进口关税与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名义关税对就业机会的影响是通过由所有关联产业各自的名义关税所计算出的总体有效关税的高低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1.制定合理有效的关税结构。我国平均关税税率已由2001年的15.1%下降到目前的13.8%,已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非关税壁垒日益减少,贸易政策正朝着符合WTO的要求发展。但其中关税结构不尽合理,没有起到保护相关产业的作用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表现为:(1)有效保护率和名义关税率差距较大。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应给予较高保护的支柱产业,有效保护率均低于名义保护率;而作为我国相对成熟产业的纺织工业,其有效保护率远高于名义保护率。作为涉及粮  相似文献   

5.
我国名义关税率高而实际关税率低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名义关税率与实际关税率的现状所谓名义关税率,是指一国政府制订、颁布和实施的对进口商品应采用的关税税率;所谓实际关税率,是指一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实际征收的关税税率,是用该国当年实际征收的关税额除以该国当年的实际进口额计算出来的。我国的名义关税率比...  相似文献   

6.
(1)关税税率的降低并不等于关税收入的减少。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名义关税税率偏高,但实际税率却并不高。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实际关税平均税率只有7.9%左右。关税名义税率降低,实际上是名义税率向实际税率靠拢。这种变化不但不会减少关税收入,而且还因为扩大了进口规模,抑制了走私现象,会带来我国的关税收入和海关代收增值税、消费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保障措施是指WTO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所采取的紧急限制进口的措施。这种措施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故有自由贸易的‘安全阀”之称。保障措施主要通过关税、数量限制和关税配额等方式来限制进口,以达到使本国产业免受其他成员产品冲击的目的。它是一种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产品进口的限制措施。目前,保障措施连同反倾销和反补贴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用以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大幅提高原木出口关税率,引起了俄罗斯欧洲原木进口国芬兰、瑞典的不满,从而阻碍了其加入WTO的进程。俄罗斯分阶段大幅提高原木出口关税率的用意何在?文章从经济利益、战略目标及关税效应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俄罗斯提高原木出口关税政策的真正动因是利益的驱动,这种利益不仅包括对目前利益的关注,也包括对未来利益的追求和利用森林资源大国地位改变木材贸易利益在各国的分配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大幅下调进口关税,至2010年我国入世关税减让承诺完成,我国名义关税总水平已降至9.8%,进口关税结构也发生了大幅变动。本文使用2010年税则中进口关税率计算我国19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结果表明,我国有效保护率总体水平大幅下降,极值区间缩小,关税调整依然满足关税升级理论,结构变化与产业动态比较优势变动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效保护率理论,由上游至下游逐级递增的梯形关税结构将提高一国最终商品的有效保护程度。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代议民主制国家,由于利益集团的游说影响,政府的贸易政策并非时刻遵循梯形关税结构的设置原则,甚至有时反其道而行之。对此,本文以GrossmanandHelpman(1994)的"保护待售"模型为基础,引入中间产品,研究了政府与上下游产业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行为。结论表明,关税结构实为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内生产物,其形式取决于上下游产业利益集团的组织情况以及最终商品产业之间的实力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刘海云  吴韧强 《经济学》2007,7(1):345-358
根据有效保护率理论,由上游至下游逐级递增的梯形关税结构将提高一国最终商品的有效保护程度。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代议民主制国家,由于利益集团的游说影响,政府的贸易政策并非时刻遵循梯形关税结构的设置原则,甚至有时反其道而行之。对此,本文以Grossman and Helpman(1994)的“保护待售”模型为基础,引入中问产品,研究了政府与上下游产业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行为。结论表明,关税结构实为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内生产物,其形式取决于上下游产业利益集团的组织情况以及最终商品产业之间的实力差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关税改革特别是关税减让势在必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确定关税减让水平时应注意:受保护的新生产业应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贸易保护不应该无限期延长;超出适当程度的保护就形成了过度保护;产业保护是在开放经济的过程中实现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产业竞争与保护相协调的角度,分别对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等产业进行分析,并结合新形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石才良 《当代财经》2003,(7):127-128
我国已经加入WT0,WT0规则要求进行关税减让,这也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客观要求。但是,经济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实施关税政策进行产业保护的必要性。借鉴有效保护理论,形成梯形关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贸易自由化和产业保护的要求。我国现行关税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关税政策效应的发挥,需要在以后的改革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王旭 《经济论坛》2014,(9):150-151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基本规则,它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们应正确看待碳关税,研究对策,为在世界经济进入低碳时代新一轮增长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5.
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行政措施,是各成员方政府依法维护本国产业利益的重要手段。根据WTO《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在公平贸易条件下,某种产品对某一世贸组织成员方绝对或相对地进口激增,从而对该成员方相似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在此情况下,该成员方可以对这种产品的进口采取数量限制、提高关税等措施,以便国内受到影响的产业进行调整,适应新竞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混合寡占竞争模型,研究了在开放的经济环境内我国最优关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利润函数中常数a足够大的前提下,国有化程度越高,最优关税越高;外来私有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越低,最优关税越高。本文给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最优关税额的制定提出了政策建议:应适度提高国有企业中的国有成分比例,降低外来私有企业的单位成本,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察Stackelberg竞争条件下的最佳福利关税与最大收入关税。分析表明,最佳福利关税与最大收入关税的相对大小主要取决于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国内外企业的成本差异。当产品是互补品时,最佳福利关税总是小于最大收入关税;当产品是替代品时,最佳福利关税与最大收入关税的关系,既取决于产品间的替代程度又取决于国内外企业间的成本差异。产品的替代程度较弱时,最大收入关税总是大于最佳福利关税;产品的替代程度较强时,若国内外厂商间的成本差异越小,则最佳福利关税越有可能超过最大收入关税。  相似文献   

18.
“碳关税”壁垒对我国高碳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提出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将"碳贸易限制措施"扩大为"碳关税"壁垒。"碳关税"的开征必然对占据我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高碳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主动采取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技术等措施应对"碳关税"壁垒。  相似文献   

19.
周申  杨传伟 《财经研究》2006,32(9):134-143
文章根据Corden(1966)对有效保护率的定义,使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40个行业2004年的关税及配额的有效保护率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有效保护率对要素替代弹性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与1997年10月关税调整后我国的有效保护状况相比,2004年各行业有效保护率的整体结构变化不大,大多数部门的有效保护率随着名义关税的降低而下降.此外,要素替代弹性的变动对各行业有效保护率的绝对数值和行业排序的影响不大,文章在要素投入系数固定假设下计算出的有效保护率基本上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商品进口关税与国内消费市场价格信息,从关税传导角度分析高铁建设对贸易开放的促进作用。本文先从理论上构建高铁建设能够加强进口关税下降对国内零售市场商品价格影响的模型,以及这种机制对不同性质商品价格在不同城市影响的差异。然后通过匹配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与国内对应商品零售价格,获取了139个地级城市和75种零售商品的有关数据,运用差分法(DID)进行实证检验,首次从最终零售价格角度直接衡量了高铁的释放效应,深入探讨了高铁建设对关税传导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城市和不同性质商品之间的差异性。实证研究首先确定了关税传导过程和机制,证明了进口关税下降有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进口商品种类和数量,加强国内市场竞争,降低国内消费品零售价格。高铁建设对这种关税传导不仅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的价格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易腐商品和内陆城市而言,高铁建设对关税传导的促进作用对不易腐商品和沿海港口城市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