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份,在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茶叶生产在福建省的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有1/10的人口从事与茶叶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茶叶生产及出口的状况如何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及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在国内茶叶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和供大于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如何保持和进一步提高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力图通过从从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评价指标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婧  徐艳 《经济论坛》2007,(9):53-54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之一,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仍达到了28.7万吨,出口金额5.47亿美元,首次突破5亿美元大关.  相似文献   

3.
茶叶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生产历史,长期以来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状况不容乐观,中国茶叶出口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茶叶产量不断增长并没有拉动茶叶出口数量的增长,茶叶出口规模不断萎缩。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评论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通过加强优势,改善劣势,利用机会,规避威胁,找出中国茶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旨在提高中国茶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福建茶叶出口企业出口减少、竞争力下降、国际声誉受损的主要原因.愈演愈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给福建茶叶出口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的应对是关键,需要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质取胜.同时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三者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来达到增强茶叶企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绿色壁垒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遇到的第一道"槛",也是最难过的一道.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到国外的"关税壁垒"低了,而以"绿色壁垒"为主体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高,越来越森严.因此.如何认识和越过"绿色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宁波是全国茶叶出口大市,茶叶出口领域同样遭受了绿色壁垒的困扰,出口额一度出现下滑现象,这其中既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地破除当前各国对宁波茶叶出口实施绿色壁垒,是我们应当尽快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壁垒的特点、宁波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最终提升宁波乃至整个中国的茶叶出口国际市场竞争力,使茶叶出口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茶叶出口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有200多年我国茶叶占据国际茶叶市场的首位。目前我国拥有世界23%的茶叶品种,年产量68万吨,1/3以上用于出口,出口量占茶叶国际贸易总量20%左右(付军锋,2002),其中绿茶占世界绿茶出口约85%。1998年我国茶叶出口21.8万吨,总值3.71亿美元,排在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之后,名列第三位(袁地顺,2001)。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也是茶叶贸易大国.近年来,由于缺乏国际营销意识和经验,中国茶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居于劣势,被众多非传统产茶国企业超越.如何扭转当前的尴尬局面,增强茶叶企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跨文化营销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茶叶企业国际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中外茶文化的差异性,最后提出了中国茶叶企业跨文化营销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在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出口农产品作为农业经济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它的竞争力强弱不仅深深影响着安徽省农业产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样明显。在现阶段,利用安徽省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安徽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扩大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安徽省农民收入以及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统计方法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并与我国一些省份进行对比,得出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一些农业强省的差距。针对现今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提升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安徽省传统经济作物,在全省农业生产、地方经济和农产品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安徽茶叶企业品牌化为切入点,分析徽茶产业现存的问题,探讨如何振兴安徽茶叶产业、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茶叶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秦明 《时代经贸》2008,6(8):76-77
绿色壁垒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遇到的第一道“槛”,也是最难过的一道。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到国外的“关税壁垒”低了,而以“绿色壁垒”为主体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高,越来越森严。因此,如何认识和越过“绿色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宁波是全国茶叶出口大市,茶叶出口领域同样遭受了绿色壁垒的困扰.出口额一度出现下滑现象,这其中既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地破除当前各国对宁波茶叶出口实施绿色壁垒,是我们应当尽快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壁垒的特点、宁波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最终提升宁波乃至整个中国的茶叶出口国际市场竞争力,使茶叶出口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产茶历史悠久,茶区辽阔,气候适宜,制法精巧,风味独特,质量优异,久负盛名。唐朝以后,武夷岩茶便成为福建的极品。明清以降,“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安溪靠近厦门,出口方便,茶价又较便宜,因此,武夷岩茶的市场逐渐为安溪茶所代替,安溪茶开始在福建茶叶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抗战时期,福建茶叶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主要表现在种植面积的缩小,产量、质量的下降,对外运销的停滞等方面,而安溪茶叶生产则有不同的表现。笔者通过对安溪县档案材料的调查,对抗战时期安溪产茶的几个侧面作一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产茶大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并饮用茶叶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我国茶叶在价格,品种上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情况并不乐观.如何增强我国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是关系我国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振兴中国茶产业,可采取品牌建设、技术研发、强化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多维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服务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不断提高,国内学者对我国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愈加关注.从目前所发表的研究结果看,结论似乎是一致的,即中国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低下,并且在逐渐下降,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服务贸易各项竞争指数为负值以及占有不足3%的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清末茶叶对外贸易衰退后的挽救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曾经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在19世纪后期,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印度、锡兰和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加之国内茶叶生产、流通等多方面原因,中国茶叶的出口和国际市场占有额出现了明显下降。中国茶叶出口的衰退对清政府、茶商、茶农都造成了损害。为此,各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试图挽回已经衰退的茶叶贸易。其中包括引进制茶机器,控制伪劣茶叶出口,吸收和普及茶叶生产知识,拓展茶叶销路,减轻茶叶关税等举措。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下,如何评估中国的实际出口竞争力,以及如何观测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演化方向和路径?这需要我们综合考虑贸易的"质"和"量".文章将TiVA方法与衡量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市场渗透率(MPI)指标相结合,构造出基于最终品进口市场的增加值市场渗透率(MPIVA)指标,进而测度与分析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及其成因.研究表明:(1)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其增速已放缓.中国在行业市场上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在提升,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制造业,且服务业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也在上升.(2)出口的行业内增加值上升和出口向国内增加值高的行业转移,共同构成了中国增加值出口竞争力上升的原因,但主要是来自出口的行业内效应,而非出口的行业间效应.(3)中国行业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出口行业本身的直接增加值效应,而是来自上游行业的间接增加值效应;中国制造业出口本身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仍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文章为提升中国出口行业本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贸易地位以及优化中国出口行业的贸易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清代福建茶叶出口中的闽籍茶商及其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中国著名茶产区,早在清代福建茶商已经把茶叶销到了俄国及欧美各国。建立起陆路和海上贸易网络,大力推动了闽茶生产,甚至带动了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的茶叶生产。本文通过对潘振承及潘氏家族、伍秉鉴、李春生、郭春秧几位闳籍茶商的介绍,使我们看到了当年闽茶出口热潮。这对今天的茶商经营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水果贸易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CMS模型对水果出口变动进行阶段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和东盟水果市场进口需求规模是我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出口水果的产品结构;RCA指数测算表明我国苹果、梨等主要出口水果在东盟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芒果、香蕉等国际竞争力较弱.最后本文就改善中国水果出口结构、提高中国水果出口国际竞争力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比较和竞争优势的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升级了食品消费需求,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增大,极大支持了农产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小、质量有待提高、劳动力素质不高以及生产效率较低等现象和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明显地制约着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明晰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同时采用MS、RCA、TC、RC指数对1993-2008年中国各类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后中国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在国际市场中,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处于竞争劣势,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竞争优势较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FAO的统计资料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价格指数、单产4个评价指标,比较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变化,剖析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