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然 《经济纵横》2005,(7):95-95
以上文字的意思是:古来善于按照规律办事的人,并不是使百姓聪明,而是使百姓变得憨愚。百姓难以治理,原因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以说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福气。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遭遇这样的烦恼:当你急需某种商品时,转遍了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的百货店、小贩摊,最终却一无所获。现在你不用为这种买不到而烦恼了,在重庆,一家“难觅物品商店”可以帮你解决这种“买不到”的烦恼。  相似文献   

3.
《经济纵横》2004,(6):52-53
一天昏昏沉沉的工作下来,总是感觉到全身的不适。没有病却似病,这也就是现代人家喻户晓的亚健康。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治愈它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肖波 《商周刊》2012,(5):66-66
茶中上佳者,可遇不可求。茶痴们多有几样心心念念的茶,但总是碰巧的遇见,却最终几经寻找而不可复得,由此锻炼出淡泊的心性,皆因人生中的不可强求也。  相似文献   

5.
微型论坛     
一位厂长谈到治理企业的秘诀时,提出要善于用人之“短”:让“吹毛求疵”的人当质量监督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当财务监督员……每个人都有缺点和短处,而这个“短”是与“长”相对而言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认识它,怎样去利用它,有些人的“短”用在特定的场合上却可能成为“长”。善于用人之“短”,并不是—个人的什么短处都可以利用,这个“短”,是经过诱导;可以变为积极因素的“短”。企业面临着市场激烈的竞争,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而且也要善于用人之“短…  相似文献   

6.
站口,一个总是在变化中被人熟悉的名词,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她永远是单调的,除了匆匆过往的脚步,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人停下来欣赏的理由,然而,在商家的眼里,却正是这些匆匆往来  相似文献   

7.
另类QQ技巧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7,21(3):45-45
QQ中免费发手机短信。 在正常情况下,你可以申请QQ号码和手机绑定在一起.这样便能通过QQ发送短信.而费用从你的手机费中扣除。但如果你的手机由于欠费停机,导致手机号码被注销(当然也可以主动注销手机号),由于腾讯的数据没有和电信部门的数据同步,导致QQ并不知道你的手机已经被注销.此时你仍旧可以使用那个以前绑定的QQ给别的手机发短信.而费用却不用你掏。所以只要有人把手机和自己的QQ号码绑定在一起.然后注销手机号码.就可以使用该QQ号免费发送手机短信!而且发送的速度奇快!  相似文献   

8.
若尘 《经济视角》2006,(2):82-83
“唯有生命,应该成长。”只有在苍茫中品味过、在困苦中跋涉过的人,才能够深切地感悟出生命成长的全部寓意。 郭万敏,成长的经历中磨难多于平坦,挫败多于顺畅。“逆水行舟”的她没有怨天尤人,没有“遇难则降”,她总是恪守着这样的信念——“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战胜”。她执拗地怀着她的理想在辽阔的思想旷野上驰骋。她总是说:“我人生的基调是苦涩的。我觉得人生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年少的清贫记忆。”过惯了苦日子的她,一直改变不了苦行僧的生活习惯。吃饭很随便,穿衣不讲究。甚至在前些年还穿着有补丁的衣服,几十年来从未穿过一件新衣服。为了接待外商,她特意订做了一件像样的衣裳,可是怎么也穿不习惯,外商刚一走。她就脱了下来。她总是说:人要活得舒舒服服,踏踏实实的。但她的精神家园却富丽堂皇,心中充满浩瀚无边的希望。我们始终相信,真正的价值从来都是朴素的、真实的、不失张扬的。郭万敏像一只不倦的飞雁,振翅舒展,贫苦却富足,激情却平淡……[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瀚 《资本市场》2005,(8):111-111
<正>出来混,拿走的迟早都是要还的。这句话,着着实实地应验在顾雏军身上。控制着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格林柯尔系的核心问题,集中在科龙电器上。主要有二:一是挪用资金,二是财务作假。当媒体一致认定顾是“资本控制第一人”时,一位熟悉科龙电器财务状况的人士却说,科龙电器的账,做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审计师德勤即便想闭上一只眼,也闭不上。所以顾雏军让人一查就查了个准,所以顾雏军不过是个鲁智深式的草莽英雄,  相似文献   

10.
陈言 《经济》2006,(3):58-59
不用进中关村的电子商店,只要在中关村大街走上一遍,人们就会发现,数码相机的广告总是几家日本企业的产品横排在一起,并不是没有国产的及韩国的数码相机广告,但相比之下,中国、韩国的广告看上去要人单势孤。  相似文献   

11.
傅朝霞 《经济论坛》2000,(10):24-24
一、对企业人才的界定及分类 现有的企业人才的概念都显得过于宽泛,笔者认为,企业人才是指忠诚于企业,能把个人事业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相统一,在企业整体运作的关键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的人。企业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华,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依靠自己的才华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而且对企业忠心耿耿,稳定和团结着整个员工队伍。 企业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科学研究型人才,指那些善于抽象思维、推理判断的人,如研发人员;二是管理型人才,指那些善于组织、领导、处理包括人在内的复…  相似文献   

12.
善于理财的人可以让有限的家庭资产发挥最大的消费效益和投资效益,而大手大脚的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消费和投资都在一种低水平上徘徊,使家庭资产不明不白地流失。一是在炫耀性消费中流失。一些人在消费上总喜欢跟别人较劲,却忽视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能不能胜任。人家有的...  相似文献   

13.
严睿 《经济纵横》2005,(4):79-79
“在我的老板看来.很多事情都是员工应该做出来的,根本不会存在认可不认可的问题!但人付出总是期望会有回报,哪怕是一句‘你干得不错’也可能就让我们倍感温暖!”“踏踏实实为公司做出贡献却没人关注,而有些人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却能得到过人的关注和待遇!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发展?怎么会留住人?”  相似文献   

14.
寻觅秦淮     
霜儿 《大陆桥视野》2008,(10):75-76
比起西安、北京、洛阳,南京的贵族味道要淡得多,南京没有大型的皇家花园可以炫耀,也没有大规模的经典园林可以宣扬,但却有其特有的温情婉约、秀丽柔美可以让人去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总是在说人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但实际上却把人当作成本来处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套合理的人才价值评估系统。在今天的知识型的组织结构中,企业的价值更多地由人来驱动而不是其他因素有五种方式来建立人力资本的评价体系目前数量化人力资本价值的最佳实践是人的特征和从财务和非财务的角度来看待人创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客户就是上帝,客户的要求就是圣旨”,每天走进公司就会看到这一行醒目的标语,的确,如今的竞争这么激烈,优质的服务是取胜的关键。表面上看来,这些好像都和我的文章主题没有关系,但是这篇文章却实实在在来自我工作的经历,如果没有顾客的要求,我从来也不会去想Word文档还可以变身为其他格式的文件,如果您是身处公司一线的办公人员,如果您的客户也常心血来潮给您制造难题,如果您的老总耳提面命顾客的要求就是圣旨,那么这篇文章您非看不可了。当然其他人也可以看的,只是以上的人更能找到共鸣吧!  相似文献   

17.
《经济纵横》2004,(12):20-20
——年轻人要想做成一点事情,资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敢想、敢冒险,善于学习、善于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可以毫无顾虑地做很多事情,这是一种积淀,所以说,趁年轻时多学习点东西,多尝试些有用的工作,绝对不是坏事。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口袋里的钱不少,特别是近年来股市的走牛,网络的风行更是造就了一大帮新富。这些新一代富人如今是怎样行事的呢?大量的事实表明,他们变得越富有就越希望隐入市井凡人之中,甚至让人看上去穷兮兮。花钱的历史变革 美国人过去如何花钱,这类故事已经登得不厌其烦了。从大萧条开始,美国人的花钱习惯就融进了勤俭节约的特征。紧接而来的倍受压抑的经济创伤和多年无战事的和平抚慰从两个方面渐渐培养了20世纪中叶的美国人的吝啬和对金钱非常敏感的习惯,他们总是将钱能省则省,以防明天出现不测,善于未雨绸缪。 谁知,他们的后代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信仰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国白领阶层的关注。这些人努力工作,获得了成功,却没有满足感。佛教似乎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20.
人的内在超越性表现为人总是试图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与绝对的自由。这种超越性根源于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人的感性需要最初作为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粹自由,总是不断追求自身的实现即满足,理性则总是试图给需要“立法”,制定规则来规范人的需要。而需要的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又总是试图打破理性的束缚,超越理性,回归自身。道德,宗教,艺术以及人的寻根倾向集中体现了人的这种内在超越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